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内幕 Startup Insider

纪源小馆

纪源资本出品的非严肃商业访谈

  1. 16小時前

    S7 Vol.32 极豆科技汪奕菲:为什么你的汽车座舱越来越懂你?

    一块车载屏幕,能搭载多少想象?你可以通过屏幕调节车辆、追剧、甚至一键接入本地生活服务。 汽车正被越来越多人视为可移动的生活与工作空间,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样被重塑。而支撑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智能座舱技术的飞速演进。 从早期仅承担导航和音乐播放的基础系统,到如今融合语音交互、在线娱乐与AI助手的智能生态,智能座舱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汽车不可分割的核心。而那些为车企提供智能座舱系统的汽车服务商,也在塑造汽车新形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行业驶向智能新纪元的关键玩家。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汽车座舱智能化与数字化服务提供商极豆科技的创始人汪奕菲,揭开汽车智能座舱的软件层逻辑与未来趋势。智能座舱当下进展到了怎样的地步?为满足车规级要求以及大型车企较长的合作周期需求,服务商需要克服哪些技术壁垒与商业挑战?在车载大模型与端侧算力的加持下,用户与汽车的交互方式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02:55】车联网领域的市场机会是如何发掘的? 【04:35】战略转型,拥抱智能座舱前装化趋势 【06:27】“抛掉硬件,专注软件的智能化” 【09:40】中国车企的供应链模式和效率哲学 【12:54】复用互联网经验,提升汽车用户体验 【14:29】销售环节的“大客户逻辑” 【16:24】大模型上车,端侧AI的未来趋势 【19:57】智能座舱交互的技术壁垒和挑战 【22:18】标准化or差异化?车企对智能座舱的态度转变 【27:10】国内智能座舱新需求:数字化服务 【29:50】高标准、可复用,保持高毛利走向海外 【32:17】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精美周边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33 分鐘
  2. 10月30日

    S7 Vol.31 灵明光子臧凯:当激光雷达学会看世界

    20世纪60年代末,在人类的首次登月任务中,一面类似镜子的后向反射器被宇航员安装在了月球表面。从地球向该装置发射激光,人类第一次精准测得了地月距离。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类将激光装上车辆,使其成为智驾核心的传感器;也装进了机器人,用于构建其感知世界的感官。而这个堪称「看见未来的眼睛」的技术,正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激光雷达。从最初笨重的机械式到如今小巧高效的固态式,激光雷达技术当下正处于加速迭代的关键阶段,带动整个产业链格局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3D传感器芯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灵明光子的创始人&CEO臧凯,分享国产激光雷达芯片的核心技术及应用前景。激光雷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迭代历程?单光子探测器技术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国产激光雷达芯片目前进展到了哪一步?除了汽车,固态式激光雷达芯片还将如何革新扫地机、无人机、XR设备乃至具身智能等行业? 【01:18】乘着新能源东风,实现激光雷达芯片国产替代 【02:36】从产业链到消费认知,激光雷达逐渐跨越鸿沟 【04:19】“激光雷达是额外的安全气囊” 【07:54】从一个“疯狂想法”开始的创业旅程 【11:25】“单光子探测器”如何拓展汽车感知边界? 【15:19】激光雷达在驾驶之外的应用场景 【17:03】海外激光雷达芯片巨头的产品策略 【19:51】用功能降低客户的适应成本 【22:53】激光雷达在未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潜力 【25:54】机器人的上下半身逻辑 【29:40】「白色家电」为什么需要激光雷达芯片? 【30:00】“技术造福人类生活” 【35:15】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精美周边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36 分鐘
  3. 10月23日

    S7 Vol.30 光轮智能谢晨:成为具身智能背后的 AI「卖水人」

    从简单的图像识别到复杂的决策系统,数据始终是推动人工智能演进的底层动力。随着AI技术深入更多行业和场景,数据的重要性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并非所有领域都拥有充足的数据基础;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数据的稀缺性尤为突出。 不同于能够源源不断采集真实世界数据的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目前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缺乏足够真实可信的海量训练数据。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高效且高质量地构建物理正确的数据体系、持续提供学习训练的输入,是具身智能迈向真实场景必须跨过的门槛。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合成数据提供商光轮智能的创始人兼CEO谢晨,探讨仿真合成数据如何成为具身智能及AI时代的新基建。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实现合成数据?具身智能对于仿真合成数据有哪些要求?与真实数据相比,合成数据的对于机器人训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构建高质量合成数据的核心挑战是什么?为什么说一款超级应用的诞生是做好仿真器的前提? 【01:15】成为AI时代「卖水人」的机遇 【05:49】合成数据: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 【07:13】不同应用场景对合成数据的需求差异 【10:52】具身智能仿真难点:远超视觉层的物理交互 【12:46】相比成本,为何客户更看中合成数据的“价值” 【16:26】合成数据在质量、分布效率与物理精度上的挑战 【18:57】少量真实数据与合成数据的协同训练 【21:59】合成数据市场有何差异?来自ROI与生态视角的洞察 【26:23】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精美周边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27 分鐘
  4. 10月16日

