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2 H

    迎接十五运,帆船公开赛在广州南沙收帆

    上周,2025年第十一届广州户外运动季帆船公开赛在广州南沙游艇会顺利举行。随着全运会日益临近,南沙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湾区各城市在体育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持续优化帆船赛事的组织与服务,推动湾区体育产业升级。 据介绍,本次比赛由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体育总会主办,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南沙区帆船协会协办。本届赛事设FE26公开组和J70统一级别组场地赛,吸引了14支参赛队伍同场角逐。参赛选手中既有港澳选手,也有定居广州的国际友人,充分彰显了湾区帆船运动的多元活力和文化交融。经过五轮精彩比拼,御风队从10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J70组别冠军;FE26组别的桂冠则由宇宙无敌超级闪电蛋战士队摘得。 广州户外运动季帆船公开赛踏入第五个年头,已成为推动南沙体育发展、展示广州城市魅力的关键力量,并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融合与国际化交流搭建桥梁。本次比赛全方位呈现了南沙在体育设施建设、赛事运营管理以及群众体育普及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助力南沙体育事业朝着精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质量方向扬帆远航,展现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崛起为推动湾区交流、传播海洋文化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南沙帆船运动还为青少年提供了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重要平台。本次赛事不仅是南沙帆船赛事的重要时刻,更是南沙青少年走向国际舞台的新起点。南沙帆船运动近年来成绩斐然,已从本地赛事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成为湾区体育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图、文 | 记者 戚耀琪

    2 min
  2. -2 H

    “升”还是“走”?青年科学家要为真问题找“真答案”

    “科学家想要把基础科研工作做好,需要坐十年冷板凳,但又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 9月21日,在“新基石50²论坛”的开幕式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提问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并围绕科研领域的原创性、评价体系、人才培养等问题,与科学家们展开深入交流。尖锐的提问与坦诚的回答赢得了在场科学家群体及青年学子们的长时间的掌声。 本届论坛以“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汇聚了科技界、产业界与科技公益组织的先锋力量,韩启德、江小涓、王晓东、谢晓亮、薛其坤、王松灵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及各界代表约500人参会,深入探讨基础科研、颠覆性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走”不一定是坏事 此次对话围绕“如何提高我国的原创性科研水平”展开,其中关于“非升即走”的讨论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所长、新基石研究员罗敏敏认为,“非升即走”的考核周期可以延长,让青年科学家们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做出成果,并且要帮助他们找到出路;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王亚愚则建议,相比于讨论“走”,更应该关注“升”,如何为青年科学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能在科研事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韩启德表示,对青年科学家,“走”不一定都是坏事,但各个地方、各个高校的差异很大,大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所以需要各个方面的考核,才能使更多的研究者愿意做更加原创的、耗时的、失败可能性也更大的工作。”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新基石研究员于洪涛教授认为,越是在熟悉的领域,科学家们越是要摒弃偏见,以免对本领域的原创性成果“视而不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新基石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郑南峰则表示,原创性工作最重要的要素是“新”,最高境界是“从零到一”,但现有原理的组合也有可能带来创新,只要能拓展认知边界的探索都可以成为原创性工作。 在谈及科研领域普遍关注的科研评价问题时,韩启德提出,虽然现在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但许多论文只是“有一点发现”,就像在原有的建筑上加一片砖、添一片瓦,属于低水平的重复。他强调,“我们不需要这种‘精致的平庸’,而是更应该追求卓越。” 在对话中,几位顶尖科学家也分享了经验——无论是在科研和生活的道路上,都要“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走自己的路,充分享受科研的过程,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强大,同时要坦然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韩启德在对话的最后表示,“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向前走。” “突破性科研”没标准答案 而在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江小涓从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出发做主题演讲。她认为,面对AI等泛在技术的治理挑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社会共识和产业自律形成的“分布式治理”来协同解决,使AI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目标更加匹配。 “怎样定义突破性科研?如何做出突破性科研?我们并没有标准答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演讲一开始则径直走到观众席前,以他特有的诙谐与直率语言分享了科学家、2024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陈志坚如何突破研究瓶颈,在先天免疫领域获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王晓东院士表示:“科研有时需要埋头苦干,有时也需要交流,特别是非正式的交流。尽管不是每次交流都会有结果,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交流的双方都会有进步。” 促进跨界交流,让科学的前沿观点能够在此交锋碰撞,是“新基石50²论坛”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表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变革生物医药的研究范式,为新发流行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症等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健康风险,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分享了非常规高温超导领域的最新突破,强调“非常规科学研究”中的好奇、交流、碰撞对于实现原始创新突破的关键作用。 连续5年搭建跨学术交流平台 “新基石50²论坛”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与南方科技大学联合主办。作为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年度学术盛会,该论坛已连续五年为来自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各领域的科学家搭建跨学术交流平台。 9月21日下午,在“新基石50²论坛”的前沿学术报告环节,七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或新基石研究员分享了最新的科研进展,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原始创新如何催生一项项科学突破,推动技术进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甚至将定义未来的新研究范式。”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促进跨学科的深度交流与碰撞,正是50²论坛的核心使命与愿景。腾讯希望继续发挥好“连接”的作用,不断搭建高水平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点燃原始创新的星星之火。 文、图 | 记者 王丹阳

