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0 仙塔律師事件與偵查不公開原則
仙塔律師因外型亮眼、年輕有活力而受到關注,近年透過網路平台推廣法律教育,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然而,近日卻因涉嫌在詐欺案件中洩漏偵查資訊與協助洗錢,而遭檢方具保候傳,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本集將藉此事件,帶大家認識「偵查不公開」原則,及律師在保密與辯護間的角色界限。
一、偵查不公開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偵查階段應原則上不對外公開,其目的包括:
1.避免串供、滅證,防止.被告潛逃;2. 落實無罪推定,避免媒體或社會輿論過早定罪。過去「鳳梨網紅事件」中,案件尚未查明,社群媒體已對保母展開輿論公審,導致保母與家人遭受騷擾與污名。儘管最終檢察官證明女童死因與保母無關,但當事人的生活已遭嚴重破壞。此事件顯示:偵查不公開不是掩蓋真相,而是避免無辜者在審判前即被社會定罪。
二、誰應遵守偵查不公開?
依法應負保密義務者包括: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辯護人與告訴代理人及其他偵查程序依法執行職務之人。其因職務得以接觸偵查資料,必須嚴格保密。
而媒體、被告本人不受該原則拘束,媒體若是合法取得資訊,原則上不受限制,但現實中多數資訊外洩仍源自內部人員。
三、違反偵查不公開的法律後果:
若違反偵查不公開,可能涉及:觸犯刑法洩密罪及違反律師倫理之保密義務,而受律師懲戒處分,嚴重者可能被吊銷執照。
四、律師如何拿捏保密與辯護界線?
律師可與被告討論案件細節與辯護策略,這屬於合法行使防禦權。但若將偵查資料洩露給媒體或無關第三人,則可能違法。如被告家屬詢問健康狀況,律師可適當說明,但若詢問供詞內容、證據掌握情況,律師就應保持保密立場。律師應在保障當事人權益與法律義務間,審慎拿捏界線。
小結:
偵查不公開的設計,是為了保障案件查明與當事人權益,避免輿論先行審判。目前仙塔律師的案件尚在偵查階段,我們應保持理性,尊重司法程序,在判決出爐前,不急於在網路上對任何人定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資料
- 節目
- 頻率每星期更新
- 發佈日期2025年8月4日 上午12:00 [UTC]
- 長度13 分鐘
- 季1
- 集數170
- 分級兒童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