白 日 做 梦

vol.3祛魅之后会更快乐吗?这魅到底祛不祛啊

白 日 做 梦|第3期

“祛魅”这个词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他1917年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提出来的概念。马克思·韦伯认为“祛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意味着人们逐渐摆脱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和依赖,转向理性和科学的过程。"祛魅"这个词在近几年来变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高频使用,虽然脱离了马克思·韦伯提出这个词的原初语境,但是把这个词的内核保留下来了,那就是打破事物或神秘莫测或光鲜亮丽的滤镜,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不再崇拜也不再迷恋。

长大之后不断拥有一些东西,又不断对这些东西祛魅。祛魅一方面使我们更接近真实,不再被宏观叙事与表象的光鲜所蒙蔽,离“真理”更进了。但另一方面,祛魅后的世界也令我们感到痛苦和迷茫,甚至堕入虚无主义。所以,祛魅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这魅到底该不该祛?

或许,重建“附近性”与“当下性”能够让我们摆脱虚无并重构意义。幸福和意义存在于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而非对虚无缥缈或由社会所赋魅之物的追逐中。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罗曼·罗兰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纪伯伦

内容提要:

01:19成长是个不断祛魅的过程。

03:55学历祛魅,对名校不再有执念。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适合做朋友或恋人。

06:15对做大人祛魅,发现做大人没那么难,但也没那么容易。

08:43对理想爱情祛魅,发现根本没有soulmate。

12:55文学祛魅:“文学是否只是一种巧言令色而已?”

19:11祛魅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失望吗?拥有才能祛魅吗?

20:55祛魅意味着更进一步抵达真相,真相重要吗?你是否愿意生活在“楚门的世界”。

22:56你朋友的丈夫出轨了可她生活得很幸福,你会告诉她吗?

31:49痛苦的莎士比亚和快乐的猪?我要做快乐的人!

32:43还是想做“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吹落北风中”的眉姐姐。

41:28小时候的我是个正义斗士,越长大越能接受灰色地带。

43:37祛魅之后呢?如何才能不堕入虚无主义,如何重新建构认知并寻找存在的意义。

45:40“这个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道出了生活的真相,但又饱含心酸与无奈。

50:17祛魅究竟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祛魅后你有更快乐吗?

54:58我们追求真相或许是在追求快感而非快乐。 

57:40重建“附近性”与“当下性”,幸福和意义存在于真实体验中而非对虚无缥缈之物的追逐中。 

60:08真理与幸福未必相悖,通往真理的路里就有幸福。

61:27祛魅与赋魅:上帝已死,所以娱乐至死。

书籍:《一地鸡毛》《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采访:【专访:林奕含(已传全,共7P,2017.04.19,纪念过世的林奕含)-哔哩哔哩】b23.tv

影视:《好久没做》

本期bgm:《月上邮差》

播客收听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苹果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