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相談室

EP 171:網購踩雷、投資失利,是詐騙嗎?


EP 171 網購踩雷、投資失利,是詐騙嗎?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網購踩雷,氣得想立刻報警?或是投資賠錢,心裡懷疑:「我是不是被騙了?」其實,詐騙和交易糾紛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詐欺 vs 交易糾紛】怎麼分?
-詐欺(詐騙):
自始沒有履約的意思,用假身份或虛假商品資訊騙取金錢。這是刑事案件,經檢警偵辦,法院審理後可判刑。

-交易糾紛:
一開始有履約打算,但後續因品質、交貨、退費等問題產生爭議。這是民事案件,需透過消保機制或民事訴訟解決。

節目案例說明:
Dyson吸塵器網購→ 典型詐欺vs健身教練更換引發退費爭議 → 消費糾紛

【投資失利 vs 投資詐騙】關鍵在哪?
-投資失利(非詐欺):
正常投資因市場波動、經營不善或判斷錯誤導致虧損。沒有欺騙或隱匿行為,可依未盡善良管理人義務,追究其民事賠償責任。

-投資詐騙(詐欺):
自始就有詐騙意圖,例如:保證獲利、零風險、
收錢後未按承諾用途使用(如挪用資金)、隱瞞重大虧損,誘使持續投入。
若能舉證對方以詐術使你陷入錯誤而交付財產,即可能成立刑事詐欺罪。

小結:
在網路時代,購物與投資都充滿風險與機會。先判斷性質:若屬被詐騙 → 報警走刑事程序;若屬單純民事糾紛 → 消保或民事訴訟處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