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时间

果壳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1. 3D AGO

    在青藏高原用烟花炸山,为什么激怒了所有人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合作,在青藏高原举办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表演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品牌方和艺术家工作室相继发布道歉信,并表示会复核生态影响并展开补救行动。 但是表演对当地生态的可能破坏已经造成,道歉信并未终止这场讨论。这场舆论浪潮一方面与艺术家和品牌的影响力有关,一方面也与如此大型的作品中呈现的对自然的极端漠视有关。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在这次讨论中多次发声的顾有容老师复盘整个事件,聊聊高原上的植被伤害为什么几乎没有办法短期修复,需要警惕哪些错误的修复方法,以及未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先破坏,后知晓”的事件。 🌰本期人物🌰 顾有容,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植物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工作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0:22 事件简单回顾:无知和傲慢带来的生态破坏和舆论风暴 03:13 整个青藏高原都是生态脆弱区,多年积累才能开出美丽大花 06:53 高山草甸的草毡层很薄很脆弱,但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11:18 翻土“修复”,只会造成二次伤害 14:24 每年的新年烟花秀,都会造成当地一定时间的鸟类真空期 16:58 “生物可降解材料”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外来的生物材料缺乏对应的分解者 19:20 会不会有重金属、偶氮化合物?会不会进入水体?滞留的颗粒物会不会加速冰川消融? 21:17 电影《红河谷》三十年前在附近炸了一块山,放在今天无法想象 23:30 评估相对容易,修复则很难,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26:08 始祖鸟和蔡国强接下来能做些什么?至少千万别种“格桑花” 29:11 《环境影响评价法》确实没有要求这种活动做环评,但可以找别的法律呀 32:49 ESG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大家应该都清楚了 35:44 环境方面,科普的重要性不如普法,科普是很滞后的 37:58 高山烟花秀,背离“无痕山林”的精神太远了 39:19 一个普通人在山里活动,只要不留垃圾、不摘花草、不投喂野生动物、不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制品,就非常好了 42:41 关心自然“有什么用”? 46:18 如何评价艺术活动?冒犯了几乎所有人的艺术表达,也要接受相应的批评 本期嘉宾:顾有容 主播:明月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微博、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0 min
  2. SEP 17

    每年几千万只鸟撞死在玻璃上,为什么我没有见过?

    飞鸟在很多语境中是自由的象征,它们在自然和人造的环境中似乎都来去自如。但是如果鸟和人类的建筑相遇,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仅在北美,每年因为撞到建筑死亡的鸟就有上亿只。 鸟撞建筑现象引起广泛讨论和研究的时间不算很长,跟保护大熊猫这样引人瞩目的事比起来,预防鸟撞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恰恰是这件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 本期节目嘉宾李彬彬老师她和合作者在国内发起了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防鸟撞行动网络,已经初步发现了国内鸟撞事件的一些特点。目前有几千名志愿者参与过这项工作,很多人是在记录鸟撞的过程中第一次直接面对野生动物的死亡,第一次设身处地地思考,人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这些思考也引发了他们进一步的行动。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鸟撞这件“小事”会激发如此大的能量? 🌰本期人物🌰 李彬彬,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1:23 在北美,撞到建筑是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鸟撞在中国是什么情况?没有人了解 03:38 每天生活在城市,我为什么从没见过撞上建筑的鸟? 06:59 建筑为何对鸟如此危险 11:11 在北美之外,中国动手研究鸟撞的时间不算晚 13:40 从学生调查到促成建筑改变,昆山杜克的防鸟撞行动异常顺利 18:10 甲方不知道的事实:采用鸟类友好的建筑设计,成本其实会降低 19:01 100%玻璃覆盖的建筑就很现代很美吗?我们在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是不是也在丧失文化多样性? 22:14 选择公民科学的方式做全国性的系统调查,是希望大家在亲自参与中了解保护的逻辑 27:10 志愿者反馈,做调查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29:47 国内鸟撞发现:雀形目、迁徙性的鸟是最大受害者,繁殖习性也有影响 34:13 低层建筑鸟撞数量更多,可能因为这个高度鸟类活跃度高 37:19 用窗花、百叶窗、贴纸改造自己家,有没有帮助? 41:13 深圳、上海已经有了政策性的引导,企业也能从防鸟撞改造中尝到甜头 43:39 “不能适应人类建筑的鸟就该被自然选择淘汰”,如何反驳这样的观点? 47:00 跟城市里的人讲,你的日常选择会对遥远的大熊猫产生影响,这个路径太远了,但鸟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53:57 “那么大一只鸟,放在手里其实非常轻”,很多人第一次正视死亡是什么 56:01 是鸟撞这件事本身的力量,让志愿者们自发投入其中 01:00:48 我们只希望你停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01:04:08 以西双版纳森林茶为例,人和自然双赢是可以实现的 01:10:16 你的日常消费是在为自己想要的世界做选择 2025秋季全国鸟撞调查招募 拓展阅读: 关于鸟撞的基础知识 志愿者调查实录 全国鸟撞公民科学研究成果2019~2021年间,昆山杜克大学部分死于鸟撞的鸟(摄影:李彬彬): 纵横间距都在5厘米内的波点贴纸,可以有效改造大面积玻璃幕墙,图为昆山杜克大学宿舍空中连廊(摄影:吕辰) 志愿者参与放鸟撞行动网络流程(来自李彬彬一席演讲): 本期嘉宾:李彬彬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微博、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1h 13m
  3. SEP 10

