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

在这里,您关心的、好奇的、困惑的投资理财问题,就是我们想聊的话题! 投资是一件需要慢慢来的事,它没有统一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希望陪伴您在这趟旅程中,解决当下的问题、理解多元的世界、收获认知的成长,找到每个人在财富世界里的稳定内核。

  1. 33.精读达尔文进化论的5个小故事,聊聊正确投资的5条硬道理 |串台《重阳Talk》

    9 HR AGO

    33.精读达尔文进化论的5个小故事,聊聊正确投资的5条硬道理 |串台《重阳Talk》

    投资与生物进化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暗藏着共通的底层逻辑。印度裔投资人普拉克·普拉萨德在《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一书中,以跨学科视角拆解了二者间惊人的相似性——从绿蛙的虚假信号到孔雀鱼的诚实展示,从雀鸟的适应性进化到蜜蜂的群体决策——自然界的生存智慧,恰恰对应着投资中的信息甄别、长期主义与风险管控。 脱口秀演员呼兰也曾在节目中提及此书,让 “进化论+投资” 这对跨界组合进入大众视野,并为人所津津乐道,不过多数听众表示仍困惑于“生物现象如何指导实操投资”、“人性本能与投资理性如何平衡”等关键问题。 本期播客就来深入探讨下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投资智慧,此次我们邀请到了中欧基金权益投资基金经理吉翔和重阳投资合伙人舒泰峰,两位都是勤于从书籍中汲取养分的投资人,通过对经典案例的生动拆解,力争将晦涩的进化理论转化为可理解的投资方法论。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讨论,我们会精选出5条优质评论,送上这本非常值得一读的《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在投资路上与大家一同学习进步。 聊天的人 吉翔,中欧基金权益投资部价值组基金经理 舒泰峰,重阳投资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偌馨,特邀主持人 时间轴 Part 1 浅谈普拉萨德与印度市场 01:57 最强的生物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02:52 人性是在进化中被赋予的,只有了解进化才能参透人性 03:40 生存是繁衍的前提,保值是增值的前提 05:38 普拉萨德是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 07:29 印度股市长期表现何以全球领先? Part 2 莫将绿蛙作虹鳉与认知陷阱 10:22 低成本信号:小个头绿蛙通过调低音量,让同类误以为其体积很大 11:12 高成本信号:孔雀鱼外表呈亮红色,求偶成功的同时也招来了天敌 12:54 投资中的重要信号:公司长期业绩、公司年报、重要股东大额增持等 16:56 用概率思维代替故事思维,对投资研究大有裨益 21:55 以媒体行业为例,标题不能只有情绪而没有事实 Part 3 地雀适应性进化与长期视角 23:30受极端气候影响,加拉帕戈群岛雀鸟的嘴部先变大再变小 24:58 基于地雀的适应性变化:不轻易买入,更不轻易卖出 27:03巴菲特搬去奥马哈,约翰邓普顿搬去巴哈马,只为不受短期信息影响 30:51 投资需要钝感力,有时候不行动也是一种选择 35:47巴菲特比想象中更灵活,长期投资需要一些变通 Part 4 澳大利亚狂兔与复利思维 36:56 24只兔子在60多年间爆炸式增长100亿,背后是复利的力量 39:37 复利的四大“拦路虎”:容易中断、早期迷惑性、尾部时间不易理解、天性不喜波动 42:21 西蒙斯年化收益高于巴菲特,但为何创造的财富却相差甚远? Part 5 雄鹿求偶与风险思维 44:54 雄鹿求偶是先嘶吼再暴走,斗争死亡率仅5% 45:50 两类错误:冒进的错误与错过机会的错误 46:48 投资中第一种错误更严重,选错公司比错过机会更加致命 51:57 巴菲特在2016年投资苹果,背后是确定性的投资哲学 55:03 努力赚能力圈内的钱,避免亏能力圈外的钱 Part 6 蜜蜂选址筑巢与民主决策 55:15 侦察蜂通过转圈来给选址打分,蜂群评审团重复此流程直至最终决策 56:31 组织管理不强调英雄主义,而是群策群力 57:49模仿巴菲特吃汉堡喝可乐,最终可能只会获得脂肪肝和糖尿病 01:00:26 对于成功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我们要做的是像素级的复制 01:02:51 价值投资要有四颗心:小心、疑心、耐心、初心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本次交流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其完整性、正确性、实时性可能无法绝对保证。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1h 5m
  2. 32.热点速递|美联储时隔9个月再降息,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5 DAYS AGO

