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关注的重点各不相同。
右派大报“费加罗报”关注法国国内的《住房(问题认为):法国人深陷能源标准的泥潭》,指出在对房产能源性能证书 (EPC) 的评估中,存在不一致性令众多业主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遗产保护协会呼吁暂停对老旧建筑实施能源标准。
《在亚马逊依水而居》是天主教“十字架报”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从“11月10日至21日,亚马逊河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巴西的贝伦将举办致力于寻求应对气候变化集体解决方案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但对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人们究竟又了解多少呢?为了深入探索亚马逊河,记者登上游轮,沿着这条“河流海洋”顺流而下。从巴西的丛林腹地玛瑙斯出发,直至亚马逊河口的贝伦——这座短暂成为绿色星球首都的城市……。
左派”解放报“则质疑《人工智能(经济是):繁荣还是泡沫?》,提问如果泡沫破裂会怎样?指出在经历了多年对人工智能公司的狂热追捧和非理性估值之后,金融崩盘的风险正迫在眉睫。
周六,费加罗报的经济专刊发表了有关中国的报道。主要关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题为《比亚迪郑州超级工厂:中国汽车集团的实力象征》的文章指出,在郑州的南郊占地近1000公顷的生产基地,是比亚迪全球最大工厂之一,年产量计划达到100万辆。
文章写道比亚迪一向不愿接待外国访客,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但本周,比亚迪破例开放了这座钢铁圣殿,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工厂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极高,从冲压到组装几乎全由机器人完成,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先进水平。并采取高度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自产约70%的零部件,减少了对供应商的依赖。这一战略源于公司的电池制造背景,也为其在电动车领域奠定了技术优势。尽管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利润下降33%,但其产量仍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40万辆跃升至2024年的400万辆。
在郑州的工厂,员工的人数约为5.7万名,且工资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但工作节奏紧张、加班频繁。工程师能在两年内开发出新款车型,体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与竞争压力并存的企业文化。
公司副总裁李柯(Stella Li)以富有魅力的形象展示品牌雄心,称希望消费者像谈论“苹果”一样谈论“比亚迪”。面对国内的价格战,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巴西、墨西哥和欧洲迅速增长。
文章在最后写道短短五年间,中国车企改写了全球格局。欧洲汽车贸易从盈余转为逆差,而中国汽车出口增长了八倍。专家警告:“中国电动车浪潮才刚刚开始。”
在同一版面,名为《亚洲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抢占市场份额的计划》的文章介绍了比亚迪在欧洲市场发展的细节,指出尽管目前比亚迪占据欧洲市场的份额仅有1.5%,但2025年前九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48%,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公司通过混动与纯电车型布局,同时利用从泰国工厂出口来降低欧洲关税,并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设生产基地,以提升本地化和成本的降低。随着国内市场增速放缓,比亚迪将海外市场视为未来主要增长引擎,同时在全球多地布局生产与电池工厂,努力实现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50%的目标。
另外,费加罗报还刊登了名为《马提翁宫放弃对希音的行政禁令》的文章,报道了希音避免了它的电商销售平台被暂停运营。指出这是因为希音在政府部门发出48小时的最后通牒后,仅用了一天就迅速向法国财政、经济部提交了执法报告,证明了自己按要求从自家平台上下架违禁产品,遵守了相关规定。不过,尽管政府放弃了针对希音的行政程序,但并未放松施压。鉴于周三启动的司法程序仍在进行中,这家亚洲电商巨头仍未脱离困境。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8 November 2025 at 11:14 UTC
- Length6 min
- RatingCle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