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报纸摘要

费加罗报:中国推出“科技版大跃进”-新的“十五”规划

10月27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新闻多以国内事务为重点:卢浮宫盗窃案发生后,经过一周的紧张搜捕,两名嫌疑人落网;这是《费加罗报》突出的话题;《解放报》和《人道报》分别在法国2005年大规模骚乱事件迎来20周年之际,关注贫困地区年轻人的现状;《回声报》突出的话题则围绕国民议会针对最富裕法国人征税进行辩论的议题展开;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在即,《十字架报》聚焦各方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所作努力。

关于中国,《费加罗报》和《解放报》分别刊出报道,披露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振兴经济寄望于高科技和自主创新, 以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自立自强,减少对西方的依赖;以及中美领导人将于周四举行会晤,有望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美国称已与中国就稀土和大豆达成协议

中美两国准备就稀土与大豆达成协议,以避免关税引发的贸易战升级。

《费加罗报》指出:特朗普与习近平预计周四在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会面。美国总统周六表示:两国很有可能达成一项全面协议。周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中国计划推迟对稀土矿实施出口限制,并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从而避免美国大幅提高对华商品关税。

《解放报》则进一步指出:经过在马来西亚两天富有“建设性”的谈判后,中美在解决贸易冲突问题上取得进展。预计特朗普将在周四与习近平举行他重返白宫以来的首次会晤。双方都对谈判成果表示谨慎乐观,并称已形成“初步共识”或“实质性框架协议”。

谈判内容涵盖稀土出口、高端芯片管控、农产品贸易(尤其是中国购买美国大豆)以及打击正在美国造成严重破坏的芬太尼走私贸易。这些领域多年来一直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冲突的焦点,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双方冲突的激烈程度空前,关税成为美国总统首选的贸易武器。

在此前的紧张局势中,中国曾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则威胁加征关税并限制软件出口。最新谈判显示,中国可能推迟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并增加购买美国产品,以换取美方暂停新一轮关税措施。

然而,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和中国的内部审查程序均令协议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报道最后指出:即使本次谈判似乎暂时消除了全面关税战的阴影,也无人敢谈论贸易和平。战争远未结束。

中国推出新的发展战略 

另外,中国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强调科技自主与振兴内需,力图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费加罗报》指出:在与华盛顿的战略对峙中,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与经济下行的双重挑战,中国推出了一个以科技自主为核心的“科技版大跃进”-新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2030),希望加倍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量子计算和太空探索,以确保其技术主权。

习近平将“科技创新”确立为国家战略核心,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工业现代化、提升生产率,实现“中国民族复兴”。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中国正在从单纯追求增长与减少贫富差距,转向与美国在高科技与产业体系上的全面竞争。

中国计划继续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AI)与芯片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战略,促其深入制造业与服务业。政府也鼓励国企和私企(如阿里巴巴)投入国家科技项目,以强化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同时,北京利用其在稀土、供应链和劳动力上的优势作为地缘政治杠杆,对外展示技术与制造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文章作者指出:尽管规划中提到要刺激国内消费,但这一呼声由来已久,迄今却收效甚微。这一次政府更倾向于提高生产力,以确保其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模式可能加剧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削弱企业利润,并将长期限制内需增长。

报道指出:尽管新的五年规划将自己定位为对抗美国竞争对手的战略盾牌,但北京仍在寻求应对经济放缓的措施。这对中国国家主席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习近平正面临围绕特朗普的国际不确定性和国内的阴霾。他把目光投向了2027年的下届党代会,如果想成功实施新的五年规划,他将不得不寻求第四个任期。

为振兴中国经济,习近平寄望于高科技

《解放报》在报道中指出:面对经济增长乏力和特朗普重启的贸易战,北京推出“十五”规划,押注创新和产业自主,以保持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将加大对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绿色科技(如电动车、太阳能)的投资,以实现科技与产业的自立自强,减少对西方的依赖。

但是,中国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首先,必须应对来自外部的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政治环境:美国加大对中国的贸易和技术打压,包括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限制芯片出口等,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出口受挫。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活力下降,消费低迷,零售业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叠加,青年失业率上升,以及严重的房地产危机正在削弱中产阶级的信心。

报道最后指出:面对种种挑战,习近平提出要增强内需、扩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投入,试图通过改善民生刺激消费。但这是否足以实现党和国家所强调的“到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