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自由講 2.0

利世民

深入分析世界.中國.香港.財經金融現象;主持利世民、顏寶剛。 leesimon.substack.com

  1. 2025 年施政報告全解析

    9月17日

    2025 年施政報告全解析

    今屆政府極度重視「北部都會區」,但項目進展緩慢;今年施政報告提出以「專屬法例」,允許政府在無需立法會批准的情況下為該項目注資,並可能繞過環境評估(環評)和收地等既定程序。這個新法律框架的影響,包括在城市規劃方面可能與現行法例的衝擊。 另外,招標中的「雙信封制」,過去曾遭到本地地產商的反對,現在卻沒有人出聲,種種跡象顯示「北部都會區」屬國家任務。 目前香港的經濟挑戰,包括不斷上升的失業率,以及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表現之間的兩極化。政府在產業發展上的方針,推動「先進製造」和生物科技,但按照目前香港的條件,可行性成疑。「夜經濟」和「日夜都繽紛」等政府主導的失敗項目,也反映政策忽略現實。 金融方面,今年施政報告就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推行雙軌貨幣制等的態度比過去更明顯,有理由相信是北京的意思,但從此亦見到,香港的金融政策充滿矛盾,特別是在監管方面和改革之間的各種矛盾;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穩定幣的監管 。 最後,今年施政報告重點是公務員「問責制」,反映特區政府在寸步難行的情況下,要將問題歸咎於體制內的「不配合、不作為」。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1 小時 16 分鐘
  2. 大國崛起背後的社會矛盾:「五失」與「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A股牛市

    9月5日

    大國崛起背後的社會矛盾:「五失」與「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A股牛市

    「五失」是中國大陸近年出現的新詞,指的是一群「被社會遺棄的市民」 。他們包含五種困境:生活受挫、投資失利、家庭糾紛、精神障礙和情緒失控 。 為了應對這些人士可能帶來的社會不穩定 ,中國成立了「社會工作部」(簡稱中社部)來「照顧關懷」他們 。然而,評論認為這項措施表面上是關懷,實際上卻是更強烈的社會監控 。政府的目的在於防止「五失分子」失控,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溫床 。 與其他國家(如美國)擁有多元的支持網與安全網不同,中國社會缺乏健全的公民社會 。在中國,提供協助的唯一力量幾乎只有政府部門 。由於缺乏民間自發的力量,政府主導的「關懷」組織(如朝陽大媽或關愛隊)往往容易變質,從最初的善意轉為監控人民的工具 。 「五失」現象多少與中國經濟狀況有關聯;例如,「投資失利」是「五失」的定義之一。 A股指數在過去十年都未能突破三千點,直到近期才有所突破,但與歷史高位仍有距離。話雖如此,內地監管機構最近就股市上漲「出口術」,要求媒體降溫 ,顯示政府對市場熱度感到擔憂。 這種「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循環,反映了市場並非由健康的經濟基礎所驅動 。 評估一個社會的健康狀況,不能只看單一的經濟指標(如股市),而應該關注社會大眾尤其是基層的現實處境。即便經濟數據亮眼,社會也可以存在深層次的問題 。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24 分鐘
  3. 全球青年就業大困境

    8月29日

    全球青年就業大困境

    從英美到中國的世代絕望.AI、社保與去工業化風暴席捲全球.年輕人為何選擇躺平?零工經濟與社會固化下年輕人如何找到出路? 英國青年就業問題的現狀與成因是什麼? 英國有近一百萬名16至24歲的年輕人既沒有就業,也沒有讀書或接受培訓 。這個數字在近幾年增加了20萬 。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加稅政策,例如提高NI(僱主工)和降低納入NI的門檻,導致企業不願增聘人手,首當其衝的就是年輕人 。 美國的青年就業狀況如何?AI對其有什麼影響? 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很差,除了少數頂尖的AI研究人員能獲得高薪外 。AI的發展預計將導致未來五年內近一半的入門級工作消失 。這使得職場新鮮人的失業率可能高達兩成甚至更高 。 中國青年就業問題為何更為嚴峻? 儘管政府試圖掩飾,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16至24歲)仍高達17.8% 。年輕人面臨「內捲」(惡性競爭)問題,導致許多人感到絕望,選擇「躺平」,不生小孩、不結婚、不買房 。此外,政府最近的社保新政增加了企業成本,可能導致企業減少招聘或倒閉,進一步惡化就業環境 。 為什麼說「散工經濟」是中國年輕人的「社會安全網」? 由於缺乏正規就業機會,許多中國年輕人轉向做外賣、滴滴打車等散工,這些工作具有較大的彈性 。目前,中國約有8,400萬人從事散工經濟 。這些平台(如美團、京東、阿里巴巴)的聘用條件較少講求裙帶關係,為沒有人脈的年輕人提供了最直接的生存機會 。 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如何影響青年就業? 經濟發展趨勢是從低增值產業鏈向高增值產業鏈移動,無法回頭 。這導致許多入門級別的工作被AI和自動化取代,例如律師事務所的檔案準備、會計師行的報告整理等 。這使得年輕人更難找到入門工作,尤其是那些沒有家庭背景或人脈的年輕人 。 現在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勞動力與資本矛盾最激化的時代 。社會呈現固化現象,進步似乎停滯甚至退步,貧富差距也持續擴大 。然而,這也是一個世界正在轉變的時期,能適應變革的人,將來最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生活。 年輕人不要妄自菲薄或選擇躺平 。雖然大環境不理想,但年輕世代在掌握新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擁有優勢 。應善用這些優勢,走出自己的路,創造未來 。否極泰來,在極差的環境下,反而可能蘊含著最好的機會 。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43 分鐘
  4. 從前擔屎唔偷食的香港如何淪為詐騙之都