    32.热点速递|美联储时隔9个月再降息,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北京时间 9 月 18 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这也是自去年底以来的首次降息。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8 月的发言释放了鸽派信号,降息预期已经成为了最近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从汇率、大宗商品到股市,几乎所有资产的波动都与之相关。 和前几轮降息周期相比,这次降息的背景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将怎样影响各类资产的走势?更重要的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我们,接下来又该以怎样的思路去调整资产配置? 在降息结果公布的当天,我们邀请到中欧基金专注海外市场的固收研究员周琳,从专业视角解读此次降息的底层逻辑,对各类资产的传导路径,以及后续可以关注哪些市场信号。 聊天的人 周琳,中欧基金固收研究员、投顾代表,复旦大学财务金融学博士,专注于海外宏观、美债策略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欣悦,中欧基金主持人 时间轴 Part 1:此次降息,更有必要性,但也更艰难 01:27 美联储的两大目标:最大化就业和稳定物价 02:10 相比去年9月,目前美国就业更差,通胀的掣肘也更大 04:10 这次降息更有必要性,但降得更艰难 04:40 为什么今年前8个月美联储按兵不动? Part 2:「预防式降息」,预防的是什么? 05:54 最终投票结果,比市场预期更“鹰派” 07:51 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短期有所缓解,但明年博弈或加剧 09:04 预防式降息 vs 衰退式降息,判断标准是什么? Part 3:降息落地后,各类资产走势如何分化? 11:04 美元、美债可能见底回升 12:29 黄金已透支一部分降息预期,建议以定投思路去看待 13:39 美股的两种布局思路:利率敏感型品种 vs 基本面复苏板块 15:14 港股更直接受益于流动性改善 15:53 A股更多是“海外映射”逻辑,而非流动性外溢 Part 4:普通投资者可以关注哪些信号? 18:05 通过三类价格信号的组合,来判断市场阶段 19:26 两个核心数据跟踪:非农(就业)、CPI(通胀) 20:10 一句话总结:看大类资产价格走势 + 美国基本面趋势 - 中欧基金出品 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21 min
  3. 31.牛市更容易亏钱?「女排精神」教会我们的投资一课|天天基金X李冠頔

