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HACE 50 MIN

    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改革开放,从“产品出口”到“制造业出海”再到“产业链全球化”,粤商始终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9月29日,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专题会上,与会嘉宾共话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模式。全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认为,中国企业需从“走出去”向“走进去”升级,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放眼全球,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陈丹现场分享,恒兴三十多年来,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要把水产食品产业链做好。恒兴出海一路走来,深刻体会到,对于“走出去”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要把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要积极发挥对当地就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从产品进出口到全产业链输出,恒兴摸索出中国水产企业出海的“恒兴模式”。陈丹现场分享,2017年,恒兴完成了埃及国家渔业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投产,该项目是中东、非洲地区最大的渔业产业园项目,填补了埃及海水养殖的空白。“在项目的总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我们负责整体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标准建立、运营指导,输出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成功实施‘项目规划设计+设备出口+工程承揽+技术服务’的水产产业链项目整体输出的恒兴模式,成为国内第一个对外输出整体解决方案的水产企业。”如今,印尼、沙特等多个国家政府和机构正积极与恒兴洽谈渔业产业园EPC项目。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陈丹表示,尊重和融合当地文化,这点特别关键。每一个国家的消费习惯、消费特性、消费口味都不一样,要先了解每个国家不同的需求。“如我们针对东南亚风味开发冬阴功海鲜煲、酸汤烤鱼,针对欧美华人餐饮推出酸甜松鼠鲷鱼、剁椒鱼头、黑椒鱼排、虾春卷。既满足了特定区域的风味,也推进了特色中餐全球化的进程。” 结合实践,陈丹为企业出海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企业出海更需要“择良木而栖”,综合评估目的地的市场前景、政治法律、税务与外汇政策等因素;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形成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合力。我们不仅要自己“走出去”,还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走出去”;三是深化本地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把握数字机遇,创新国际化方式。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化应用,赋能海外业务的全链路运营,创新国际化模式,拓展出海新路径。 文|记者 莫谨榕 图|记者 邓鼎园

    3 min
  2. HACE 54 MIN

    儒兴科技董事长许珊:对于粤商,创新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步入新时代,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9月29日,在2025世界粤商大会的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专题会上,与会嘉宾共话国际合作的新机遇、新模式。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儒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珊现场表示,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过去靠“拼价格、拼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 粤商历来以敢为人先、务实开放著称,从“下南洋”到“广交世界朋友”,从“三来一补”到建立全球供应链,粤商早已将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然而,许珊认为,“过去的国际化更多依赖于地理区位、政策红利、成本优势和规模扩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度调整,传统模式的边际效益递减,风险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许珊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颠覆性创新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和竞争格局。这意味着,国际化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过去靠“拼价格、拼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向“拼创新、拼价值、拼品牌”。对于粤商而言,创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粤商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许珊提出三大路径。一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国际话语权。“粤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不能满足于位于价值链的底部。要主动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前沿领域,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拥有‘独门绝技’和‘硬核科技’,才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摆脱‘低端锁定’,掌握定价权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打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二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全球价值链。许珊认为,利用创新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的品质、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例如,利用工业互联网优化全球生产布局,通过大数据精准洞察国际市场需求,借助区块链技术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透明度和韧性。这不仅是对内提质增效,更是对外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中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三是布局前沿未来产业,开辟国际新赛道。“紧盯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新兴科技领域,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这就为粤商提供了‘换道超车’、引领国际市场的巨大机遇。”许珊表示。 “粤商血脉里有创新基因,岭南文化有开放特质。”许珊在总结时表示,希望粤商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放眼全球的视野,将创新驱动深度融入国际化每一个环节,“相信在创新引擎的驱动下,粤商的国际化之路会越走越宽,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国家复兴和全球经济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文|记者 莫谨榕 图|记者 邓鼎园

