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专注美中竞争的特别委员会7日发表报告,指责包括荷兰科技公司阿斯麦、日本科技公司东京威力科创在内的五大半导体设备商持续向中国,尤其是一些与军工有关的中国企业,出口重要技术。如果说这份报告是在指责这些在人工智能时代扮演重要角色的半导体设备商无视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的话,报告中披露的这些企业对华出口的规模也暴露出美国政府面对中国政体以及庞大市场推进围堵政策之艰难。
的确,尽管美国政府近年不断提升在芯片领域的限制措施,一方面限制先进制程芯片出口中国,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任下,也推动美国与荷兰及日本达成协议,限制光刻机等生产芯片所必须的设备出口中国。但是,从美国国会7日发布的这份报告来看,2024年,荷兰阿斯麦集团70%的紫外光刻机系统都卖给了中国。而这种紫外光刻机是生产先进制程芯片不可或缺的设备。而在2022年,阿斯麦公司生产的紫外光刻机,只有26%流向中国。报告指出,被点名的五大半导体设备制造企业39%的收入都来自中国。可以说,这些数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当前围堵政策的效力有限。报告指责这些企业利用美国正强化对华出口限制的空挡,大幅提高了对中国的出口。这份报告警告指出,购买这些设备的中国企业中,包括一些被美国视作对安全构成威胁的与军工有关的企业。这些卖给中国的设备足以让中国制造新一代武器和监控工具。
担心中国近些年加速提升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威胁当然是美国试图遏制中国获得先进芯片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与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息息相关,而这种竞争既有其军事上的较量,也有在经济领域的巨大利益。在人工智能技术近年呈现突飞猛进势头的当下,先进芯片的开发不仅对于新一代军事装备的制造至关重要,而且也正成为经济领域竞争的带动者。尽管有伴随俄乌战争,以哈战争以及特朗普任下全面开启的关税大战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但是,美国股市近期持续飙升,带动者恰恰是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动辄千亿美元。据估计,2025年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可能将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2026年还将持续增长,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将接近2%。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持续扩大对芯片,尤其是先进制程芯片的巨大需求。
如果说中国高科技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来欧美的先进技术以及产品,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的话,美国近年的围堵政策的有效性也开始引发争议。种种限制出口措施虽然会延迟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但恐怕也难以长时间阻止中国前进的脚步。在先进制程芯片领域的顶尖企业辉达的制裁黄仁勋不久前就曾表示,美国的围堵政策正在失败,它正刺激中国加速发展自己的芯片。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赶上辉达先进芯片的水平,最快也要到2030年。无论是从芯片的性能,还是从芯片效能以及生态链的角度来看,双方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芯片设计方面。
应该说,中美两国的政治较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场技术上的较量。美国有长期的知识与技术积累的优势,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为这种优势提供了最大限度发挥的可能性。但中国党国体制下可以为政治目标而举全国之力孤注一掷的决心与当前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策变幻不定形成强烈反差,也使得中国的竞争潜力不可小觑。中国企业不得不听命于政府的优先目标,而民主政体下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效益与盈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阿斯麦等企业难以听从美国的限制令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是全球半导体市场上最大的买主,无论对于目前因先进晶片而股价一路飙升的辉达集团来说,还是对在芯片生产链条中地位举足轻重的紫外光刻机设备商阿斯麦来说,中国都是难以视而不见的市场。更何况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对内不惜重挫美国科技赖以成功的科学基础,对外无视与战略盟友利益的相互关联。
美国国会这份报告建议更加严格的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将限制措施扩大到最先进制程芯片的组成零件,以及所有生产这些零件的设备。同时呼吁与美国的盟友,尤其是荷兰和日本更好的协调出口管制。
資料
- 節目
- 頻率每日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10月8日 下午2:48 [UTC]
- 長度4 分鐘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