    4 SEPT

    31.牛市更容易亏钱?「女排精神」教会我们的投资一课|天天基金X李冠頔

    8月31日,2025年世界女排锦标赛1/8决赛,中国女排1:3不敌法国队,止步16强。比分从5:2到25:27,这就是排球比赛最残酷的地方,也让无数球迷感慨竞技场的「变数」之大、「节奏」之重要。 排球有一条铁律: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都说,一场排球比赛的胜利不仅要靠实力,更需要心态管理和团队协作——而这,恰恰也构成了债券投资的核心要义: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豪赌,而是靠长期稳健、少犯错的防守反击。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中欧基金债券基金经理李冠頔,以及天天基金KOL豆哥,一位把排球战术融入投资框架,一位经历多轮债市周期。从团队作战到资管「工业化」,从球场节奏到市场风控,从短期应对到长期主义,展开一场横跨体育与投资的深度对话。 无论你是债基新手,还是配置老将,这一期都值得一听。 聊天的人 李冠頔,中欧基金固收投资部利率组基金经理 老豆说,天天基金(基会来了)KOL 偌馨,特邀主持人 时间轴 Part 1:债券v.s.排球:攻守之道下的智慧碰撞 01:37 从体育延伸到投资策略,在女排比赛中获得灵感 03:38 从排球运动员到债基经理,感知角色转变中的共通智慧 06:31 投资不求一击必杀,而是靠团队协作稳定输出 Part 2:竞技体育的团队协作,与资管行业的“工业化” 08:05 排球三类关键角色:一传手、二传手、进攻手 10:36 投研“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下的团队作战 13:29 排球的得分效率,投资的“良品率” 16:36 固收投资更像是老师或医生,稳定性强而博弈性弱 Part 3:防守的艺术:波动下的心态博弈 18:15 主攻手:攻守平衡,看重关键分能力 19:33 债券“赚得慢、亏得快”,靠票息一点点抠回来 20:50 为什么牛市更容易亏大钱? 22:52 自由人:防守是另一种进攻 24:21 成绩落后时先把防守站稳,再找反击点 Part 4:“净值不断创新高”背后的攻守平衡 26:39 为什么优秀产品的核心是“净值不断创新高”? 29:36 股基、固收+、纯债,三类年化“经验区间” 31:39 预期管理:别对3–4%的品种期待8–10%的收益 34:08 时间才是朋友,盲目加杠杆等不到胜利的那天 Part 5 心态与方法:清零思维和暂停术 36:21 心态修炼:竞技体育与投资的共性 41:47 清零思维:人为划分“局末哨声” 44:49 让2追3与“8:3”时刻:情绪与节奏管理 Part 6 低利率时代的锚:相关性≠因果性 48:35 债基怎么配:以票息型中短债/信用为锚,逢跌布局 55:30 如何在固收投资中 “慢慢变富”? 58:08 比赛与投资都讲究胜率,别被造神故事绑架 1:04:56 “看股做债”的误区:别把相关性当因果 1:12:11 “球不落地,比赛未结束”——打好下一个球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1h 15m
  4. 30.为什么越卷越亏损?一期聊透「反内卷」背后的真相

    27 AUG

    30.为什么越卷越亏损?一期聊透「反内卷」背后的真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996」已成为许多人的工作常态;也不知道何时起,价格战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标配,仿佛只有不断刷新底价,才能守住销量。长期过度的竞争让人们变得更加疲惫,让产业链中许多环节的效率不增反降。「内卷」之于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成为了一个严峻的命题。 过去一年,中央会议多次强调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近期,「反内卷」的热浪不断升级,随着政策的推进,相关板块也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很多人把「反内卷」视为供给侧改革的2.0版,但这两场间隔10年的产业变革的侧重点实则有很大不同。当制造业越卷越亏损,利润究竟去哪儿了?「反内卷」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对企业、员工分别将带来哪些影响?相关的主题行情未来又将如何演绎?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欧基金深入研究制造业的基金经理袁维德,以及功率半导体行业的企业高管Jason,从投资端和产业端分别聊聊制造业「反内卷」的进程与挑战。从价格战的厮杀到价值战的转型,从拼时长的内卷到重创新的突围,「反内卷」不仅有望改写中国制造行业的生存逻辑,也在悄悄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希望这期播客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观察视角。 聊天的人 袁维德,中欧基金价值组基金经理,16年证券从业经验,8年投资经验,覆盖制造业、科技、大消费、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 Jason,半导体企业高管,从事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投资10余年,覆盖功率半导体的硅片材料和晶圆代工等环节 偌馨,特邀主持人 时间轴 Part 1:越卷越亏钱?半导体如何一步步被「卷」伤 01:56 从企业到政府,为什么「卷」不动了? 03:28 从增值税改革到公平竞争法案,反内卷已经铺垫了好几年 04:38 供给侧改革,改的是产能过剩;反内卷,反的是同质化竞争 06:43 越早投产,包袱越重,怪象从何而来? 08:32 非市场化因素的介入,影响了正常供需关系 10:51 企业削减研发投入,是卷过头的危险信号 Part 2:「工程师红利」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 14:40 投一条新产线,最关心的指标是什么? 19:38 企业的两条出路:以量保价 vs 技术创新 21:01 传统工厂如何实现产品高端化? 23:08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已从制造成本变为研发成本 27:36 从汽车到创新药出海,这种「工程师红利」不断被验证 Part 3:释放一线工人的消费潜力,「反内卷」的另一层目标 31:29 有了消费能力,但没有消费场景,制造业工人的常见画像 34:06 单休变双休后,你愿意继续加班还是娱乐消费? 35:31 基金经理深度访谈几十位一线工人,得出了哪些结论? 37:46 理想的正循环:企业利润提升→员工时薪增加→释放消费潜力 40:30 中国下一批中产,很可能来自制造业 44:33 生产性服务业仍有巨大缺口,有望创造大量岗位 Part 4:「反内卷」主题下,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48:45 卷不动的半导体工厂,近期陆续破产 49:31 反内卷主题下,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52:07 未来企业盈利修复后,会在股东和员工之间进行分配 53:27 反内卷新手段,从源头审批遏制低效产能 - 中欧基金出品 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57 min
  5. 29.大盘站稳3600点,当乐观成为共识,我们看到了哪些新变化?|蓝小康对话中金张文朗