    4 min
  3. HACE 1 H

    广州农商银行品牌列车驶入地铁13号线二期

    9月29日,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首次开通天河公园、棠下、车陂、天河珠村四个重要站点,贯通天河、黄埔、增城三区。这一东西向城市交通大动脉的进一步完善,是广州重塑东部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广州农商银行在13号线二期开通当日起投放品牌列车,以“与您共创美好生活”为使命,将金融服务嵌入城市发展脉络。 战略契合:轨道延伸与金融下沉的双向奔赴 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的开通意义非凡。这条线路规划西起白云区朝阳站、东至黄埔区鱼珠站,全长约33.8公里,设23座地下车站。作为贯穿城市东西的骨干线路,它串联起白云湖片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发展区域。本次即将开通的鱼珠至天河公园段横贯广州中心城区,全长8.3公里,能有效疏导5号线的客运压力,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营服务水平。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13号线二期全线15个站点中有14个站点1公里内设有广州农商银行网点,形成高度契合的地理区位优势。这种网点布局与轨道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为广州农商银行服务市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深耕本土:金融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广州农商银行的品牌列车,不仅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更是一座移动的金融服务站。该行将金米普惠民生系列贷款、金米先进制造业系列贷款、金米乡村振兴系列贷款、“广府管家”养老金融品牌等创新产品及便民服务随轨道交通送至城市角落。聚焦增城、黄埔市民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新市民经营贷、创业担保贷、乡村振兴优农贷、花卉贷、盆景贷等系列特色产品资讯和线上办理平台,这些产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丰富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 广州农商银行此次投放13号线二期新开通站点品牌列车,是其深耕本土的又一重要举措。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农”字号金融机构,广州农商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4067.0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0147.5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0.37亿元,同比增长9.41%。 在支持地方经济方面,该行积极助力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已与332家企业签订“益企共赢计划”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106.5亿元。 广州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仅限于城市,更深入乡村角落。该行以“头号工程”力度支持“百千万工程”,累计对接重点项目百余个,授信余额超230亿元。 服务随行:金融服务共创美好生活 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的全线贯通,将有效提高东部客流直达市中心的便捷性。广州农商银行借助轨道交通网络扩展的契机,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可得性。 “随着广州轨道交通网络的持续扩展,广州农商银行将继续紧跟城市发展步伐,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广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轨道交通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而金融服务则拉近了人们与美好生活的距离。当列车飞驰而过,“广州农商银行,与您共创美好生活”的使命已悄然融入城市发展的脉搏。 文 | 杨广

    4 min
  4. HACE 1 H

    广东水路出行再迎高峰,国庆期间“珠江游”预计接待游客超21万人次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广东水上出行与旅游活动即将迎来客流高峰。广东海事局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全力守护市民游客水上出行平安顺畅,为佳节团圆与出游需求筑牢安全屏障。 作为水路出行热门地,广州“珠江游”与穗港航线将持续升温。据预测,国庆假期期间,“珠江游”预计将发出1204班次,接待游客超21万人次;广州往返香港的高速客船预计发送旅客约5000人次,成为穗港家庭跨江团圆的“水上纽带”。 针对客流高峰,广州海事部门启动智慧、现场联动防控模式,依托智慧海事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及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客运船舶动态跟踪与远程保障全覆盖;同时在客船航经的核心水域加密海巡船艇部署、增派执法力量,通过常态化现场巡查为水巴、珠江游等热门航线提供护航保障。 作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实现水路、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水路出行热度同样攀升。数据显示,双节期间珠海水路预计发送旅客约36.68万人次,同比增长9.87%;其中港澳航线预计运营848班次,发送旅客约6.16万人次,海上看港珠澳大桥、澳门环岛游及海岛游等观光航线将同步迎来客流高峰。 珠海海事部门精准施策,对重点客运航线实施“一线一策”服务,实现船舶航行状态实时监控、风险隐患提前预警;同时率先优化高速客船动态报告机制,通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填报乘客及船员人数,大幅压缩报告时间、简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提升航行安全系数。 广东海事部门提醒:水上出行务必选择正规客船,登船后请留意安全通道与救生设备位置,航行期间切勿随意倚靠船舷。如遇突发情况,需保持冷静并听从工作人员指引;若水上遇险,可立即拨打12395求救。 文|记者 詹淑真 通讯员 黄鸣鹤 图|受访者提供