    S7 Vol.29 Pine AI 孙雨润:砍价、投诉、和客服拉扯……你可以把头疼的事交给AI

    你是否也遇到过投诉无门的情况?是否曾被客服推来推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客服资源稀缺的美国市场,这样的场景可以说是尤为常见。 从信用卡滞纳金到电信账单,从医疗保险拒赔到报税,消费者常常因信息不对称缺乏谈判筹码。冗长的等待时间、复杂的转接流程、动辄高额的隐性费用,都让无数消费者头疼不已。这种低效且令人沮丧的日常体验,催生了市场对于智能高效解决方案的需求。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AI Agent公司Pine AI的联合创始人、CTO孙雨润,分享AI智能体是如何帮助美国消费者提升客服体验的。长久以来,美国客户服务究竟有哪些痛点?AI智能体如何帮助用户降低沟通成本?AI智能体若要模拟人类的思维框架和谈判方式,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难点?深耕美国市场的Pine AI,又如何结合本土市场特点构建其商业模式? *本期节目于5月录制,鉴于AI技术迭代迅速,部分技术局限或特性可能已有更新或变化。 如果你有意加入Pine AI,欢迎点击:https://www.19pine.ai/join-us 【02:30】离开成熟平台、投身AI创业的契机 【04:44】AI智能体如何解决美国客户服务的痛点? 【08:41】用户隐私保护的技术方案 【10:01】AI帮人类谈判,需要规避哪些「陷阱」? 【12:25】“仿照人类思维逻辑,设计AI智能体” 【14:53】AI模型如何像人一样说话与推理? 【16:51】赋予AI智能体跨场景自主处理能力 【19:32】企业客服会拒接AI电话吗? 【21:36】AI智能体应用于保险理赔 【26:23】美国小费文化如何影响商业模式? 【30:21】谈判失利案例复盘 【36:01】AI智能体解救用户于「踢皮球」 【38:49】Pine AI的人才招聘需求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42 分鐘
  5. 9月25日

    S7 Vol.28 Gyges Labs贾捷阳:一副真正可以走进日常的 AI 眼镜是什么样的?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加速闯入我们的生活。但无论是沉浸式的VR头显,还是场景受限的AR设备,都难以真正成为日常的随身伴侣。即便是被外界视为AI最理想载体的智能眼镜,也陷入了佩戴舒适度与智能体验两全的瓶颈。 对于这个问题,一家叫做Gyges Labs的AI硬件公司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凭借创新光学路径和首创的主动式AI,Gyges Labs希望让智能眼镜成为人类必备的「隐形」装备,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打开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更多想象空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Gyges Labs的创始人、CEO贾捷阳,揭秘智能眼镜「隐形」背后的逻辑。设计全球最小近眼显示方案DigiWindow,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障碍?搭载主动式AI的智能眼镜,能在生活中解锁哪些应用场景?将创新光学显示和AI整合进眼镜,技术研发和资源的投入怎么平衡?而在智能眼镜之外,Gyges Labs又将如何解锁AI可穿戴设备的更多可能性? 【03:09】愿景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超人」 【06:09】DigiWindow光学模块背后的技术难点 【07:35】智能眼镜的近远视调节,与VR设备不同 【10:28】戴上AI眼镜的日常是什么样? 【14:04】一副“好的眼镜”是智能眼镜的基础 【15:11】智能硬件行业首创主动式AI 【20:15】光学、AI、硬件产品,如何平衡三者资源投入? 【22:53】一位连续创业者眼中的消费电子变迁 【26:36】智能眼镜之外,Gyges Labs对可穿戴设备的探索 【29:12】Gyges Labs的人才招聘需求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31 分鐘
  6. 9月18日

    S7 Vol.27 极光律所周丽霞:画饼 or 激励,你的股权协议签对了吗?