    6 min
  3. -2 H

    AI数智化看“从田间到舌尖”!这一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升级

    9月20日,“养固健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升级发布暨专业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科技赋能道地,品质铸就信任”为主题,首次发布“七统一”种植管理标准及“天眼追溯管理系统”,标志着养固健在中草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领域迈入新阶段。 药材质量安全可“有数”追溯 据悉,养固健种植管理模式推出14年以来,已在全国23个省区建立70余个种植基地,实现核心原料全覆盖。此次升级将原有“五统一”扩展为“七统一”,新增土壤检测、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标准,并通过数字化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舌尖”全流程透明化管理。 “应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去打造养固健天眼追溯管理系,真正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透明化管理。”无限极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贞忠表示。 此次升级旨在以更高标准回应消费者对道地药材与安全追溯的需求,同时与种植户及中草药原材料的合作伙伴已经构建成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确保源头参与者获得了一种合理的收益和一定的发展空间。 “中药材的品质是中医药疗效当中的重要的根源和基础。源头管理是保证药材能够更优质、稳定、可控的关键所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卫权评价称,该模式符合国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方向。当前,中药材种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因此,推动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源头管理的模式,是行业的所需。 VR“云看”中药材有“数字身份证” 论坛现场,嘉宾通过VR技术“云参观”千里外的种植基地,直观体验科技赋能的透明度提升。 无限极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与管理总监葛亚中介绍,“天眼追溯管理系统”涵盖种植全流程,从种源到运输的数据均被管理,每批中药材都有数字身份证,可查可追溯。 例如在线上管理,基地安装物联网和摄像头,种植户也可实时上传记录并完成结果审核,实现种植管理线上化,提升管理效率与过程规范性。便于实时管理与监控。VR全景功能通过3D效果实现手机端云溯源。 无限极全球首席执行官、无限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俞江林表示,“要积蓄信任生产力,需要在方方面面付出努力,但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过硬的品质,以及从种植到研发、生产、检测,再到最终交付的全产业链透明。” 文 | 记者 王丹阳 图 | 主办方供图

    3 min
  4. -20 H

    阿里国际站在广州设立全国首个大学生跨境创业孵化中心

    近日,全国首个大学生跨境创业孵化中心在广州挂牌成立。该中心由广州市海珠区人社局与阿里国际站共建,一起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链路支持。 挂牌当天即有30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并获得首年免费入驻平台、免费使用AI产品一年,以及办公场地租金全免、执照快办、选品对接等优惠支持。 广州市海珠区人社局表示,中心与阿里国际站强强联合针对跨境电商创业的核心痛点,构建起“快捷入驻、全程辅导、精准对接、平台实战”的创业支持服务闭环,提供包括市场分析、店铺运营、物流仓储、合规风控等在内的专业化服务,助力初创团队少走弯路、顺风启航。 跨境创业孵化中心不仅是办公空间,更是“就业转化器”与“创业练兵场”。“这里不是模拟课堂,而是真刀真枪的外贸第一线,”一位入驻的大学生创业者表示,“政府提供支持,平台提供技术,我们只管放手去闯,这可能是离‘蓝海’最近的一次创业机会。” 作为政企合力探索“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创新试验田,跨境创业孵化中心还在加速向全国扩展,首批还有杭州、长沙、太原、临沂将在近期落地,全年预计支持1000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出海。 据悉,阿里国际站是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是国内中小企业出海的第一站,也成为大学生开启外贸创业的重要平台。在AI的驱动下,阿里国际站推出覆盖外贸经营全链路的AI产品,降低出海门槛,成为企业出海、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助力。 记者从阿里国际站人才项目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使用阿里国际站AI Agent的中小商家数已超14.2万。外贸正加速进入“全面智能化”阶段,培养新一代青年跨境出海,也将进一步加快AI在出海领域的快速落地,让中小商家出海更简单和高效。 文|记者 沈钊 图|受访者供图

