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的老师康德一样,人是赫尔德心中最崇高的存在。无论人曾遭受多少苦难,还会遭受多少苦难,他都是一个不朽的存在。这是因为人具有继承世世代代积淀下来的文化精粹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我们用祖先创造的语言思考。人是唯一创造了语言的动物。
问:赫尔德对人的论述似乎围绕着语言问题。
答:是的,在赫尔德看来,人的理性能力,感觉能力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有学习能力,也不可能有教育这回事。因为学习和教育就是接受和传承祖先创造的精神文化,它的载体就是语言。他有一断语很值玩味:“人之本性的目的(zweck)在于人文(humanitat)”。这句话是一个文字游戏。德文的humanita就是法文的humanite,这个字的常用意思是人性的,但它们都源自拉丁文,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思,那是“人文学科”,泛指希腊罗马的经典和人文教育,包括文法、修辞、辩论这些和语言训练有关的科目。赫尔德的这句话可以译为“人之本性的目的在于人性”,但你会发现这是一句同义反复,人之本性已经是人性了。实际上他想说的是人之本性是要达到具备人文修养的目的,而所谓人文修养就是我们用祖先创造的语言思考和行为。苏东坡有诗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隐约有点这个意思。
问:所以赫尔德研究语言的起源是和人的精神进化联系在一起的。
答:是的,他的名著《论语言的起源》开卷第一句话就是“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这里他所说的语言还远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语言,而是一种发出声音表达的能力。它源自于肉体和心灵的感受。比如,面对危机时的恐惧,受到伤害的痛苦,或者失去伴侣的伤心。赫尔德描述这种语言:“他的肉体的所有最强烈的痛苦的感觉,他的心灵的所有激昂的热情,都直接通过喊叫、声调,粗野和含糊的声音表达出来。”而且这个表达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寻求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表达和交流是一条自然规律。赫尔德强调:“我们面前存在着一个有感觉的动物,它不可能把它的任何生动的感受禁闭在自身之中,即使不具任何意志和目的,它从一开始就必须把每一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也就是自然赋予动物一种特权‘不要独自感受’。”这个特权使“它与整个自然连接在一起,一个弱小的个体并不孤立,因为它表达的每一种感受都有同类呼应和认可。”这正是我们古人所说的“莺其鸣矣,求其友声。”赫尔德称这种语言为“感觉的语言”,它为人和动物所共享。但人的动物性却恰恰因为语言而产生了质的改变。
问:赫尔德意识到进化论吗?
答:他并没有用过这个词,但他探究语言产生的思路却有着明显的进化论的倾向。例如,他指出人类高于动物并不是程度有别,而是种属不同。这说明他意识到人是脱离了单纯动物性的另一种属,这个种属的特征是“人是语言的动物”。他一再强调“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成其为人,就因为他有语言。”赫尔德在书中用斜体字强调了他这句话。但人如何获得语言呢?他批驳了苏斯米尔的“语言神授说”,这是语言起源说中一个常见的解释,语言能力是神创造好然后赐给人类的。赫尔德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 他指出,苏斯米尔自己也承认人要接受神的教导,哪怕是一个字,人也必须先是人。也就是说,他能够思考,而能够思考说明语言已经存在了,因为人只能凭借语言思考。赫尔德描述了人这个种属的独特性,“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被置于宇宙之中。他具有感性和有机组织,整个宇宙从各个方面,通过所有感官加于他的身心之上。然而却是以人类的方式,通过人类的感官引发他的感知。所以人这一能思维的生物不像动物那样完全被宇宙所制服。人拥有更自由地施展力量的空间,这种自由的关系就叫做理性力量。”这段描述大致不脱德国古典哲学论及人的感性理性的框架。赫尔德更明确的强调:“理性乃是人的种属特性,是人身上的相对感性和本能而言的全部思维力量。”换一种说法,“人是有脑子的”,赫尔德把这种思维力量称为“反思”(reflexion)。赫尔德断言:“当人处在他所独有的反思状态之中,而这一思考能力初次自由地发挥了作用,他就发明了语言。”
问:赫尔德的这个思路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答:他看到了卢梭和孔狄亚克学说中的漏洞,他认为孔狄亚克是把动物当成了人,而卢梭是把人当成了动物。而人是脱离了动物的特殊种属。赫尔德描述的语言产生过程大至如下:人抓住无数感觉印象中的区别,也就是某个所感知的对象的特征,并发出声音给了一个表达。这个表达实际上是一个符号。他标明此个体不是彼个体,这就有了一个名称。这个发声与对象的合一就是一个词。他举的具体例子是羊,人看到了有白色的柔软毛皮,咩咩叫的这个东西,“人从这叫声上认出羊,叫声是一个听到的符号,心灵通过它想到一个明晰的观念,这不正是词吗?整个人类语言不正是这样一些词语的结合吗?”赫尔德深信:“真理无疑是人依靠知性统治自然,而知性也正是语言之母,从物体发出的声音中,人提取出区分特征,从而构成一种生动的语言。”他在这里所用的知性(vestard)一词和他所使用的悟性、反思一样,都是人的理性思维的方法。赫尔德强调动物之所以永远不会创造出语言,乃因为它们完全不具备悟性、知性这样的思维方法。只有人具备这种把感受到的东西冠之以词语表达的能力。在人类创造语言的初期,词语表达的系统化就是诗。
问:这和浪漫主义诗学的看法完全一样。
答:是的,赫尔德是最早从语言起源的角度讨论诗学的人之一。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也谈过这个主题,不过依据伯林所说,赫尔德早先并没有读过维科的著作,他读到维科是在很晚以后了。所以这种对语言与诗之间关系的看法是天才所见略同。赫尔德说:“由此正能看出语言的感性生命力,最早的语言不就是诗歌成分的汇集吗?诗歌源于对积极活跃的自然事物的发生所做的模仿,它包括所有生物的感叹和人类自身的感叹。诗歌是一切生物的自然语言,只不过由理性用语言朗诵出来。”总结起来说,赫尔德的语言起源论有两条重要原则,其一,人是主动的自由的行动者,这是他成为唯一的语言生物的自然禀赋。其二,人是结群结伴的社会动物,交流和倾诉如同食物对生命一样重要。这两条原则奠定了人类社会言论自由诉求的天然合理性,这诉求自人类创造语言之日起,就内在于语言的本性中,同时也内在于人的理性中。
Πληροφορίες
- Εκπομπή
- Κανάλι
- ΣυχνότηταΕβδομαδιαία
- Δημοσιεύτηκε17 Σεπτεμβρίου 2025 στις 12:12 μ.μ. UTC
- Διάρκεια13 λεπτά
- ΚαταλληλότηταΚατάλληλ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