    你是哪种幸福类型:啦啦队长、法官、诗人还是疯狂科学家?

    你是否也常常感觉被生活卡住,对现状不满,却又不知如何改变? 我们似乎总在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一份更好的工作或一段理想的关系,才允许自己获得幸福。 但如果幸福不是一个遥远的终点,而是一个我们可以主动构建的方向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为你想要的生活》译者、中科院心理学博士张婍老师,一起聊聊: ▪️  痛苦不是幸福的敌人,而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  不幸福感其实是生命发出的重要信号? ▪️  如何区分“主体我”与“客体我”,跳出“被评价”的陷阱? ▪️  如何运用“元认知”技巧,与负面情绪共处? ▪️  如何通过构建家庭、工作、友谊和信仰这四大支柱,一步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 幸福不是一个需要抵达的目标,而是一个永远可以选择的方向。 曾经令你痛苦的,终将成为你通往幸福的基石。 🌰本期人物🌰 嘉宾, 张婍,心理系副教授,中科院心理学博士,小红书账号“艺蓝的小世界”。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 ▍Part 1 重新认识幸福:痛苦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01:14 翻译这本书,其实就是在通过主动创造,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04:15 你是哪种幸福类型:“啦啦队长”、“法官”、“诗人”还是“疯狂科学家”? 05:50 幸福与不幸福是两个独立维度,你可以同时拥有很高的幸福感和不幸福感。 08:36 疗愈者也需自救:直面学业、亲人与婚姻中的至暗时刻。 11:55 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不幸福不是敌人。 13:45 幸福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方向。 ▍Part 2 管理内在世界:情绪是信使,不是敌人 17:52 “不想上班”怎么办?负面情绪其实是提醒你探索人生方向的信号。 22:28 别把情绪当敌人,它只是一个“信使”,告诉你什么对你最重要。 25:50 你是天空,情绪是云彩:用“元认知”技巧与内在感受拉开距离。 29:31 大脑的“出厂设置”就是让我们不幸福? 31:34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是在呐喊“我的需求未被满足”。 35:39 伴侣不是满足你需求的人,伴侣更重要的作用是成为一面镜子,让你看见自己的需求,然后你自己就可以满足那个需求。 ▍Part 3 构建理想生活:幸福人生的四大支柱 37:08 幸福的四大支柱:家庭、工作、无功利的朋友和超越性的信仰。 39:07 你的家人也是你的“镜子”:父母让你看到未来,孩子让你看到过去。 41:53 与大自然的连接,是获得幸福感最简单的方式。 43:19 跳出“自我物化”的陷阱:区分“主体我”(观察者)与“客体我”(被观察者)。 从过度关注“别人怎么看我”,转向探索世界和关心他人。 ▍Part 4 开启行动:从微小的改变开始 50:30 当生活一团乱麻,从哪里开始改变?先解决“最痛苦”或“最容易”的问题。 51:40 停止“掉血”的自我攻击:学会自我关怀(普遍人性、友善对待自我、正念)。 56:40 微小的行动+他人的见证鼓励=正向循环的开始。 58:00 希望感:相信自己总能做点什么,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01:03:37 为什么“走捷径”是糟糕的策略? 01:06:03 两个随时随地提升幸福感的小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与“安全岛”想象。 🌰提到的书籍🌰 《为你想要的生活》 本期嘉宾: 张婍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微博、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1h 11m
  4. SEP 4

