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節目由天下文化與郝聲音共同播出,主持人郝旭烈與作家嫺人老師的精彩對談,主題圍繞在嫺人老師的新書《有錢到老後》。
兩人都屬於在中年階段提早離開職場的一群人,因此話題特別貼近那些正面臨退休潮的四、五年級生。
嫺人老師首先分享她「被迫提早退休」的經歷。她原本是外商金融企業的高階主管,工作表現優秀,但因為產業變化、公司併入本土集團後出現薪資與文化衝突,使她在工作後期逐漸感到壓力與不快。最終,她在內外環境的雙重逼迫下選擇離職。然而退休後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輕鬆。
她形容那段日子是「社會邊緣人」的感覺,早上沒事可做,只能坐在咖啡店聽別人聊天;雖然不必再繳稅,卻感受到與社會脫節的孤單。
這段落差讓她花了兩三年時間適應。她開始嘗試各種新事物:報考導遊、學日文、挑戰保險經紀人國家考試,甚至架設部落格學習數位行銷。這些行動一開始只是為了填補空白、找回成就感,但逐漸開啟了新的方向。嫺人老師說,最療癒的不是休息,而是透過學習與挑戰讓自己再次感覺「有用」。
她後來以匿名方式在部落格寫下〈提早退休的暗黑版〉,誠實記錄那段心情低落、迷惘的歲月。這篇文章意外地在網路上爆紅,成為「提早退休」關鍵字的搜尋第一名,也讓出版社注意到她,進而展開作家生涯。她笑說,正是那些孤單與嘗試,反而成為人生的轉折點。
接著節目談到書中的核心觀念「三桶金」。嫺人老師解釋,這個概念源自美國的退休理財方法,目的在於降低市場波動對退休金的衝擊。
三桶金分為:
第一桶是「短期現金桶」,用來支付一到兩年的生活費,確保在市場低迷時仍能安心生活;
第二桶是「中期穩定桶」,放三到十年內可能用到的資金,例如房屋整修或孩子教育費,可以配置於債券或低波動商品;
第三桶則是「長期增值桶」,主要投資股票或指數型基金,用以對抗通膨並參與經濟成長。
她指出,許多人在退休後最常犯的錯誤是「把所有錢都放進股票市場」,導致一遇股災就慌亂賣出。透過三桶金的配置,可以心理上更踏實、資金運作也更穩定。
最後,郝哥詢問關於投資工具的選擇。
嫺人老師分享,她退休初期曾嘗試個股投資,但發現報酬率不如指數型ETF穩定。自2021年起,她幾乎全面轉向「指數投資」,因為這樣能跟上整體市場的長期成長,又減少情緒起伏與操作壓力。她強調,投資的關鍵不是追求爆發性的獲利,而是建立能長久維持的心態與節奏。
節目最後,郝哥總結這一集的重點:要「有錢到老後」,並不是單指存下多少錢,而是能在不同階段預留空間、保持彈性。錢要分層規劃、持續學習要進化、心態更要安定。
下一集他們將延續這本書的內容,談如何在「存錢」之後進一步學會「賺錢與花錢」,讓財富與人生同時豐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المعلومات
- البرنامج
- معدل البثيتم التحديث يوميًا
- تاريخ النشر١٦ أكتوبر ٢٠٢٥ في ٩:٠٢ ص UTC
- مدة الحلقة٢٠ من الدقائق
- التقييمملائ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