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巴航工业储备订单创新高,全球第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做对了什么?

8月初,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下称巴航工业)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交付与储备情况。这一时期,巴航工业各业务部门完成了61架飞机的交付,这一交付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30%,对比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更翻了一倍。尤其是在商用航空领域,该部门本季度的订单储备价值高达131亿美元,环比增长了31%,同比增长16%。

巴航工业成立于1969年,到现在已经56年,在航空行业的风云变幻中,这个全球商用飞机第三大制造商究竟做对了哪些关键决策?又如何持续保持其在商用航空领域的市场优势?

一部现代航空工业史,也是早期航空企业不断破产、被兼并,最终由少数巨头企业垄断主要市场的历史。

在干线客机领域,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集团几乎垄断了全球主要市场,道格拉斯公司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支线飞机(即一百座级商用飞机)的主要市场也被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和巴西的巴航工业所占据。

由于在C系列客机上的一系列失误,庞巴迪公司近年来已经彻底退出了商业飞机制造领域。同时,C系列飞机在被空客接手以后,也并未在与巴航工业的竞争中扭转劣势。截至2025年3月,空客A220系列(即庞巴迪C系列)的总生产数量为401架,远不及巴航工业E-JET和E2系列的1710架。如果结合2025年二季度的订单情况,未来巴航工业在支线客机市场上的优势仍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回顾历史,庞巴迪公司和巴航工业的发展风格可谓截然不同。

庞巴迪公司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较高的技术起点,激进的并购,抓住时代风口,以爆发性崛起的姿态,庞巴迪公司一度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商业飞机制造集团;但进入21世纪后,短短20余年,庞巴迪公司又由于错误的商业决策,不得不退出商业飞机制造领域。

与之相比,巴航工业的市场风格则更加稳健,但从不失进取的胆色。在更长的历史周期内,巴航工业始终能找准产品的精确定位,并实现技术运用和设计思路的迅速迭代。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主要支线客机出现了多次重要跃迁。每一次跃迁,都意味着新一代产品的出现,并在某些痛点问题上形成了相对老一代产品的显著优势。这几次重要的跃迁分别是:动力原理上,从活塞进化到涡桨,再进化到涡扇发动机;机身设计上,从非气密结构进化到气密结构,尺寸级别普遍显著增大;喷气式动力布局上,从双发尾吊布局进化到翼下吊舱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