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發展不只看發電,日本、韓國以高附加價值示範應用帶動需求;歐美對「藍氫」轉趨務實,允許化石製氫搭配碳捕捉作為過渡;中國、澳洲走規模與港口儲運降本路線。重點不在「把氫發電站當目標」,而是把氫用在刀口上。
鼎佳能源自2008年創立,早年承接氫燃料電池基地台備援電力,在政策補助退場後,轉向「氫的循環經濟」:觀察到半導體與電子業大量以氫作保護氣體,使用後逾九成被直接排放,遂投入「氫氣純化與回收」設備,讓高價稀缺的氫重返製程。EUV等設備的用氫量密集、全天候運轉,最適合導入回收。回收後的氫可再次作業,單次實際耗用量遠低於投放量,循環次數多、經濟效益明顯,也減少對外購工業氫的依賴。
現階段台灣買不到「綠氫」,工業氫多由天然氣製得,約「1立方公尺氫=1公斤CO₂」排放;若EUV用氫可回收八成,整體減碳可觀。以台灣約百台 EUV估算,導入回收的年減量可達「數十座城市公園」級別,同時每立方公尺約30元台幣的採購成本也同步節省。台灣半導體密度全球獨一無二,具資格成為「氫回收減碳認證與計量規則」的制定者。建議政府將「氫循環利用」納入企業減碳額度核算,無須補貼即可驅動投資,並隨台廠海外設廠一併輸出技術與規格,讓減碳成效與產業競爭力雙贏。
________________
企劃 | 孫聖峰
製作 | 孫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