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世界

与法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对法语在阿尔及利亚地位的影响

几个月来,法国与它早年在北非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关系急速恶化。阿尔及利亚政府27日断然驳斥法国政府威胁要重新修订阿尔及利亚人在法国居住和工作的优惠条件的最后通牒。围绕这项法国在1968年与刚刚宣布独立的阿尔及利亚签署的人员流动协定的争执虽然只是两国双边关系近期迅速恶化的表象之一,但也从侧面反应着阿尔及利亚自1962年独立以来与前殖民宗主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在今天的法语世界节目时间里,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凸显这种错综复杂关系的元素:法语语言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阿尔及利亚是当今世界继法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后,最大的法语国家。但是,阿尔及利亚却至今都不是自1986年起以领导人定期峰会为最高标志的法语国家组织的成员。法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数十年来其实一直随着法阿关系的起伏而变化。

法语当然不是阿尔及利亚的本土语言,但要知道,如今世界版图上的阿尔及利亚在19世纪上半叶并不存在。是法国自1830年起逐渐在这里站稳脚跟后,才划定了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摩洛哥以及后来的马里和尼日尔的边界。法语随着法国在这个殖民地的发展逐渐成为在那里落脚的欧洲人接受教育的语言。

法语在阿尔及利亚真正得到普及其实更是在宣布独立之后。新独立的国家需要普及教育,利用前殖民宗主国的教育资源以及在当地留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法语教学,几乎是顺利成章的选择。因此,该国独立后的第一代年轻人几乎都学习了法语。

尽管新政权自70年代起为稳固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世界文化的基因,并进一步摆脱与前殖民宗主国的关系,开始同时推行阿拉伯语,而且,军政权一度也曾猛烈攻击法语,而支持英语,但被列为官方语言的阿拉伯语并非民间所说的各种阿拉伯方言,法语的优势地位尚未受到重大影响。原因是很多家庭中,祖父母一代人接受过法语教育,法语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外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法语成为不少家庭内沟通使用的语言。再加上阿尔及利亚比邻地中海,一部分居民经常往来于法阿两地,法语自然也是必要的交流工具。更不用说上层社会的精英继续使用法语,作为前往魁北克、比利时、瑞士等地的语言工具;许多法国企业在当地提供就业,也维持了法语的使用。虽然与摩洛哥等北非国家不同,阿尔及利亚很早就要求私立学校使用阿拉伯语教育大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法语依然是唯一列入小学教育必修的外国语言。这个特殊地位在2022年受到冲击,英语在这一年也被纳入小学外语教学。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形象更使得法语不再独得青睐。时任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马吉德·特本(Abdulmadjid Tebboune)更是将法语称作是“战利品”,凸出了它所附带的殖民历史色彩。当地一家网络媒体Dzair Daily也就此评论指出 :这个战利品在一些人看来是文化异化的符号。

2021年底,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阿尔及利亚历史的一段讲话再次在两国间引发一场外交危机,法语也因此遭殃。阿尔及利亚青年体育部、劳动部和职业培训部宣布禁止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法语。文化部也随后宣布所有对外联络只能使用阿拉伯语,禁止使用法语。许多政府部委的外部标识上也早已不再是法语和阿拉伯语,而是英语和阿拉伯语。高等教育部随后也下达了逐步以英语教学取代法语教学的指令,令法语此前在科技领域的特殊地位受到英语的进一步挑战。此时阿尔及利亚社会的变迁也使得此前得到上层精英青睐的法语,在民间受到更多的心理抵触,青年一代更倾向于将英语看作是走入现代社会的首选工具。

法语语言难以摆脱其殖民历史色彩,有80多个国家和政府参与的法语国家组织也附带着种种对其政治色彩的猜测。2002年,阿尔及利亚时任总统布特弗利卡虽然曾应黎巴嫩总统以个人名义的邀请,出席在贝鲁特举行的第九届法语国家组织领导人峰会,但始终对该组织的政治色彩保持怀疑和排斥,而没有加入。这可能也是这个以法语为特殊关系纽带的组织的一个矛盾所在。它虽然以共同语言为纽带,但法语在很多成员国中并非普罗大众的通用语言,加入这个组织更是一种政治选择。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以分享这一共同语言为由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但法语作为所有成员共同财富的定位却时常因种种政治原因被简化成法国一国的语言,难以脱去的历史的痕迹间或被添加上新的文化殖民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