    12 AUG

    29.大盘站稳3600点,当乐观成为共识,我们看到了哪些新变化?|蓝小康对话中金张文朗

    近日,随着上证指数站稳 3600 点,市场情绪高涨。有人欢呼牛市归来,也有人产生“水牛能跑多远”的担忧——这轮行情主要由流动性驱动,还是有足够基本面支撑?市场似乎存在分歧。 回望 2025 年已过去的日子,无数变化悄然发生。"反内卷"从网络热词变成实实在在的政策导向,成为新的市场主线之一,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否意味着核心经济目标的转变?美国“逆全球化”持续影响中国供应链,出海的船头将转向何处?美股依然在创造新高,但美元的地位似乎不再那么稳固,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负责人、基金经理蓝小康,和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畅聊国内经济与海外市场。 蓝小康对宏观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关系如何分配颇有研究,在今年初的播客中,他对 2025 年的 A 股和港股做出了乐观判断。当乐观逐渐成为共识,现在他又看到了哪些新的变化?在节目的最后,蓝小康复盘了今年上半年他认为做得比较好的两大投资决策,也表达了自己错过创新药的遗憾。 市场多次证明,投资的核心在于发现价值,而非追逐价格波动。希望本期播客,能帮助大家在市场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锚点。 聊天的人 蓝小康,中欧基金价值策略组负责人 张文朗,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 时间轴 Part 1:反内卷的背后,从赚美元到促内需 01:51 市场重回 3600 点,是流动性驱动的“水牛”吗? 07:32 中国过去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一,是与欧美的贸易顺差 08:56 反内卷两大背景:产出效率变低+美元购买力下行 09:50 反内卷要向劳动者倾斜分配,从而促进内需 11:43 回顾过去 20 年,内卷如何从一种发展动力变成健康发展的约束? Part 2: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的“共生时代” 15:14 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两股力量从资源竞争走向协同 19:59 房地产下行阶段,股市回暖通常会早于楼市止跌 21:04 居民杠杆率下降,资金从房市流向金融市场 22:45 出海的两个变化:1. 关税战下被动走出去 2. 主动到一带一路找需求 25:48 当中国成为全球消费大国,国内资产价格会上行 Part 3:美元体系的动摇时刻 29:24 美股“例外论”:美债提供天量流动性+美股赚钱效应的正循环 30:26 美国在“逆全球化”下还能持续引领 AI 革命吗? 32:30 大宗商品走高:流动性驱动+需求扩张+供给刚性 36:04 各国重启财政扩张,但与降利率难以兼得 39:55 特朗普希望加大货币政策主导权,或将影响美联储独立性 41:58 美国如果实践 YCC,意味着丧失货币主导地位 45:08 美元指数体系正在出现问题 Part 4: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安全边际” 50:29 如果卖在最高点后狂跌,倾向于认为“这笔交易做错了“ 54:34 宏观维度:理解债务周期和生产关系 55:54 系统生态维度:最重要的是对人性的理解 57:37 大部分价值投资者,经常面临反人性的阶段 58:37 复盘上半年,满意贵金属和金融两个交易,遗憾错过创新药 相关名词 YCC: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是日本央行在 2016 年推出的一项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设定特定国债收益率目标,特别是将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接近 0 的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升通胀。 (本期播客录制于 2025 年 7 月底,彼时上证指数还在 3600 点上下波动,因此节目音频中的表述为“3500点以上”) -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1h 8m
  6. 28.当「存款利率破1%」撞上「大盘重返3600点」,稳健投资有何新解?|刘勇X表舅

