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此以外

88. 校园餐隐喻:关于喂养、成长与食物的关系

吃得不好可不行,长身体的时候吃得不好更不行。长身体的时候吃得不好,让人担心以后大概率……也吃得不好。

广受关注的上海校园餐事件发生至今,问题被一层一层暴露,似乎却依然找不到一个长期的、根本的、能让各方都安心的解决方案。营养不够和监管不力当然是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但如果校园餐注定要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它的意义或许远远不止「吃饱」和「吃好」。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既关乎身体感受和味觉记忆,也关乎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喂养与吃饭不只是成长的前提,它们本身就应该是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我的新书《谁来决定吃什么》已经上市啦!!

微信小店(👈戳链接)、淘宝「贝贝特图书专营店」和京东「北贝图书旗舰店」是出版社直发,其他的电商平台、网店、线下实体书店也都能找到,搜索书名《谁来决定吃什么》就行!

【时间轴】

0:08 校园餐是必然出现的,但不会是一致叫好的

8:45 校园餐有「分离」和「尝新」的积极意义

16:53 和同学们一起吃饭也是一种社交语言

20:10 需要帮孩子打破饮食习惯的舒适圈吗?

30:37「挑食」到底是不是问题?是个什么问题?

43:16「挑食」背后的情感连接

47:31「挑食」背后的心智发展

54:18 食物该不该是奖励、是诱饵、或是武器?

1:06:21 爸妈在喂养这件事上付出太多,孩子怎么面对?

1:15:15 除了吃不饱也吃不好,劣质校园餐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1:20:46 让孩子觉得「我有能力让自己吃好一点」

【本期鸣谢嘉宾】

严艺家,全网ID@严艺家 。心理科普博主,上海伦敦两地从业超15年的心理咨询师,现为伦敦大学学院(UCL)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博士候选人。

【本期提及内容】

《第一口:饮食习惯的真相》,比·威尔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Jamie's School Dinners》,杰米·奥利弗

【本期配乐】

Mozart: Symphony No. 29 in A Major, K. 201: I. Allegro modera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