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周五报道,中国当局最近出手整顿网络,但这一次不是打击电信诈骗,也不是治理饭圈,而是盯上了人们的“情绪”。9月22日,中国国家网信办宣布启动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目标是“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文明理性的舆论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要朋友圈、弹幕和短视频里,少一些负面的情绪,少一些负能量;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正能量。
从网红张雪峰到户晨风,专项整治背后的社会焦虑
法国世界报写道,首先中枪的,是网红级别的教育博主张雪峰。靠一句“高考分数不如填报策略重要”而走红的张雪峰,本以为凭直言敢说能赢得掌声,没想到却被平台“禁言”。理由很简单:他说得太直白,容易让考生和家长产生无力感。这在官方看来,就是在“传播消极悲观的”情绪。简言之:说真话可以,但要保持积极向上。
另一位网红户晨风也没能幸免。他喜欢借热点调侃,比如拿新款的iPhone手机开刀,戏谑地把“苹果用户”和“安卓用户”分成两大阵营,讽刺两大阵营之间的消费差距。结果有人指责他“挑动阶层矛盾”,平台立刻把他账号给封了。一夜之间,他成了负面案例。
世界报指出,这次专项行动明确列出了“四大红线”:一是过度悲观,比如鼓吹读书没用、努力白费;二是挑拨群体对立,比如借热点嘲讽某一群体;三是散布焦虑与恐慌,比如虚构灾情、夸大警情;四是鼓励暴力,比如展示斗殴和霸凌。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不仅要自己删除相关内容,还要就算法接受检查,否则就要被处罚。换句话说,不仅发帖子要小心,连推荐什么视频,都要“积极正能量”。
法国世界报表示,这场“净网”行动是和当前的中国经济大背景紧密相连的。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持续危机和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多重压力。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去送外卖、做临时工。于是,网络上充斥着“负能量”视频:年轻人晒宿舍的拥挤、吐槽职场的辛苦、分享求职的挫折。这些内容一旦走红,就被迅速下架。现实再难,也要把虚拟世界收拾得干干净净。
官方就这场“净网”行动的解释是,要“为数亿人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所谓“家园”,当然是要温暖明亮、积极乐观,与习近平自2013年以来高举的“中国梦”密不可分:要有自信,要有希望,更要有正能量。
删除抱怨容易,解决问题却更难
然而,法国世界报指出,这也意味着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会被“和谐”掉。中国青年人中间,早就流行起了“躺平”和“摆烂”。在上海,“躺平”文化甚至还催生了一个名为“周一睡觉俱乐部”的服装品牌,T恤上写着“周一我只想睡觉”。年轻人穿着这类T恤走在大街上,仿佛在用时尚表达无声的抗议。
法国世界报强调,当局要“净化网络”,但现实是很复杂的。删除掉“负能量”视频,并不能让失业青年立刻找到工作,也不能解决房价问题,反而可能让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被迫在沉默中继续累积。最后的可能结果是:网络看起来越来越阳光,但街头的抱怨和茶馆里的牢骚,却一点没减少;网络越来越轻快,现实却越来越沉重;造成现实和网络的割裂。
מידע
- תכנית
- ערוץ
- תדירותעדכון יומי
- פורסם3 באוקטובר 2025 בשעה 22:21 UTC
- אורך6 דק׳
- סיווגתוכן הול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