    30 JUL

    28.当「存款利率破1%」撞上「大盘重返3600点」,稳健投资有何新解?|刘勇X表舅

    7月24日,上证指数成功站上3600点,历史上也仅有2007年、2015年、2021年三次大行情成功站上3600点;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下旬,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统统跌破1%,活期利率仅0.05%,不少投资者口袋里的钱却在“悄悄减薪”。 一边是存款利率持续下探,稳健收益受到威胁,一边是权益市场高歌猛进,但波动也相对较大。当前如何让投资组合稳健依旧,对于想跑赢通胀且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6月底,大批内地投资者蜂拥香港,力争搭上预期收益高达7%的港险“末班车”,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健高收益产品的投资需求从未减弱。 不过做过功课的小伙伴都知道,港险7%的演示利率其实“噱头”成分更大,比如保险公司不保证分红收益,要想拿足7%可能要等50~70年,且一旦提前支取就会面临高额损失,此外如果投资者想投诉维权,成本高不说,胜诉概率还很低。可以说,香港保险有其受众,但绝不是盲目跟风的普通投资者。 此次,我们邀请到了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勇以及圈内知名大V表舅一起来探讨低利率背景下的稳健投资选择,他们不仅深入探讨了投资者熟悉而又陌生的保险,还给出了一个更具性价比的投资选择——固收+基金。 聊天的人 刘勇,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历任中铁资源期货研究员、太平洋证券股票研究员、幸福人寿保险资产管理中心研究部负责人&股票投资部负责人。2023年6月加入中欧基金,同年8月任基金经理,投资理念以价值投资和绝对收益为导向 表舅,公众号《表舅是养基大户》主理人,基金投顾行业观察者 偌馨,特邀主持人,对香港保险和固收+基金都非常之感兴趣 时间轴 Part 1 稳健理财标配,保险的角色变迁和价值定位 01:23香港保险热潮背后的风险与真相 04:29 盘点理财型保险的分类和收益特点 07:11 重疾险作为一类保障保险,为什么理财属性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11:53 投资理财型保险时,有哪些常见的 “坑” 和误区? 14:52 一边是保险预定利率不断下行,一边是保险规模依旧大涨,背后逻辑是什么? 20:48 降低保险预定利率,强调保险“姓保不姓投” 24:07 国有保险公司执行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对普通投资者有哪些影响? Part 2 存款「1利率」时代下,如何破解收益焦虑? 28:43 低利率时代想跑赢通胀,还有哪些高性价比选择? 31:38 回顾4月7日市场大跌,如何控制好产品的回撤? 35:48 从投顾视角出发,筛选固收+产品最看重哪些指标? 39:20 从专业投资人视角出发,投资者如何筛选到适合自己的固收+产品? 41:44 清楚产品的投资类型,明确自身可承担的最大回撤 46:24 中欧多资产团队的做法:强调绝对收益,淡化相对排名,避免追求弹性 52:05 存款“1利率”时代,预期收益定在什么区间较为合理? Part3 总结 55:34 如果有100万,你会怎么配置? 57:50 做多元资产配置的同时要注重权益市场,固收+基金是一个不错的稳健投资选择 -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1 hr
  7. 27. 账户收益追不上基金净值上涨?记一场关于基金收益保卫战的“坦白局”|晨星中国孙珩X张学明