    股权,一张看似能够通向未来财富的「入场券」,却是商业世界中的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最需要资源的早期阶段。 创业公司依靠股权,吸引顶尖人才与资金,助推公司快速成长;但同时,股权的不恰当分配也将在暗处埋下隐患,「温水煮青蛙」式地将企业拖入泥潭。如何将股权从一个模糊的价值符号,转化为企业壮大的引擎,已是每一位创始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北京极光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合伙人周丽霞,从实际案例出发,分享股权的常见误区与解法。股权激励的本质是什么?经济下行周期,员工对股权激励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创始人应如何培养好的股权思维?华为的全员持股模式,为何绝大多数企业都难以复制?在股权博弈中,如何避免对抗人性,从而实现公司与人才的共赢?【01:57】创立律师事务所的契机【03:20】互联网创业潮下,股权激励机制的痛点【06:51】并非所有员工都要给予股权激励【09:30】什么是分层式动态合伙股权激励体系?【12:05】经济下行期,股权激励无法“雪中送炭”【15:05】案例复盘:员工的“不信”从何而来?【20:22】“团队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性”【23:11】五花八门的企业客户,律所如何筛选?【28:26】为何服务成长期的创业公司,而非大型企业?【31:24】“TOP级企业的创始人,都具有好的股权思维”【38:08】创业公司合伙的“315”法则【40:16】期权池预留,因行业而异【41:47】华为的持股模式,为何不可复制?【47:01】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畅销书《HR全程法律顾问》《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48 分鐘
  7. 9月11日

    S7 Vol.26 伴鱼PalFish李晓:走过全球各大市场,才总结出这套「出海生存公式」

    在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的队伍中,在线教育出海正当时。但面对教育环境、理念差异、政策不确定性等难题,在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并非易事。 在海外,相比起复制国内成功的教学模式,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中国的教育经验转化为因地制宜的竞争力,从而在陌生市场扎根。以少儿英语起家的教育科技公司伴鱼(PalFish),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出海路径——数据显示,伴鱼PalFish海外业务年均增长超150%,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伴鱼PalFish的国际化业务负责人李晓,分享教育企业出海的实践经验及其背后的深度洞察。从拉美到东南亚,伴鱼PalFish选择海外市场的逻辑是什么?线上教育、智能硬件与线下门店,在伴鱼PalFish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面对全球竞争对手,支撑伴鱼PalFish深耕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01:41】从少儿英语到K12,软硬件协同出海 【03:54】海外市场为何首选东南亚? 【06:55】有着「考公大国」之称的印度,适合教育创业吗? 【09:36】利用国家人才红利,将印度视为供给市场 【11:08】美国市场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13:24】从APP设计到教学方式,大力拥抱AI 【15:56】“弱化本地化,全球化反而加快增长” 【16:59】东南亚不同市场的获客成本 【17:59】智能硬件赋予伴鱼独特的品牌形象 【19:55】AI在伴鱼PalFish的深度应用:提效与伴学 【21:52】教育出海面临的合规难题 【23:19】如何应对来自本土竞争对手的压力? 【25:30】从广告流量到教育价值创造,职业转型带来的认知改变 【28:55】中东教育市场有哪些潜在机会? 【31:32】每个海外市场团队,都配备一位中国籍“国家经理” 【34:23】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精美周边 《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35 分鐘
  8. 9月4日

    S7 Vol.25 木棉花生殖卢晓宏:多学科协作如何破解现代生育难题?

    1978年7月25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标志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开端。 「科学造人」这件事,经历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体外受精,到涵盖基因筛查、胚胎移植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综合方案,如今已经成为治疗生殖障碍的重要手段。但现在,行业也面临诸多新命题:如何突破复杂的医学瓶颈,以及,如何构建可标准化推广的、可持续的服务模式?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木棉花生殖的创始人卢晓宏,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究竟如何实现更高效率与成功率的辅助生殖医疗。什么是多学科交叉的辅助生殖手段?目前的治疗成功率如何?如何在实现个性化诊疗的同时,进行规模化复制?有哪些原因导致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普遍较低?放眼整个医疗体系,一家民营专科机构又如何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01:36】生殖障碍诊疗包含哪些方面?【02:44】一代、二代、三代试管婴儿的技术差异【04:34】三代试管婴儿要花多少钱?【07:07】为什么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相对较低?【10:25】相比公立医院的差异化策略【13:11】多学科协作,提高竞争壁垒【15:02】聚集顶级专家,让研究成果在团队内部正向流动【17:50】个性化诊断与标准化复制,如何平衡?【20:39】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模式【22:25】解读生殖障碍治疗成功率数据【28:09】海南医院与全国「卫星诊所」【30:39】评论区抽取5名听众送出检测套餐《创业内幕》粉丝群已经开通,在这里,你可以跟节目制作人/主持人直接沟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纪源资本线下活动动态,见到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结交其他互联网圈子里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1)添加微信号“JiyuanFans”为好友,并在好友请求中标注“创业” 2)把你的全名和职称发给创业小助手;如果您想约访谈,请添加小助手微信,并附上访谈嘉宾简介,小助手将帮您对接。

    32 分鐘

評分與評論

4.1
(滿分 5 分)
7 則評分

關於

纪源资本出品的非严肃商业访谈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