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notes
本期节目是第四届「狂喜播客节」(即「贰狂」)的现场录制。
这一场主要面向的受众大概是还没有决定坚定不要孩子的人群,大家还处在要不要、何时要的困惑当中,而这个困惑在过去一百年里,几代女性都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也没能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当下,大家的困惑在于是越早越好,还是晚了一定不好。早生有其生理优势,并不意味着天然就一切顺利,也有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做一些努力。晚生也有其客观风险,也有被低估的优势(心智上通常更成熟、稳定,情感和经济基础更牢固,职业发展可能已进入更稳定的平台期,更有能力协调工作与家庭),也不一定必然面临问题,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对冲风险。比起讨论“最佳年龄”,更多是在早与晚之间,拿回主动权。“早不意味顺利,晚不意味困难”,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科学,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狂喜播客节」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激发主播们平时不常见到的侧面。
如果你听完这一期节目以后,对「狂喜播客节」这种“热气腾腾的现场感”充满向往,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查看下一届2026年定档的「狂喜」的早鸟票~
Doctors on duty
六层楼:【当个事儿】主播
惠子:【肥话连篇】主播
肖刷刷:【人间布洛芬】主播
糖医生Lesley:上海某三甲医院前ICU医生
Highlights
00:02:21 “高龄产妇”不等于“高危产妇”。
00:04:26 “最佳年龄悖论”。
00:09:01 初次生育的高龄女性VS生育二胎的高龄女性
00:09:55 “随着年龄渐长,就越来越不好怀了?”
00:15:12 父母催育的迷思。
00:17:47 选择晚生的人,如何对冲风险?
00:25:52 产后恢复,不仅是生理层面,也有心理和亲密关系上的恢复。
00:29:56 生完孩子后悔VS为不生孩子而后悔。
00:30:09 生完孩子我们就自然会做妈妈了吗?
00:38:59 父母辈的参与:出钱VS出人。
00:42:32 代际冲突。
00:47:30 观众提问:家长为什么要对你生的孩子出钱or出人?
00:54:03 观众提问:公立医院or私立医院如何选择?
00:56:16 观众提问:马上32周岁了,基于接下来工作、置业的安排,希望可以在33-35周岁之前完成生育,有什么注意事项?
01:01:37 观众提问:35岁单身女生,最近刚查了AMH、激素六项等都非常健康,但如若最终没有达到生育条件(对象),也不想人工。女性一辈子不生育,对身体是否有影响?需要对此做什么来对冲风险?
01:05:08 观众提问:如果没有下定决心丁克,但40岁之前并无明确生育规划,是否需要在40岁之前做一些准备(包括生理、心理、财务规划等)。本人目前37岁,未婚未育,有朋友考虑冻卵,但从质量和活产率来看,似乎性价比并不高?
01:20:21 早生VS晚生。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搜索“去病三分糖”订阅、收听我们,欢迎你给我们多多评论!
你还可以在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豆瓣、微博找到我们。
听友群:添加小助理qbsftxiaozhu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