    2 min
  5. HACE 1 H

    链主不吃“独食”!香江集团翟美卿:我们要一起把饼做大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在29日召开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下午举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上,广东省总商会名誉会长、未来生活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链主企业”的真正使命——不是垄断,而是共创。 从打破国外锂提取技术垄断,到打造“可兼容万物”的智能家居系统,翟美卿分享了香江集团如何以“硬科技”和“开放生态”助力大湾区走向全球创新链高端。 链主如何“链”? 不是“独占”,而是“共建” “做‘链主’不是为了吃独食,而是要一起做大个饼。” 翟美卿在演讲中直面“链主”误解。她指出,真正的链主企业,应通过搭建平台、建立规则、开放接口,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香江自主研发的“全智链生态科技系统”,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该系统打破品牌壁垒,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一键互联”,让用户用一个APP控制全屋家电。“生态共赢,才是未来。”翟美卿说。 “现在的‘头啖汤’,要从核心技术里熬出来。” 在新能源领域,香江集团建成全球首条从氧化铝母液中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的产业化生产线,锂回收率超90%,可满足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 这项技术不仅突破海外长期垄断,更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创新就是要敢啃‘硬骨头’,”翟美卿强调,“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领先机。” 那么,科技如何真正服务于人? 翟美卿介绍,香江联合日本、德国、中国三地技术团队,推出全球首个“8恒+森环系统”,实现恒温、恒湿、恒氧等八大指标的智能调控。 为打磨这一系统,团队进行了超1000次实验,收集5000万条环境数据,走访100多个家庭。“科技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让人更健康、更自在。”翟美卿说。 粤商精神何以薪火相传? 35年不忘“根”与“责” “粤商无论走到哪,都不能忘记根和责任。” 会上,翟美卿回顾香江35年发展时,反复强调“实业报国”与“回报社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已在全国建立近2000所乡村图书室,超100万农村孩子因此受益。 “过去我们靠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今天要靠自主创新‘闯出一条新路’。”她呼吁粤商以创新为引擎、生态为方向、人才为根本、责任为担当,在全球价值链中重塑粤商竞争力。 文 | 记者 孙晶 图 | 记者 邓鼎园

    3 min
  6. HACE 1 H

    国庆假期来新打卡点!广州塔滨水大台阶、黄埔涌桥正式开放

    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 9月29日,广州塔滨水大台阶、黄埔涌桥正式对外开放。 当天上午,“庆国庆 迎全运——广州塔滨水大台阶和黄埔涌桥开放活动”举行,标志着广州塔周边滨水空间实现全面提质升级,形成“花城广场-海心沙-海心桥-广州塔滨水空间-黄埔涌桥-琶醍-琶洲西区”的城市Citywalk,为市民游客带来“塔-江-城”交融的立体文旅新体验。 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 “塔-江-城”立体景观体系 广州塔滨水大台阶与黄埔涌桥作为阅江路品质提升项目,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广州城投集团重点推进。 阅江路品质提升项目由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新中轴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广州局承建,以“珠联碧合,跃动广心”作为总体景观设计概念,通过“跃交通、悦舒适、阅多维、粤活力”四策,对11.3万平方米滨水景观进行整体改造,完成轻轨站点优化、三线贯通、舒适换乘、漫步环网等空间重构与功能升级,实现珠江南岸景观质量提质升级,构建“塔-江-城”三位一体的立体景观体系,为市民游客提供兼具滨江漫步、日落观赏、休闲休憩的多元文旅新体验。 岭南生态艺术新地标 广州塔滨水大台阶+ 黄埔涌桥 其中,广州塔滨水大台阶,延续了广州塔涟漪曲线形态,打造“挑台仰望,珠水涟漪”的景观效果,广州塔与滨江堤岸直接相连,滨水大台阶也使得珠江沿岸的广州塔、花城广场、海心桥、黄埔涌桥、琶洲西区等串珠成链,形成贯通珠江两岸的漫步环网,为城市品质提升和全运服务保障注入新动能,也有效缓解高峰客流压力。 黄埔涌桥全长280.7米,最大跨度180米,桥面最宽达21.8米,采用国内首创的大跨度曲梁空间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拱顶高出桥面9米,巧妙融入岭南地域文化精髓,设计以“榕冠植根岭南”为意象,取榕树蓬勃舒展之形、扎根沃土之神,寓意生生不息的岭南文脉。这不仅有效提升广州大桥南至猎德大桥南滨水段的通行效率,打通滨江碧道连通的断点,成为继海心桥后珠江上又一座具有生态温度与人文厚度的城市新艺术装置。 10月9日开放试运行 一站式“登塔-观江-文娱”新体验 广州塔二层平台将于10月9日实施开放试运行,必将成市民游客打卡点。为确保二层平台平稳有序试运行,由广州塔公司负责按照旅游景区模式进行运营管理,实施“限流、分时、分区、分步”的原则有序管理,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22:00,通过智慧化客流监测措施,瞬时客流量达3000人时将启动限流管控,如遇恶劣天气、重大活动、广州塔设施维保施工等特殊情况将调整现场管控措施,确保游览安全、舒适。 二层平台的开放,有机串联广州塔旅游区“塔江岛桥”核心景观资源和广州塔广场、剧场等周边旅游配套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登塔观光、滨江漫步、休闲娱乐的一站式体验。 文 | 记者 王丹阳 图 | 主办方供图