    预防老年痴呆的答案,会是一款游戏吗?“严肃游戏”严肃在哪里?

    想去医院看看健忘的问题,医生开出的处方却不是药,而是一款游戏,你能接受吗?如果这款游戏拿到了医疗器械注册证呢? 失智老人的治疗和照护迄今仍是全球性的难题。曾经丰富鲜活的生命与世界渐渐断离关系,家庭也背上沉重的看护压力,这样的故事离很多人并不遥远。但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在认知障碍的程度尚可逆转时,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走向不可挽回的结局。 针对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干预方案中不乏打桥牌、打麻将等游戏向的方案,这期节目要聊的是一款由腾讯研发的严肃游戏“腾讯脑力锻炼”。 是怎么想到要开发游戏来治病的?如何让游戏满足医学需求的同时又好玩?为什么执着于做成要拿医疗器械认证的“严肃游戏”?在腾讯这样的大厂,社会价值、游戏、医疗三个原本不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何配合,来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嘉宾们讲述了一款游戏幕后,医学和科技如何融合,这同时也是一次关于老龄化的对话,或许每个人都该及早思考,如何让家中的老人甚至未来的自己尽量长久地维持有尊严的独立生活,为自身和家庭少留遗憾。 本期节目由《果壳时间》和《神经漫游记》共同制作。 🌰本期人物🌰 库逸轩,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王楠,腾讯《腾讯脑力锻炼》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项目负责人 林珊珊,播客《神经漫游记》主理人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rt1 认知障碍的解法,为什么会是游戏? 01:18 轻度认知障碍(MCI),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症之间的过渡状态,很高比例会转化成阿尔茨海默病 05:28 如果给了再长时间都无法完成一个任务、会反复讨论一件事,就需要怀疑轻度认知障碍了 09:29 在非一线城市,“老年痴呆”依然是带有耻辱性的疾病,筛查意愿很低 13:24 认知衰退带来的挫败感和社交回避,可能会提高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 16:19 药物干预效果有限,认知训练可以针对性提高认知能力 18:23 游戏化的训练有什么好处?容易坚持,可以利用大脑可塑性,自适应 Part2 能治病的游戏,长啥样 24:05 在养老院调研时,发现记忆门诊做的事就是让老人玩游戏啊 25:42 老年人喜欢什么样的游戏画面?并不是儒雅的好山好水 29:11 厨艺大赛、音乐大赛、诗词大会、收纳大师,四大模块怎么对应六大认知域? 35:18 这一定是一个严肃游戏,先看循证医学逻辑,再把它变好玩 Part3 从游戏到疗法, 无数个“可能要黄掉”的时刻 39:36 可持续社会价值、医疗、游戏三方,在不同阶段分别担任冲在最前的角色 44:18 很多人都说拿医疗器械资格“不可能”,申请过程中每次都觉得应该不行了,要黄掉了 48:08 拿证不是终极目标,解决问题才是 48:52 数字疗法会让用户觉得是忽悠吗?有多少人会愿意为它付钱? 52:25 如果处方游戏太好玩,会不会是问题? 54:36 这样的游戏也要考虑用户体验吗?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也许可以结合 58:30 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数字处方是治疗ADHD的EndeavorRx,其开发公司Akili经历了上市又退市 01:01:01 认知训练的效果能持续吗?每个人的认知储备不同,也要看真实世界的验证 提及的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主要用于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初筛,涵盖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记忆、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8个认知领域,评分总分为30分,得分25分及以下提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受损,需要进一步评估。下图为中文版MoCA示例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主要用于痴呆的初筛与严重程度评估,比MoCA更简短,评估范围较MoCA少。本期嘉宾:库逸轩 王楠 林珊珊 主播:明月 后期: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1h 5m
  5. AUG 18

    明朝灭亡和南美火山喷发有关?重建古代气候对现在的人有什么用?

