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特搜 Japan Vibes

第426回|日本年輕人「吃飯三不政策」:不自己做、不聚餐、不聊天!?


全新 Podcast《我在歐洲慶祝夏天》
「黑暗可以很長,但光明來時要用力的去慶祝。」
這是一個關於旅行、夏天,以及「重生」的旅行故事。
🎧Apple Podcast: https://researcher.studio/cb7107
🎧Spotify: https://researcher.studio/c95134

.
我的新書《東京現地特搜:走訪在地人週末生活的 10 個散步街區》,現正發售中。
購買連結:https://researcher.studio/shop-tokyouncovered

.

日本「消齡化」飲食正在發生:20幾歲與60幾歲的習慣越來越像,但年輕人仍領先三個關鍵趨勢——不自己做、不聚餐、不聊天。本集把數字講清楚、脈絡說透徹。

首先是不自己做:從1998年以來,「經常使用調理食品」一路上升,2020年已超車「喜歡自己做菜」。年齡差距也快速縮小:2004年的高低差24個百分點,2014年剩15%,2024年只剩7%。外送與外帶滲透率高,2025年3月的調查顯示,外送/外帶使用達22.4%,而42.8%的人乾脆不把便當移到盤子,直接開吃。背後原因包括單身化、雙薪家庭、東京小廚房,以及便利商店熱食、超市熟食、冷凍食品品質明顯升級;疫情更把不自己做推上一層樓。

第二個是不聚餐:一個人吃成常態。「我比較喜歡一個人」從1993年的43.5%升到2023年的56.3%;「一個人吃會寂寞」從64%掉到34.9%。疫情後還有10%的人自述獨食次數增加,理由多半是「更難相約」與「更少被約」。餐廳也跟著變:大桌切小桌、隔板、吧台席、一人位遍地開花,提升迴轉率也更貼合一個人用餐的需求。

第三個是不聊天:吃飯配螢幕成為主流。2012年起,「一邊吃一邊看手機/電腦」年年上升,2022年受「黙食」影響達到高點;到2024年,20代與60代在這題的差距反而拉大到40個百分點(2014年為25%)。研究也提醒:吃飯滑手機會分散味覺注意、容易吃多。

總結:不自己做、不聚餐、不聊天,是日本年輕人的飲食三關鍵字,也折射出消齡化、城市生活節奏與疫情遺緒。你在台灣有同感嗎?本集一次拆解趨勢與數據,讓你理解「吃飯」如何變成時代的鏡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