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评论员弗拉雄周五回顾特朗普与习近平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的会晤。相关的文章认为,这场短暂的会晤展示了中美力量对比的微妙变化:北京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正在悄然占据上风。美国总统显然低估了他的中国对手,而这种误判或将迫使特朗普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
中美关系既对抗,又相互依存
弗拉雄表示,此次短暂的会晤表面上为中美关系的恶化按下了“暂停键”,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此次会晤凸显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独特性:这是一种既相互依存又充满竞争与对抗的复杂较量。中美关系既对抗,又相互依存。两国争夺“领导地位”的斗争受限于深层的经济互依。2024年两国贸易额高达6000亿美元,说明“脱钩”属于幻想。冷战时期,美苏年贸易额为20亿美元,如今中美每天的贸易额就达到了20亿美元,
这场会面是2019年以来特朗普与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首次面对面。特朗普依旧以夸张的语言形容会晤“非同凡响”,并说如果满分是10分,他给自己打“12分”;而法国世界报表示,是习近平在谈判中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他不仅稳住了贸易关系,还重新定义了中美互动的框架。双方约定未来一年暂停新的关税与出口管制,中国恢复进口美国产大豆,美国则象征性下调中国商品的关税至45%,并同意就高科技出口管制问题展开讨论。对特朗普来说,这似乎是一场外交“成功”;但在更冷静的观察者看来,北京正在悄然占据上风。
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与策略
弗拉雄指出,特朗普以贸易壁垒和科技封锁为主要手段,试图迫使中国让步。然而,北京并没有屈服,而是以战略耐心和精准反制化解压力。
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与适应能力。面对美国关税,中国积极拓展与东盟、拉美、非洲的贸易网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而在科技领域,即便受限于美国芯片的出口管制,中国仍持续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
弗拉雄写道,自今年四月特朗普在全球掀起关税风暴以来,中国是唯一拒绝与华盛顿重新谈判的国家。北京时而缓和,时而以牙还牙的反击。双方战场的核心有二:一是人工智能(AI)时代的关键——先进的微处理器;其二,是高科技产业赖以生存的稀土资源。美国在前者上占据优势,而中国则几乎垄断了后者——掌握全球约六成产量,更拥有九成的稀土精炼能力。
特朗普延续前任乔·拜登的政策,继续对AI芯片实施出口管制。由于这些芯片具有军民两用性质,被视为未来实力的关键,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时必须遵守严格审查。今年九月,特朗普甚至威胁要扩大“禁售名单”,禁止更多中国企业购买美制芯片。对此,习近平迅速反击——宣布对中国稀土出口实施近乎全面的限制,禁止向任何国家销售。同时,中国也暂停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
特朗普或许以为自己握有优势,认为中国对美出口远超进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对中国稀土高度依赖,作为掌握全球六成稀土开采量和九成稀土精炼能力的国家,中国只需暗示限制稀土出口,便足以让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威胁化为妥协。
弗拉雄认为,目前,双方并无明显胜负,但无可否认的是:特朗普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与策略。这一挫败感可能迫使他调整路线。
特朗普“单打独斗”
迄今为止,特朗普在对华战略上始终倾向“单打独斗”,既未寻求与欧洲及亚洲盟友协作,反而频频以关税威胁、贸易勒索等手段施压盟国。如今,面对一个更为强势、更具战略耐心的中国,美国若想真正应对挑战,就必须重新建立与盟友的互信与合作——这意味着,华盛顿需要的不只是新一轮谈判,而是一种全新的外交姿态。
和习近平的“静水深流”相比,特朗普的策略则显得急躁而孤立。特朗普既未整合欧洲或亚洲盟友形成统一阵线,反而在对华施压的同时,也用关税来威胁传统伙伴。这种“孤胆战术”在短期内或能制造声势,但从长期来看,却削弱了美国的外交资源与信任的基础。
弗拉雄还指出,中美关系的暂时的缓和让金融市场与国际社会松了一口气,但潜在矛盾并没有消失。台海局势、网络安全等议题都是潜藏风险的地方。在这些问题上,双方既无制度化对话机制,也无共同的安全共识。北京以务实手段稳住局势,华盛顿则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战略理性。
מידע
- תכנית
- ערוץ
- תדירותעדכון יומי
- פורסם8 בנובמבר 2025 בשעה 00:19 UTC
- אורך7 דק׳
- סיווגתוכן הול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