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广东矿勘院推进“临时用地”向“高产良田”高效转变

近日,在韶关南雄市界址镇百罗村一块临时用地上,一场“破硬还耕”的攻坚战顺利圆满完成。仅用时20天,原本被水泥混凝土覆盖的地面得到全面改造,转变成为田块平整、土壤肥沃且配套设施完备的标准农田,为耕地保护和高效利用增添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复垦工作自启动便迈入冲刺阶段。广东省矿产资源勘查院的施工团队迅速进场,运用专业设备破除厚度达30厘米的水泥混凝土层,并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清运,以确保场地无硬化残留物。此后,铺设优质耕作土,开展分层铺垫与旋耕粉碎作业,同时添加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使板结的地面恢复“耕种活力”。

不仅需达成“能种地”的目标,更应满足“种好地”的要求。在开展土壤改良工作的基础上,矿勘院团队同步推进农田的配套建设事宜。对田块进行规整划分,修筑宽度为0.4米的田间步道,以利于后期的耕作管理;沿田块边缘修筑混凝土灌排水渠,以解决灌溉及排水防涝问题;同时在地块周边补种绿植,以增强生态防护能力。

经过为期20天的扎实改造,既坚守了耕地保护红线,又为后续的农业种植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现场负责人表示,改造后的农田现已达到“田成块、土成型、肥到位、能灌溉、易耕作”的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接下来,该农田将交由当地相关部门用于种植水稻等当地农作物,有力推进“临时用地”向“高产良田”的高效转变,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图 | 记者 严锦程 通讯员 马文勤 刘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