    2 min
  5. -20 H

    智绘湾区AI赋未来 广州联通亮相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布会

    9月19日-21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暨第七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广州市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现场设置联通数智展区,全面展示联通在AI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 作为广州市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双链主”单位,广州联通以“智绘湾区 AI赋未来”为主题,通过智算平台、医疗+AI、政务+AI、工业+AI领域核心产品,全面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展现联通以AI技术助推广州市“12218”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科技担当和实践成果。 当前,广州联通发挥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单位、大数据原创技术策源地及下一代互联网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科技创新优势,推动AI技术规模化落地。在智算平台上,今年8月广州联通与暗物智能联合打造的国产全栈智算集群,以8EFLOPS 算力入选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标杆项目,服务中小企业普惠算力需求;医疗+AI领域推出医疗数据湖、AI科研助手及种植牙机器人,覆盖诊疗全链条应用;政务+AI领域形成35个行业垂类大模型,服务超300家客户;工业+AI领域通过全国产数字孪生平台,打造“小快轻准”的智慧工厂闭环。 大会主论坛上,联通数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广州大学进行“生命健康大模型联合研究项目”战略合作签约。联通数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疗数据官杨风雷围绕“数智医疗落地应用挑战与探索”深刻剖析医疗数据要素化治理难题,提出全流程数据溯源支撑等级评审合规与临床科研的路径;联通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数据智能事业部产品总监周海峰围绕“高质量多模态AI数据集的构建及应用场景”,分享医疗多模态数据集构建与自动驾驶高精度标注领域的创新实践。 广州联通正通过智算底座及多元行业AI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入融合,积极参与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转型与AI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图|记者 潘亮 通讯员 金秋

    3 min
  6. -21 H

    “流溪烟渚”星厨献艺 ,这家广东老字号以美食助力十五运会消费升级

    秋意初染,泉韵生香。9月20日,位于2025新“羊城八景”从化“流溪烟渚”核心地带,广东温泉宾馆以“星飨秋韵·泉养岭南”为主题,特邀五位米其林星厨与粤菜大师联袂登场,发布2025金秋星厨菜单。他们以从化风物为纸、匠心为笔,绘出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味觉画卷,以美食为媒介,传递广州城市活力,助推十五运会文旅体消费扩容提质。 此次亮相的十道星馔,不仅彰显“食在广州”的博大精深,更突出“就地取材、生态融合”理念。油桔石橄榄堂灼凤凰鸡温润滋养,老菜脯酱焗流溪娟鱼陈香鲜甜,从化烧味三拼古法新做,荔枝酒老黄姜灼象拔蚌三秒封鲜……道道菜肴背后,是从化的山水灵气与人文底蕴,更承载着厨师对岭南风味的当代解读。 “我们不仅做菜,更做一种体验。”广东温泉宾馆总经理晏明表示,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强化从化风味餐饮、岭南文化与体育消费的融合创新,为宾客于静谧园林与氤氲温泉中带来更具特色的美食休闲体验。晏明表示,温泉宾馆依托从化优质温泉资源和生态禀赋,致力于打造“泉养岭南”品牌,将温泉康养、生态美食、文化休闲与体育消费深度融合。在这里,宾客可于氤氲泉雾中静享身心疗愈,在翠林流溪畔品味星厨手艺,亦可体验徒步、骑行等户外项目,真正实现“泉中有景,食中有养,游中有趣”。 晏明还透露,未来宾馆将持续拓展“温泉+”多元业态,嵌入更多生态、文化、美食与运动元素,打造一批具有岭南特色与健康活力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助力从化建设生态赋能型发展示范区,为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据悉,本次参与菜单创作的包括米其林三星厨师叶时翔、世界中餐青年厨师排名赛冠军得主曾昭发、米其林星厨罗东标、粤港澳名厨黄超前、粤菜厨皇黄彬龙等五位大师。他们以创新手法重新诠释从化本土食材,令地道风物焕发国际风采。 文、图|记者 孙绮曼

    3 min
  7. -21 H

    从医疗到工业,大模型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智”造升级

    9月19日至21日,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展现广州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广州移动系统展示了“九天”人工智能全栈能力及具身智能发展成果,彰显“全国布局+本地深耕”战略。 其中,“九天”筑基,打造AI新范式。中国移动自2013年起布局人工智能,锻造“九天”核心能力,立足“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打造AI服务。广州移动响应“AI+”行动计划,以“九天”基座大模型为核心,汇聚40个垂直领域自研行业大模型矩阵能力,推动AI进化。2024年,“九天”大模型及团队获多项荣誉。 其次,深耕行业,“AI+”落地成果丰硕。医疗领域,“九天医疗大模型”深度嵌入诊疗全流程,优化医患服务体验,与广州市120急救中心联合打造的AI智慧救援体系获全国一等奖。工业领域,九天工业大模型平台赋能多行业,助力企业“智”造升级。水利领域,中移物联水利大模型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 与此同时,技术惠民,智绘城市新图景。广州移动落地“AI+”城市创新,在农业、地铁运营、教育等领域打造多项应用,让AI变为可感可用的服务。具身智能方面,中国移动推动其与机器人产业融合,成立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打造虚实融合训练场与具身数据平台,推出多形态机器人产品,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智能”的跨越。展会现场,广州移动展出的互动机器人吸引大批观众互动体验。 广州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州移动将继续秉持“AI为民”初心,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加速技术场景渗透,融入百业、服务大众,为广州乃至大湾区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文、图|记者 潘亮 通讯员 熊烨

    2 min

À propos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Plus de contenus par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