    8 JUL

    27. 账户收益追不上基金净值上涨?记一场关于基金收益保卫战的“坦白局”|晨星中国孙珩X张学明

    “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这一现象并不鲜见,但很少有人灵魂拷问,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系列报告中,有一组很有意思同时又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 尽管过去几年权益市场比较难,沪深300指数在2020-2024这5年期间累计下跌3.95%,但非行业和行业股票基金的近5年年化收益率,却分别达到了6.67%和3.68%。 更令人意外的是,投资者的近5年年化回报均不同幅度地低于基金回报,尤其是在行业股票基金上,回报还是负值。也就是说,基金净值本身是在上涨的,但投资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究其根本,“波动率税”——这个冷门但关键的概念——正是影响普通投资者长期收益的“隐形杀手”。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波动率税”这个概念?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其给投资带来的影响?又如何完成从“纳税人”到“收税人”的角色转变?这些难题亟待解决。 本期播客由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张学明与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坐镇,一位是擅长波动管理的多资产策略投资人,一位是深谙基金研究的行业专家。在一小时的交流中,他们深度拆解了这个“看不见的税”,还原了背后的作用逻辑,当然,还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方案。 波动不是敌人,错误的应对方式才是。点击收听,或许让你对投资有全新的理解,助你从市场波动中赚回本就属于你的那部分收益。 聊天的人 张学明,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曾任中泰证券资管对冲基金部副总经理、百亿私募艾方资管投资部总监&合伙人,量化投资经验丰富,擅长股票、转债等策略开发和投资研究。 今年3月,张学明领衔主讲了一期关于“红利投资底层逻辑与配置方法”的播客,3.7万的收听量反响热烈,此次时隔4个月返场,再次为大家深度拆解关于“波动率税”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大家听完同样有所收获。 孙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致力于投资和管理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后就职于国内保险和券商资管,从事基金投资研究、资产配置和投顾相关工作。 时间轴 Part 1:为什么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 01:00 翻倍基金拿不住,定投三次就崩盘 04:34 关键在于“波动率税”——市场波动导致投资者行为出现偏差 08:03 中国v.s.美国v.s.日本,哪个国家的基民收益率最容易“跑输”基金收益率? 10:05 行业主题v.s.偏股v.s.固收+,哪种类型基金的回报差最低? 12:27 波动率税=复利税+行为税 Part 2:实操三部曲:如何从“纳税人”变为“收税人”? 16:40 第一步:选择“波动中等”(5%~15%)的产品 21:08 第二步:聪明定投,包括定什么?何时定?怎么止盈? 23:02 为什么红利和价值策略的“安全垫”更高? 27:28 第三步:在成长和红利构建的“杠铃结构”上,做再平衡 Part 3:再平衡与进阶操作指南 30:26 把再平衡的阈值设置在15%~25%之间比较合适 32:19 训练大脑做理性决策,分三步走 35:38 从达里欧到塔勒布:为何如此重视波动管理? 39:47 控制波动≠拒绝波动:适中波动才能实现“再平衡”与“转波为利” Part 4:一些刨根问底和未来展望 44:40 为什么海外市场上的中波产品占比更高? 50:27 晨星“3P”选基法:People+Process+Parent 54:31 因逆风反转后胜率较高,长期看好价值红利策略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指数涨跌幅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58 min
  8. 26.两位黄金“老炮儿”畅聊老中青三代的黄金故事,拆解影响金价的关键6个字