    8月22日

    從前擔屎唔偷食的香港如何淪為詐騙之都

    在過去幾年,香港社會各領域都出現了各種亂象,有人形容是「搭棚」活動;這些事件不僅揭示了單一的貪腐問題,更反映出香港制度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敗壞。 近期亂象的具體案例與表現 * 「細B家族辦」:一個在香港成立不到兩年的信託,竟然能在香港花費400億港元,其背後的黑社會背景直到被警方調查才曝光。 * 教育與學術: 「藥倍安心」事件揭示了醫生家族成員涉嫌「請槍」舞弊、非法獲取病人資訊等行為。此外,DSE舞弊亂象日益嚴重,來自內地的「教育雞棚」導致今年本地學生的大學聯招(JUPAS)分配比率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低 。 * 政府物流處的「觀音山水」採購事件被認為匪夷所思;一家名為「鑫鼎鑫」的公司,其水質檢測報告與代理聲明都是偽造的,卻能成功中標 。 亂象頻發的深層次原因 * 事件並非獨立的個案,而是反映了制度性的深層問題;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 制度引入新考量:為了配合國家發展,政府採購加入了「國家安全」指引,這可能導致部門在選擇合作夥伴時,偏向看似「安全」的內地機構;人為干預為騙徒提供了有機可乘的空間。 * 思維模式的融合:香港過去的制度強調法治與規則,而現在則受到內地「靠關係」、走法律漏洞的思維影響。許多人看到有利可圖,便開始尋找制度上的漏洞**「搵食」。 * 缺乏制衡與監督: 香港現在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失去了「反對派」;這不僅限於政治層面,還包括能夠質疑權威的媒體(如《蘋果日報》),以及政府內部的監察機制 。當任何反對聲音都被視為挑戰權威甚至違反國安法時,社會就失去了自我修正的能力。 香港的「百病重生」與未來 * 過去,香港的各種制衡機制(如法治、獨立媒體)如同人體的「免疫系統」。儘管社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灰色地帶,但免疫系統仍然有效。然而,過去幾年,這個系統被不斷壓抑,甚至被消除,導致香港現在處於「免疫力缺乏」的狀態。 * 這種情況下,香港從局部腐敗演變成如今的「百病重生」;這種全面性的「腐化」證明了那句經典名言: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 。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46 分鐘
  5. 【長和系中期業績】 缺席的李澤鉅