    4 min
  7. HACE 1 H

    国庆假期前粤岭深处“火”了!“撒贝宁同款”背后数字活水润乡土

    临近国庆假期,位于粤岭深处的广东省英德市龙华村梅子寨,游客纷至沓来。受《山水间的家》节目影响,不少游客主动提出要体验“撒贝宁同款”竹编。 9月28日晚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总台CCTV-1综合频道播出。节目聚焦龙华村梅子寨“共富乡村”实践,由主持人撒贝宁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演员李小冉组成的“山水小分队”,亲身感受到梅子寨在村容村貌、业态创新、数字工具和村民参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这个曾因青壮年外流、房屋闲置陷入沉寂的乡村,如今用数字活水润乡土,共创乡村新天地。 梅子寨村的改变,是英德市在广东省委办公厅的帮扶指导下,在腾讯公司等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下,践行“共富乡村”理念的积极探索,也是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英德实践。 聚焦“人”的振兴,培育乡村新力量 “我们计划打造‘山水小分队’同款旅游线路,融入梅子寨村的元素,打造IP形象,借助《山水间的家》节目的影响让村子的发展更可持续。” 随着《山水间的家》节目的播出,龙华村梅子寨“乡村”罗家琪说,希望借此机会能让更多游客深度玩转梅子寨村。 两年前,学习旅游管理的罗家琪放弃了城市的白领工作,来到龙华村梅子寨当起了“乡村职业经理人”。 2024年,在广东省委办公厅组团“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英德工作队的推荐下,罗家琪参加了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和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班,将培训中学到的乡村运营知识、数字化技能运用到梅子寨的项目运营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正是面向大学生、合作社青年骨干、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开展的赋能培训,助力形成“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的人才集聚新格局。 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到来,也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为村庄带来“化学反应”。如今,梅子寨村变化最大的,同样也是“人”:村民们的精气神上来了,主人翁意识也提升了。“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哪怕是一花一草,都是自己去设计,一起共同地去创造,共同地把这里建设好。”梅子寨另一位乡村职业经理人华祥维说。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一批批广东青年奔赴山海,发挥创意和才干,用一杯咖啡带旺汕尾“美丽经济”,将无人问津的油柑果变成“致富果”,创新包装与口味让“老气”的花生变“时髦”,走出一条条乡村致富新路径,发掘出乡村农文旅新价值,为村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共富乡村”实践,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没想到这屋子老了,还能给村里挣‘青春钱’。”芳姨以前曾在村里开小杂货店,一直有个“重建小卖铺”的心愿。在“共富乡村”建设项目支持下,芳姨家的的旧瓦房被改造成怀旧风小卖铺。看着小卖铺热火朝天地营业,芳姨满心欢喜。 2024年,在广东省委办公厅指导下,英德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委办公厅组团“百千万工程”帮扶协作驻英德工作队、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四方共同发起广东英德“百千万工程”英德龙华梅子寨共富乡村建设项目,选定横石塘镇龙华村梅子寨作为共富乡村试点。英德市委市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完善交通、供电、排水、排污等设施,共同打造“以农民为中心”的“共富乡村”项目。 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腾讯助力、社会共创”工作基本原则指导下,通过“共富乡村”实践,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和共富经济产业,确保利益最大化留在村集体和农民手中,真正激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华祥维介绍,项目带动附近村民就业30多人;组建10人乡村运营团队、40多人的农民施工队,累计发放工资150多万元,村集体和周边村民进一步创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多万元。 如今,梅子寨中增添了许多新 “风景”:“梅烦恼”咖啡厅、“梅间小筑”民宿……这些具有梅子寨烙印的名字,都是村民们集思广益创造出来的。龙华村结合区位特点,将闲置旧瓦房改造成民宿、咖啡厅、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形成“一房一特色”的乡村微度假综合体,延伸了文旅产业链。 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村子里流传这样一句话,“百千万顶呱呱,共富乡村靠大家。齐心栽下摇钱树,汗水浇出遍地花”。 创新数字“新农具”,支持“新农人”建设新农村 “你可能没听过我们的麻竹笋,但是你可能吃过,它是螺蛳粉的‘灵魂伴侣’……”在直播间前,龙华村梅子寨村民正大力推销当地特产麻竹笋。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轻点屏幕,便可选购英德地道的麻竹笋、红茶,也能将笋壳画、红茶面膜等衍生好物带回家。 如今,微信小店、视频号等数字化工具已经成为村民们人手必备的“新农具”,就连八十岁的李奶奶也学会了用手机卖竹编。 在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中,腾讯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基于视频号、微信小店、企业微信、小程序、元宝、腾讯会议等数字产品能力,为乡村提供易用、实用的数字工具,使其成为乡村经营的“新农具”。这些工具广泛应用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优化和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率和乡村治理水平,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2022年12月,广东省启动“百千万工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县域经济、乡镇联城带村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作为根植广东的企业,腾讯公司主动服务和融入发展大局,践行“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深入县镇村发展肌理,探索数字技术和科技能力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创新实践。 腾讯集团副总裁蔡光忠表示,腾讯将一如既往发挥技术能力和连接优势,在广东“百千万工程”指引下,以互联网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全心全力参与到乡村振兴中,通过共富乡村试点建设和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实施,推进更多青年和乡村持续“双向奔赴”,探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文|记者 王丹阳 图|《山水间的家》

