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潮玩双节,非遗“新生”:来广东文化场馆尽享沉浸式文旅新体验

2025年国庆恰逢中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广州市文化馆双双推出系列精彩活动,以“可观、可感、可品、可玩”的沉浸式体验,让市民游客在浓浓岭南韵味中度过了一个文化味十足的假期,共同绘就出一幅“家国同庆、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

非遗新体验:在动手中传承岭南文脉

这个假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为非遗体验的“活力现场”,推出节庆“叹”非遗国庆中秋系列活动。非遗馆三楼的传承工坊则是活动主场,国庆中秋长假8天34场体验课程连轴转,9个非遗项目换着花样登场,每天都能解锁新体验。

“亲手在瓷盘上勾勒广彩纹样,才真正体会到这项技艺的精妙。”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如是说。活动现场,粤绣、石湾陶塑、广州榄雕、饼印制作技艺等非遗体验区都聚满了观众。参与者不仅能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更可将亲手完成的作品带回家,让非遗记忆从场馆延伸至日常生活。

除了动手体验,省非遗馆内还推出了“锦绣国庆篇”与“月圆中秋篇”两条主题打卡路线。游客在寻宝过程中深入了解非遗展品,完成挑战后还可兑换非遗体验课名额或佛山木版年画体验机会。逛展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探索之旅。

文化新场景: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

广州市文化馆在假期推出103场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共吸引5万市民游客步入这座岭南园林式文化馆,尽享假日美好时光。

广州市文化馆携手广州酒家带来“穿粤记之寻味中秋”游园会,让岭南园林变身古风市集。八大主题区域串联成一场“文化剧本游”,从诗词打卡到祈愿互动区,从巨型月饼艺术装置到百盏荷花灯笼,移步换景,将非遗、民俗、美食、游艺等元素进行融合,使传统文化成为可参与、可互动、可带走的鲜活体验。

“饮杯新抱茶!”“富贵又荣华!”在热闹喜庆的曲艺园,观众齐声喊出广府婚俗贺词。这不是沉浸互动轻粤剧《公主驾到!》的演出现场。《公主驾到!》自10月2日起在广州市文化馆正式开演,以经典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为蓝本,将曲艺园改造成凤霞公主的“婚宴现场”,观众以“宾客”身份参与互动。舞台主视觉是一个巨大的木艺灯笼,从布景到细节都有着浓浓的广府婚嫁文化特色。

曲艺园西侧的VR电影《大宋风华录・满江红》,让观众瞬间“穿越”宋代街巷——看市井繁华、品宋式风雅,沉浸体验“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感受科技与历史的碰撞。

美育新空间:在参与中涵养文化自信

假期期间,两大场馆分别强化了美育功能,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广东省非遗馆的“喜番造物社”汇聚多个手工艺创意摊位,不仅有手工扎染、植物手作、掐丝珐琅、木艺饰品等现代手作,更有传统工艺焕新之作,涵盖发饰制作、沉香制品、敦煌壁画文创及非遗版画体验等。这些摊位不仅展销精美产品,部分还提供互动体验,让游客在挑选好物的同时,能深入地感受手工艺的魅力。

广州市文化馆则通过“面塑里的故事——萧派面塑艺术作品展”及3场面塑体验活动,配合主题讲座和文创展销,让传统技艺从展柜走向大众。

针对青少年群体,广州市文化馆还推出三场“这就是岭南”系列研学活动,涵盖粤语相声、英石盆景、VR 体验等内容,将展厅陈设、文化活动和园区服务拓展为开放式课堂,推动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日常生活。

广府园内,金砖茶书房茶香四溢,古董茶砖与现代书案碰撞出生活美学;花房空间里,花艺疗愈课上的永生花与传统插花相映成趣。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化空间,让游客在英石非遗盆景、螺钿手作、漆扇、咏春拳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这个假期,广东省非遗馆与广州市文化馆以创新思维活化传统文化,用沉浸式体验连接古今,为市民游客带来难忘的文化记忆。这两大“城市文化客厅”正以其独特魅力,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谢沐银 陈浩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