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

中国:通货紧缩蔓延到了人们的思想中,谨慎成为了一种本能

法国世界报周五刊发文章,关注在中国不断蔓延的通货紧缩问题。该报指出,在中国,从新建的住房到猪肉,价格和需求都在放缓,许多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人们在购物上普遍持观望态度,当局难以恢复人们的信心。

世界报援引中国欧盟商会9月17日公布的最新报告说,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持续增长,需要解决系统性的难题,比如根深蒂固的通货紧缩以及需求与供给之间持续存在的不平衡。世界报写道,这一看法也是许多经济学家们的看法,这反映出中国经济状况越来越让人们担忧:疲软的国内需求、不断上升的青年失业率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放缓,正在交织成一个通货紧缩的漩涡。

世界报指出,中国的通货紧缩很顽固。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降0.4%,为2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食品价格暴跌4.3%。猪肉价格也持续暴跌,中国农民目前平均每头猪损失70元人民币。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一样,生猪养殖也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近五年以来,工业化养殖取代了家庭养殖。

此外,尽管自去年冬季以来政府一直在发放家用电器和手机购物券,但8月份,包括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在内的所有产品的零售额同比仅增长3.4%,为九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速。8月份,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一年的个人消费贷款利息补贴计划,希望以此刺激消费。

在房地产领域,新房的平均价格自2022年4月以来持续下跌。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8月份房价下跌0.1%,而二线城市下跌0.3%,三四线城市下跌0.4%。各地政府正在逐步取消最后的房屋限购措施。

恶性循环

中国的通货紧缩陷入恶性循环。企业因利润下降而放缓生产并缩减招聘。结果,8月份的青年失业率达到18.9%,创两年来的最高。物价下跌促使消费者延迟购买,从而抑制了需求。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正在加剧家庭和投资者普遍的信心丧失。与美国和欧盟的持续贸易紧张也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还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低出生率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劳动力减少,加大养老金和医疗体系所承受的压力,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法国世界报还指出,中国不断蔓延的通货紧缩不仅体现在指标上,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谨慎成为了一种本能。在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团结湖公园里,出租电动船的公司已经将每小时的租费降为以前的三分之一,但仍然没有客满。另外,通常由老年人垄断的自助健身器械正在被年轻人占领,都市里的年轻人们开始放弃需要付费的私人健身房,转而去使用不花钱的公共健身器材。

62岁的王玉勋(音)相当达观地看待这一变化。他说,“既然如此,像我这样的老人,天一亮就来(健身)了。年轻人们没有放弃运动,因为他们也明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对那些重大的健康问题,报销的上限很低,而且没有人认为国家会加大对医疗系统的投入。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