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 4-6
四、语言不合规范
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
[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确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
[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六、误译原句语气
例6.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后汉书·邓寇列传》)
[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
[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种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
[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22 September 2025 at 22:30 UTC
- Length4 min
- Episode3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