    如果在历史上找一年穿越回去,你会选哪年呢?首先应该排除那些因为火山喷发造成的“无夏之年”。一次强力的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影响可能波及万里之外的另一片陆地,造成大范围的降温,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在极端的气候事件面前,整个地球从来都是一体的。 本期节目的嘉宾裴卿和他的同伴做的工作,是用自然界里的各种指标和人类历史上的文献记录,来重建过去的气候,研究气候曾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以及人们的应对方式。我们聊了这个科研组织PAGES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得到的一些好玩的研究结论,或许会给你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同时反思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应对当下的气候变化。 其中最不应该忽略的一点或许是,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或者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都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地区,只有整体考虑应对之策,才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本期人物🌰 裴卿,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中国历史文化学系双聘副教授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GES=Past Global Changes,过去全球变化 CRIAS=climate reconstruction and impacts from the archives of societies,基于历史文献(档案)的气候重建和影响 03:43 火山喷发造成“无夏之年”,影响范围可能从赤道到南极 06:29 1600年秘鲁火山喷发,欧洲和亚洲都有确切的降温记录 09:27 PAGES研究过去全球的环境变化,包括所有变化 12:28 树轮、冰芯、花粉中,都储存着过去气候的信息 研究人员测量冰芯以备分割(来自Peter Rejcek, NSF): 含有花粉颗粒的泥柱(来自Mount Royal University): 17:10 “大水”到底是多大?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献记录如何用统一标准开发 19:49 欧洲的记录准确但比较少,中国的记录不够精确但胜在数量多 23:10 正史记录比非正史可靠,如果河北的地方志出现广东的记录,那要小心 25:28 中国人讲的“天”,包括了土地、空气、水等所有环境因素 29:09 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和中国的明末清初恰好在同一时间,唯一有关联的是大家同处小冰期 30:17 同样的气候压力,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国人选择内部迁移,欧洲人选择海外扩张 33:02 有的适应行为是资源减少时的零和游戏,如何保证公平和正义? 38:24 欧洲2500年历史中,气候压力增加时思想家也在增加,但建立因果关系要非常小心 欧洲气温变化与思想家数量(来自裴老师论文,拓展阅读4): 43:28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把历史讲述一遍,但并非环境决定论 45:24 “尺度”有多重要:明朝灭亡到底是因为崇祯“非常努力做出错误决定”,还是因为气候压力? 50:14 研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到底对现在有什么用?洞庭湖的例子 54:04 最后的建议:提高缓冲能力,重视整体观 拓展阅读: 1.Zhang, D. D., Pei, Q., Lee, H. F., Jim, C. Y., Li, G., Zhang, M., ... & Zhang, S. (2020). Climate change fostered cultural dynamics of human resilience in Europe in the past 2500 yea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44, 140842. 2.Degroot, D., Anchukaitis, K., Bauch, M., Burnham, J., Carnegy, F., Cui, J., ... & Zappia, N. (2021). Towards a rigorou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Nature, 591(7851), 539-550. 3.Pei, Q., Qiu, M., Li, G., Wu, K. M., Mordechai, L., Liu, W., & Zhang, H. (2024). Cost of resilience to climate change: migration, conflicts, and epidemics in imperial China.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9(11), 114025. 4.Zhang, D. D., Pei, Q., Zhang, S., Wang, L., & Qiu, M. (2025). Cultural innovations were boost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epidemic outbreaks in European Histo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2(1), 1-8.本期嘉宾:裴卿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7 min
  6. AUG 7

    “几百元体检不可能查出所有病”?到底该怎么做体检?

