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

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封锁反而成了中国企业的兴奋剂

法国世界报周五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正试图借助“DeepSeek效应”,在芯片与人工智能(AI)领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文章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放缓,但是,北京在芯片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却丝毫未减。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封锁反而成了中国相关企业股价的兴奋剂。比如设计AI芯片的寒武纪,股价在2024年翻了四倍,今年夏天以来又翻了一番,成了上海股市最赚钱的股票。投资者幻想寒武纪的芯片能成为“中国版的英伟达”。

股价飞起的企业不止寒武纪,还有阿里巴巴。自从阿里巴巴宣布投入460亿欧元打造AI基础设施与新模型后,它的股价也就随之飞涨了。

法国世界报指出,自从2025年1月中国公司DeepSeek推出与ChatGPT性能相当、成本更低的AI聊天机器人之后,市场上就刮起了一阵“DeepSeek风”。人人都在谈AI,连地方官员都被要求学会使用DeepSeek。

不过,中国在技术上要追上美国仍然困难重重。拜登政府从2022年起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连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芯片也被禁止出口中国。特朗普上台后继续加码,一度封杀H20芯片,后来又180度大转弯允许向中国出口H20芯片。哪知道,北京干脆在9月份宣布:H20芯片,我们不买了,我们自己造!这既是北京的政治姿态,也是中国技术自信的象征。

不过,问题是,中国真的能完全摆脱英伟达芯片吗?法国世界报认为,恐怕还不行。金融时报8月份报道,DeepSeek原本打算使用华为的芯片来训练AI,但是,却因算力不足而推迟发布其新的AI。阿里巴巴则是凭借早期囤货与海外的云服务器,才得以顺利推进AI计划。

尽管如此,“DeepSeek效应”让全中国上下信心倍增。有分析师指出,AI发展并非只靠芯片——中国拥有14亿人口带来的海量数据、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生活和雄心勃勃的科技巨头(华为、字节跳动、阿里等)。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使中国成为了AI实验的完美温床。

法国世界报还写道,在政策层面,北京视AI为战略性武器。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上阵——广州的小工厂用AI设计衣服,武汉的百度无人车跑得很欢。AI已渗透到制造业、港口物流乃至政府管理中,成为“新时代的蒸汽机”。

法国世界报认为,中国芯片的最大短板仍在于“光刻机”。芯片的性能取决于纳米级的精度。台积电已经量产3纳米的芯片、正向2纳米迈进,三星紧随其后;而中国的中芯国际还停留在7纳米。原因很简单:最先进的光刻机全被荷兰阿斯麦掌控,而美国早已让荷兰切断对华出口。中国只能买到落后的设备,还不许软件更新。

面对封锁,中国只能“土法炼芯”。2024年,中国半导体企业疯狂采购设备,一年花掉380亿美元。政府希望到2030年实现芯片制造能力在全球的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中芯国际在努力刻出更细的线路板,但华为能拿到的最好芯片仍停在7纳米。于是,华为决定自己造光刻机,但路漫漫。

总的来说,美国的封锁没有能够让中国AI倒下,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自主欲望。从股市到实验室,从官员到程序员,整个中国都在以一种“你封我,我就自己造”的精神前行。DeepSeek的崛起或许还不足以撼动硅谷的王座,但至少可以说:AI这场世纪竞赛,已经不再是一家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