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指导,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佛山·宝慧时光”第72期·刘玉平长篇小说《乡城往事》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佛山禅城举行。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张况、陈桥生和来自省内的包悦、周崇贤、胡亚林、朱文彬、冯雪颜等作家、评论家,以及省市媒体代表共30余人出席活动。
作家刘玉平在会上发表了创作感言,他坦言,小说创作的灵感源自1986年至1996年间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个人历程”,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与成长,最终通过文字转化为纸上鲜活的故事。
与会作家、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风云激荡的时代风貌,文字间凝结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刘玉平将其家乡赣南山区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景观推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既抒写了艰难曲折的小说主人公命运,又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故事性和可读性。
作家苟文彬从三个方面谈了读后感想: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出时空交错中的命运图谱;在主题思想上,表现出个人与时代的双向奔赴;在文学艺术风格上,尽显了诗性与纪实交融的笔触。
评论家邵鸣川认为刘玉平的这部小说就像个故事会,没有跌宕起伏、热血沸腾的章节,没有高大上的人物,只有男中音娓娓道来的一幕幕烟火生活,一个个带有浓重地方色彩的民间传奇,让人感受到心中涌起的是细细的一股清流,缓慢地唤醒着往事。
评论家黄忠发说,刘玉平没有刻意表达乡愁,而是以作者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命运去记述真实经历,就像一列装满乡愁的火车,缓缓驶过一代人的心灵。
青年作家刘思欣认为,这部小说承载了一个山区青年的人生,也折射出一位非职业作家在文学道路上的淬炼之旅。作品主人公焕章与小说作者刘玉平的双重身影在生活的熔炉中经受淬炼,最终在文学的天地里找到了精神的栖居之所。
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张况在总结中指出:刘玉平的《乡城往事》凝聚作者六年心血,以恢弘的笔触描绘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江西赣南山区城乡变迁的壮阔图景,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了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与生命轨迹,小说既是作家刘玉平个人的成长史,更是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据悉,作家刘玉平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教育模范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佛山作协理事、顺德作协副主席,此前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青春梦》、诗集《爱的纪念》、散文随笔集《人生路上》《心灵之旅》等文学著作。
文|记者 梁善茵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