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最新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这部凝结着作家近两年采风心血的作品,以“脚踩大地”的创作姿态,在传统文学文脉与中国大地的肌理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兼具文化厚度与生命温度的当代“山居图”。
2022年至2024年间,贾平凹从故乡商州的六个乡镇出发,足迹遍布陕南陕北的十个县与三十个村寨,再延伸至黄河、渭河沿岸的甘、晋、豫、鲁四省大地。在这场行走中,田埂上的闲谈、老屋檐下的偶遇、集市里的争执、山民口中的往事,都成为他捕捉生活本真的“消息”。这些来自土地与烟火的“消息”,构成了作品的叙事根系。
写作中,贾平凹始终将目光锁定在普通人身上:他们在黄河滩上的劳作、在山林中的自省、在时代潮流里的彷徨、在人情往来中的坚守,都被他以细腻笔触记录。
“唯有脚踩大地,才能写出直抵人心的人间故事”,他怀着大地的敬畏与对众生的关切,让《消息》的每一个“消息”都带着大地的温度与生命的质感。
《消息》是对“中国文法”的深度回归与创造性突破。全书由九十余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勾连的短篇构成,这种结构承续了《山海经》的志怪叙事传统与《聊斋志异》的笔记文体精髓。本书以黄河晋陕大峡谷开篇,用“水经流图”般的结构,将历史传说、民俗风物与当代生存状态交织缠绕。
贾平凹在书写《消息》时,创作了多幅相关画作,将二十四幅画作插入其中,形成与文字互为表里的叙事共同体。画中老树的虬曲枝干,既是风物写实,亦是生命韧性的象征。文学与绘画的多维表达,让《消息》的“人间图景”成为可感、可触、可赏的立体艺术。
《消息》将秦岭生灵与大地风物、历史民俗与世道人心交织,贾平凹“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法,真实表达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情绪”,在虚实之间完成了对当代现实的深度描摹。
从商州到秦岭,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步履不停。从《满月儿》到《消息》,贾平凹始终以秦岭为根、以大地为纸,书写着中国的人间百态。
文 | 记者 熊安娜
图 | 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