    25 JUN

    26.两位黄金“老炮儿”畅聊老中青三代的黄金故事,拆解影响金价的关键6个字

    去年6月26日,中欧基金发布了第一期播客——《黄金热退潮?上游资源品的投资机会可能刚刚开始》,彼时金价在一路高歌后出现阶段性快速回调,给不少黄金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惑。 于是我们以此作为第一期播客的主题,沿着金价的线索,深度拆解黄金这个不可或缺的资产配置类别,最内核的投资逻辑。 而在我们播客运营成立的一周年之际,中东局势再次引发金价震荡,投资者不禁疑惑,“是不是只要出现地缘动荡,不管金价多高都可以买入?”“当前又处在本轮黄金周期的什么位置?”等等。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又精心策划了本期黄金主题播客。 往小了说,中国人与黄金之间,其实渊源很深。 比如中国人有个传统是“无三金,不结婚”,黄金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福气,意味着平安,甚至意味着长寿,有诸多寓意。 再比如中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黄金投资故事——从上海“老克勒”早年卢工疯抢“熊猫币”,到前几年中国大妈逼仓华尔街,再到当代年轻人“买包不如买黄金,买黄金就是买翻身信仰”的转变,当下黄金可能坐拥全国年龄范围最广的粉丝群。 所以这期我们就邀请了两位黄金投资“老炮儿”,一起聊聊中国老中青三代人的黄金故事和感悟,共同探讨在海外动荡之际,当前投资黄金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是什么。 聊天的人 任飞,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中欧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监、基金经理、权益研究组组长。除宏观研究之外,能力圈覆盖黄金、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是经历多轮经济周期的产业趋势研究专家 杨晓磊,圈内重仓黄金10年的资深玩家,热门财经博主 偌馨,特邀主持人,同时也是近期热衷于潮玩和黄金消费的年轻群体代表 时间轴 Part 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黄金投资故事 01:02 上海“老克勒“卢工扫货:”熊猫币“就像酱香白酒,时间越久,感觉越香 07:08 中国大妈用实力说话:单季度800吨黄金收入囊中,成功逼仓美国华尔街 10:34 当代年轻人“买包不如买金“:59%的购金比例,新一代黄金消费主力军舍我其谁 Part2:投资黄金前,你需要搞清楚的几件事 17:41  “乱世买黄金” 不全对,重点要确认是哪一种“乱“ 23:41 用长期视角看黄金投资,时刻避免掉进“近期偏见“陷阱 28:41 一个意料之外的事实:黄金其实并不安全,历史波动率堪比股票 31:11 黄金价格与美国信用挂钩,当你不信任美国信用,金价上涨几率就大 37:42 黄金在上世纪末连跌15年,正是因为美国当时的财政赤字 40:55 长期看好黄金的理由:当前美国实现财政盈余的概率较低 Part3:黄金投资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45:37 买实物黄金,或是参与黄金投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51:28 黄金在整个资产配置中占10%,是一个适合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比例 52:56 一个屡试不爽的黄金再投资准则:在市场狂热时卖出,在无人问津时买入 Part4:对待黄金,投资大师为什么会产生分歧? 56:20 巴菲特、段永平对黄金嗤之以鼻,但索罗斯、达里欧、哈里·布朗却极为重视 59:17 财富管理千人千面,与自身需求最匹配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01:01:58 站在当前时点,基于美国财政不断恶化的趋势,长期看好黄金 -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1h 7m

About

在这里,您关心的、好奇的、困惑的投资理财问题,就是我们想聊的话题! 投资是一件需要慢慢来的事,它没有统一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希望陪伴您在这趟旅程中,解决当下的问题、理解多元的世界、收获认知的成长,找到每个人在财富世界里的稳定内核。

More From JustPod品牌播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