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

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7-9

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7-9

七、误译语法关系(单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张养浩传》)
[误译]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又派强盗看着他们,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目”,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看待”。“以……目之”,译为“把……当作……看待”。“盗”,名词作状语。“以盗目之”应译为“把他们当作盗贼看待”。译文处理为连动结构,也错解了文意。
[正确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八、误译分句关系(复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
[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九、不懂修辞和文化常识
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
[误译]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发愁没柴烧,不能上朝复命。
[解析]“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正确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