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4 集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RTHK.HK
-
- 社會與文化
-
-
4.5 • 940 個評分
-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
rthk.hk/artitude
-
明崇禎帝 (八)︰誅殺袁崇煥
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雖然在天啓六年進攻寧遠城失敗負傷退兵,傷重而死,但繼位的天聰汗皇太極雄心勃勃,圖謀入主中原。崇禎皇帝把鞏固邊防、收復遼東失地的希望,寄托在擊退後金的寧遠城守將袁崇煥身上。崇禎元年(1628年)初,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在紫禁城建極殿(清朝以後稱保和殿)平台召見袁崇煥,袁崇煥慷慨陳詞,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可以收復遼東失地。崇禎帝大喜,賜袁崇煥蟒袍玉帶及「尚方寶劍」。袁崇煥離京之際,豪言賦詩云:「臣心期報國,誓唱凱歌歸」。
袁... -
明崇禎帝 (七)︰崇禎繼位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天啓皇帝病逝,沒有子嗣,遺詔由唯一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承帝位,改明年年號為「崇禎」。當時崇禎皇帝年僅十七歲。
崇禎皇帝繼位,必須面對的最大威脅,是控制宮廷事務,掌握朝政實權的司禮太監魏忠賢。崇禎帝進宮之初,誠惶誠恐,憂心魏忠賢加害,但不久之後發現,魏忠賢權勢的根源,是天啓皇帝對他的信賴及縱容,於是展開剷除魏忠賢的行動:首先是驅逐天啓帝乳母「奉聖夫人」客氏出宮,然後授意一位地位卑微的秀才錢嘉徵上表彈劾魏忠賢欺君、蔑后、目無祖宗、剋削宗藩、掩飾邊功、勞民... -
明崇禎帝 (六)︰寧遠大捷
天啟三年(1623年)東林黨人吏部尚書趙南星,趁每隔三年京察(考核大臣、官員政績功過)機會,排斥非東林黨人,以「先朝結黨亂政」為藉口,罷斥一批大臣。被罷斥者紛紛賄賂司禮太監魏忠賢求助,魏忠賢成為非東林黨人保護傘,結成「閹黨」。東林大臣上表彈劾魏忠賢,要求天啓帝懲治,天啓帝當然不予理會,魏忠賢出手反擊,借遼東經略熊廷弼對王化貞戰敗幸災樂禍,追究遼東失守責任,又查出熊廷弼與東林黨大臣關係密切,而且牽涉賄賂,於是逮捕東林黨人,嚴刑拷打,楊漣、左光斗、高攀龍、黃尊素等大臣死於獄中,魏忠賢又下令拆毀全國書...
-
明崇禎帝 (五)︰熊廷弼案
天啓皇帝朱由校沉迷享樂,尤其醉心於木匠模型工藝,對朝廷政務不感興趣,軍國政務,掌握在東林黨大臣手中,而所有奏疏政令,需要由宦官傳達,交皇帝用硃筆批核執行。天啓皇帝最信任的宦官魏忠賢,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成為宦官最高首領,有代替皇帝「批紅」(即用紅色硃砂在公文上作出最高指示)的權力。由於天啓皇帝沉迷製作木工模型,於是皇帝的決策權,落在魏忠賢手中。
天啓皇帝的父親光宗泰昌皇帝之所以能夠繼承帝位,得力於東林黨大臣全力擁護,因此泰昌帝登位之後,重用東林黨大臣,泰昌帝駕崩,天啓帝繼位,東林黨大臣... -
明崇禎帝 (四)︰魏忠賢亂政
明光宗泰昌帝在位二十九日猝然崩逝,新君繼位成為大明朝廷重中之重。光宗有七個皇子,其中五個夭折,健在的只有十五歲的皇長子朱由校及十歲的皇五子朱由檢,由校成為新皇帝的不二人選,於是繼位成為明熹宗,改明年年號為天啟。天啟帝唯一的十歲皇弟朱由檢封為信王,由於兄弟情深,未有分封到外地,仍然留在北京,方便隨時召見。信王朱由檢在朝廷大臣安排下,聘師學習,接受儒家教育。
當時執政的東林黨大臣,從光宗寵妃李選侍手中奪回熹宗天啟帝,希望把天啟帝培養成為儒家理想的賢君。東林黨大臣主掌握了政治實權:東林黨勢力較大... -
明崇禎帝 (三)︰明光宗猝逝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萬曆皇帝朱翊鈞在蕯爾滸戰役慘敗、遼東各鎮淪陷之後,憂憤而死,享年五十七歲。皇太子朱常洛繼位,是為明光宗泰昌帝。
明光宗能夠繼承帝位,是東林黨儒生、士大夫長期堅持,與萬曆帝鬥爭的結果,因此光宗繼位之後,重用東林黨大臣,例如楊漣、葉向高、左光斗等,一時間「正人君子在朝」,改革萬曆帝晚年苛政,取消礦稅等害民措施,補充缺失官員,使人感到大明中興在望。
很可惜明光宗泰昌帝身體虛弱,加上長期縱慾,需要服食由太監呈獻的「補藥」,繼位不足一個月,已經臥病不起。有自稱懂...
用户評論
希望多聽一些「第三世界」的革命故事
亞非拉
絕對有養分的節目
卡斯特羅,哲古華拉呢輯好精彩,追聽!
好節目
從人物角度了解歷史
好正
學到好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