    年年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为何一发现就是晚期癌症? 最近一则“连续10年体检正常却查出肾癌晚期”的新闻,让无数人对手中的体检报告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们每年花钱做的体检,到底是在“体检”还是在“体检安慰”? 本期《果壳时间》,我们特别邀请癌症生物学博士、著名科普作家菠萝老师李治中,来聊聊体检背后的真相与误区: 常规体检套餐在癌症筛查上是“无效”的? 体检报告上的“一切正常”等同于“绝无癌症”? 越贵的套餐,查癌效果越好? “肿瘤标志物”检测,究竟是科学筛查还是智商税? “钙化灶”、“结节”、“占位性病变”等报告术语为什么那么难懂? 有效的筛查方法比如胃肠镜、钼靶,为什么做起来那么痛苦?  如何根据年龄、性别和家族史,为自己和家人定制一份真正有效的个性化防癌筛查方案?拓展阅读: 各年龄癌症筛查清单!  年年体检正常,为啥还是得了癌症?!  肿瘤标记物超标,是得癌症了吗?  磨玻璃结节会发展成肺癌吗?切不切?  做到这几点,一半癌症都可预防!  🌰本期人物🌰嘉宾, 李治中(菠萝),菠萝因子主播,肿瘤生物学博士,《癌症真相》、《癌症防御》、《癌症天敌》等书籍作者,一个兼职辟谣,爱好广泛的科普作家。 主播,游识猷,果壳主笔。 🌰时间轴🌰01:14 “年年体检正常”却突发晚期癌症,这并非小概率事件 04:28“肿瘤标志物”有用吗?假阳性吓死人,假阴性误大事 08:58  胸片筛肺癌效果差,PET-CT、全基因组检测不推荐普通人做 11:44  体检报告看不懂怎么办?专业解读缺失是最大问题。 16:01 “占位性病变”是什么? 22:51 真正的癌症筛查,如何根据年龄、性别和风险定制个性化方案? 25:44 “癌症家族史”三问:亲人得癌时多大?得的是什么癌?和我的关系有多近? 32:05 所有检测都有出错的可能,体检也是。 34:27 菠萝老师自己的年度体检+癌症筛查清单 38:30  胃肠镜、钼靶太痛苦?“做一次”的收益,远胜于“从不做”的风险。 41:38 筛查的真正意义:一定要在感觉自己“特健康”的时候去做 44:08  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发现后别急着切,观察也是一种选择 47:52 关于体检的四条建议,帮你告别体检焦虑。 本期嘉宾: 李治中(菠萝) 主播:游识猷 后期: Yann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50 min
  7. JUL 29

    极端高温与暴雨洪水无缝切换,要如何在这样的新世界中生存?| 重播

    本期节目首发于2024年8月,当时,1.5℃的全球升温控制目标还没有被突破,但半年后的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1.55℃。到了今年夏天,高温和暴雨洪水再一次不出意外地轮番上演,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已经越来越迫近,越来越具体。 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有两条路径,关于节能减排的讨论很多,而另一条路径——气候适应,则谈论比较少。但在减排的效果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看到的情况下,气候适应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适应由很多细节组成,关系到每一个人,今天邀请大家重温这期关于气候适应的节目,听两位专家聊聊我们应该如何在这样的新世界里生存。 🌰本期人物🌰 嘉宾:蔡闻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 嘉宾:任超,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IPCC第六次报告第二专家组贡献作者,《城市气候》(Urban Climate)主编。 主播: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Part1 城市的“韧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01:02 两位嘉宾的介绍 05:20 韧性城市,不只需要基础设施 07:45 香港案例:“黑雨”发生两天之后,城市的运转就恢复正常 11:28 内地的“气候适应性试点城市”,第二批值得期待 15:23 天津案例:脑卒中预警系统,用400万花费,避免了2800万医疗支出 18:43 跨学科交流在气候适应上异常重要 ▍Part2 气候适应里的脆弱人群,比你想的更广布 21:36 高温热浪的健康风险,被严重低估了 22:44 强降雨、台风很难精准预报,但高温热浪可以 27:11 一个高温热浪预警系统,可以细致到什么程度 33:08 罕见的事变得常见起来 ,东北也会出现台风,给应急措施带来很大挑战 38:09 蔡老师的体验:在中关村立交桥下躲雨,发现自己成了脆弱人群 40:12 怎样是好的适应:一看维持力,二看恢复力,三看转型力 41:29 气候适应好比高考,考前考中考后都要有方案 ▍Part3 我们到底面临怎样的未来 42:29 2023年地球已经较工业化前升温1.45℃,1.5℃近在眼前 45:05 不要小看每一个0.1℃的升温,想象一下,如果广东每年的高温热浪天数超过100天 47:54 一天下完一整年的雨,和高温有什么关系 49:09 到底为什么是1.5℃,又为什么是2℃? 51:41 “百年一遇”的标准是动态的,应该看看别的指标 56:45 减排和适应是非此即彼的吗?适应如果做不好,会拖累减排的进程 01:00:00 个人可以做什么 本期嘉宾: 蔡闻佳,任超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1h 7m
  8. JUL 14