    8月14日

    【長和系中期業績】 缺席的李澤鉅

    長和在 2025 年上半年的整體業績表現如何? 答:長和的整體利潤大幅下跌超過九成,只剩下 8 億多港元。不過,這部分下跌受到一項因與 Vodafone UK 合併而產生的非現金賬面損失所影響。 長和在香港的業務狀況如何? 答:長和的香港業務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上半年的虧損從去年的 7,200 萬港元擴大到 1 億 6,400 萬港元。 問:香港業務的虧損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答:虧損主要來自香港的零售業務(如百佳超市和屈臣氏)以及港口業務。港口業務去年並未虧損,但在今年上半年已轉為虧損狀態。 問:香港與中國業務在長和整體業務中的比重變化如何? 答:中港兩地業務在長和整體 EBIT(除息稅前利潤)中所佔比重已跌至僅有兩個百分點 7。香港業務的比重減少了一個百分點,顯示其重要性變得可有可無。 關於出售碼頭業務 問:長和出售港口碼頭的進展如何? 答:目前出售談判仍在進行中。董事陸法蘭表示,新的投資者將會加入,並有望達成合規談判進展。 問:出售碼頭業務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 答:主要挑戰來自地緣政治因素。由於長和是一家香港公司,這使得交易變得複雜。特別是巴拿馬的港口,其出售過程可能因政治考量而受阻。 問:關於引入中遠集團的傳聞,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細節? 答:據媒體報導,中遠集團可能以兩成股權參與交易。然而,這筆交易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中原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約 300 億港元)參與;二是中遠提出要獲得「否決權」(veto power),這在只佔少數股權的情況下是不尋常的。 關於管理層與未來策略 問:為什麼長和主席李澤鉅沒有出席分析師會議? 答:這是李澤鉅自擔任主席以來首次缺席此類會議,市場對此感到意外並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敏感問題難以回應,但其他董事仍有出席並回答問題。 問:長和未來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答:長和主席在公司公告中提到,面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公司的投資策略將會更加保守,傾向於保留更多現金並減少新的投資機會。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11 分鐘
  6. 【估領袖】邊個會係下任聯儲局主席?大熱門 Waller 又係何方神聖?

    8月8日

    【估領袖】邊個會係下任聯儲局主席?大熱門 Waller 又係何方神聖?

    今集節目主題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任期將屆滿,白宮與聯儲局之間角力,以及下一任主席人選。 鮑威爾任內表現 鮑威爾任內面對史無前例嘅通脹壓力及多次貨幣政策急轉向,期間亦要平衡市場信心與經濟增長。雖然政策決定曾引起市場及政界爭議,但整體而言,其應對危機手法仍算務實穩健。 鮑威爾離任後下一任聯儲局主席人選Chris Waller 為目前大熱;主要原因是他在通脹問題上的立場,以及白宮對他的觀感與接受程度。 聯儲局架構與權力特點? 聯儲局由理事會(Board of Governors)為最高集體決策組織,另外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除了理事會成員為當然委員,亦有代表地區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以輪選成員身份加入決策。理論上聯儲區與公開市場委員會具高度獨立性,避免被短期政治壓力左右。 聯儲局地位由 Paul Volcker 時代開始顯著提升,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更被市場參與者,視為主動干預金融財經市場的最強大力量。但由伯南克開始,聯儲局貨幣政策轉為以「規則為本」(Rule-based)並以「通脹目標設定」(Inflation Targeting)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建立一套相對更具透明度的預期管理。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27 分鐘
  7. 侵怒炒勞工統計局員工.就業數據唔差聯儲局邊有藉口減息

    8月8日

    侵怒炒勞工統計局員工.就業數據唔差聯儲局邊有藉口減息

    美國政府最近發生了什麼備受爭議的事件?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發布了最新的就業數據後,白宮方面因為數據不佳,解僱了兩名負責的員工。這一舉動引發了爭議,因為這被認為是政府試圖操縱經濟數據,使其服務於政治目的。 為什麼這起事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如此重大? * 動搖數據公信力:如果統計部門被政治化,外界將難以再相信美國經濟數據的準確性和中立性。 * 影響政策制定:聯儲局等機構在制定利率政策時會參考官方數據。如果數據的獨立性受到質疑,將會影響其決策。 * 衝擊美元霸權:經濟數據的公信力是支撐美元地位的根基之一。當這根基被動搖時,可能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 美國經濟的現狀是否真的很不濟? * 就業數據:7月份非農新增職位遠低於預期,且之前兩個月的數據被大幅下調。 * GDP與通脹:2025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GDP增速約為1.2%,低於2024年的2.5% 7。6月份通脹率為2.7%,雖然不算特別高,但關稅政策可能推高通脹。 * 關稅政策: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被認為是一種「交易」手段,目的是達到政治目的。儘管美國平均關稅稅率已上升,但其不確定性也對美國企業造成了傷害。 何謂「美版國進民退」? 所指的是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從市場轉移到聯邦政府,並質疑這種轉變對美國經濟是否是一種不可承受的負擔;關鍵在於是否動搖了美國自由經濟體系的根基。將經濟數據和聯準會的獨立性變成政治工具,是自己一手摧毀數十年甚至百年來建立的體系。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21 分鐘

關於

深入分析世界.中國.香港.財經金融現象;主持利世民、顏寶剛。 leesimon.substack.com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