    7 min
  8. HACE 1 H

    2024年来广东新增28家上市民企,超3000亿总市值位居全国第一

    9月29日,以“粤联四海 商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粤商大会举行。在下午的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广东省委金融办二级巡视员刘凯文做专题报告。 强化金融支持、全面赋能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刘凯文提到,广东省金融系统深入落实“支持民营经济25条”,持续提升融资覆盖面与金融服务质效。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广东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59亿元,同比增长1.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14亿元,同比增长15.6%。 2024年以来,广东新增上市企业30家,其中28家为民营企业,募集资金177.3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新上市民企总市值超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以来,广东持续完善政策支持,推动出台《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多措并举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他提到,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广东金融监管局和省发展改革委将超13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纳入走访服务目标。 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为了让企业扎根广东创新发展,广东省委金融办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和广东金融监管局6部门制定了《广东省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连续3年对在2025年5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金额最高2000万元。 据了解,此次广东财政贴息对应的贷款规模每年在2000亿元以内,三年总规模6000亿元,额度用完即止,达到上限后不再接受新增申请。“目前,省委金融办正牵头推动这项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贷款财政贴息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刘凯文透露。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备选项目清单,大力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主要投向民营企业。2025年已完成两次省级财政贴息的审核及拨付,对近50亿元的设备更新贷款进行省级财政贴息,审核后拨付贴息866万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设备更新积极性,加速广东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此外,刘凯文表示,广东持续发挥多层次市场支撑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增量扩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深入推进“并购六条”落地见效,“三四板”常态化对接夯实科创民企上市基础。全省1-8月上市公司累计开展并购重组226家次,交易规模逾1250亿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7单,数量居全国第一。 刘凯文呼吁,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能坚定信心、聚焦主业、锐意创新,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弄潮儿”和“排头兵”。 文、图|记者 杭莹

    4 min

Acerca de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ás de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