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張揚別人的過失,就會顯露自己的弱點。"
您如何看待他人的過失或軟弱?
會包容接納、當面指出或是告訴他人?
張揚過錯使人的名譽受損,
論斷他人是非就會使自己失去純淨良善的心。
聖依納爵說:「揭示他人的缺失有多勤快,
也就同樣程度的表露自己的過失。」
意思是你批評那個人就是顯示你自己,
你揭別人的瘡疤就表示自己的受傷,
你越批評他就顯示自己是這樣。
你是否想過,自己批評他人的動機是什麼?
面對他人的缺失是一個痛苦的經驗,
因為別人的過失讓你感到不舒服,
身心的反應會讓你想要講出來。
心理學的研究說明人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你批評別人不會像批評自己這樣辛苦,
所以你用批評別人來代替批評自己,就是內心的投射作用,
目的是這樣比較不會痛苦,
換句話說你把自己的痛苦轉嫁給別人。
當我只看到別人陰影的時候就看不到自己,
所以這個人讓你不舒服,你當下的反應是希望他改變。
這句智語指出,此時他人像一面鏡子會讓我看到我自己。
所以你要培養覺察反省的能力,
就能看到問題不是在他而是在我,
我內在有什麼東西,需要去審視一下。
這是成熟和不成熟的人的區別,成熟的人會改變自己;
不成熟的人則想要改變他人和環境來適應自己,
以自我為中心,被自己一些還沒有解決的事所捆綁,
陷入自戀、自我陶醉中,認為我是最好的,問題在於別人,
他沒有按照或是不符合我的標準去做。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羅海瑟神父Fr. Richard Rohr說:
你自己的痛苦如果沒有找到轉化,
就會傳給別人或是加諸在別人身上。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7 November 2025 at 17:00 UTC
- Length4 min
- Season11
- Episode8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