    铅中毒的历史与现实:如何确认一种常用物质有毒,并妥善管理它

    甘肃天水的幼儿铅中毒事件近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未被解答的疑点依然值得继续追问,甘肃省也宣布成立调查组提级调查相关问题。 本期节目不是针对这次事件的分析,而是想从医学和环境两个角度,以历史视角梳理铅中毒这一和人类发展纠葛已久的现象。我们聊到历史上人们如何发现铅这种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数千年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存在毒性,当工业革命让铅进一步扩散到地球各个角落后,如何在利益博弈之下管理相关物质,逐渐减少它们对健康的影响。 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就暴露人数和造成的公共卫生损失而言,铅也是最大的环境医学问题之一,其影响在20世纪后半叶达到高峰。自那以后,各个国家相继出台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降低铅暴露的可能性,世界范围内人体血铅水平整体持续降低,血铅超标的标准也一再降低,但中国儿童血铅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各地情况也并不均衡。每一次悲剧事件发生,每一个管理漏洞被发现,都再次发出警示,对于一种毒物的管理永远存在可完善的空间。 🌰本期人物🌰 李清晨,外科医生,业余科普作家 白鸟,大学老师,环境科学博士,科普爱好者 明月,果壳主编 🌰时间轴🌰 01:08 人类使用铅的历史超过6000年,最危险的事是你不知道危险的存在 04:12 古罗马儿童的智商受到血铅水平影响,王朝覆灭也被认为与铅中毒相关 09:27 吃一堑未必能长一智,欧洲的铅中毒历史在美洲又复制了一遍 12:51 铅又好用又易得,工业革命后更广泛地进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15:54 当四乙基铅被加入汽油,铅加速进入空气、海水、土壤,地球成了“铅球” 16:32 “对平流层影响最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米奇利和他的死对头克莱尔·帕特森 20:04 大公司垄断了研究,延迟50年出台的法规 23:46 付出代价—解决问题的循环是不可避免的吗?至少现在这个周期变短了 27:35 磺胺合剂与FDA《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 31:38 工业发展有相当长的裸奔时期,污染物把欧洲的河流染得五颜六色 34:29 过去20年,一系列污染防治法和行业规范,让铅理论上应得到闭环管理 37:28 已经沉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比较难处理,2016年的“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2030年前将土壤情况摸清楚 40:35 有些疗效不明的药物是含铅的,不要冒险 44:58 当下,儿童铅中毒在临床其实不常见 48:17 血铅超标的标准到了应该调整的时机 53:53 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尽量减少铅对孩子的威胁?洗手 57:19世界没有变得比从前更危险,但积极关注新闻事件仍然很重要 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中的铅(来源:《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世界铅产量变化(来源:《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环境中铅的主要人为源(来源:《环境毒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科学》杂志2012年列出的不同元素的回收率,铅是最高的几个之一: 本期嘉宾:李清晨 白鸟 主播:明月 后期:尔尼 欢迎收听果壳时间,这是一档果壳推出的播客节目,主播们会和嘉宾一起,提供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留下评论,你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

    1 hr

About

果壳时间由果壳出品,用多学科视角还原科技的复杂性,将热议话题深挖一层,主理人为果壳两位资深女性内容创作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