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26 MIN AGO

    挺进“深蓝”,广东有多拼?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广东正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在南沙港、深圳港等码头上,桥吊林立、船舶穿梭、集装箱堆积如山,繁忙景象不仅展示了外贸活力,也折射出中国高水平开放格局的区域样本。 近年来,广东将海洋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持续壮大海上能源、海洋牧场、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新兴产业。2012年至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1.05万亿元增至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3%。面朝大海,广东如何在开放合作中释放新的动能? 从规模增长到枢纽跃升 外贸新动能活力澎湃 港口不仅是货物通行的节点,也是外贸景气和区域开放水平的晴雨表。在广东,港口的活力直接映射出全省经济的全球连接力和辐射能力。 广州港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也是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 2025年1—6月,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43亿吨,同比增长2.7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2万标箱,同比增长7.57%,两项指标均实现“双过半”,分别位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2位,超越东京,较2024年上升1位。 深圳港同样表现强劲。今年1—7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036.2万标箱,同比增长8.8%。其中,盐田港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每天有超过4万个标准集装箱从这里发往全球。 与此同时,深圳港持续推动国际中转集拼、整船换装业务升级,新增3条跨境电商快线专门服务此项业务。前海综合保税区创新的“全球中心仓”模式允许不同税态货物同仓存储,满足企业同时供应国内、海外两个市场的需求,提升了转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另一方面,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自动化码头、数字化管理、环保能源应用不断落地,使广东港口在全球港口体系中不仅拥有硬件优势,也具备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港口辐射力不断增强、深海科技能力稳步提升,广东拓展海洋战略新空间的底座愈加牢固。 技术突进带动产业跃升 海洋经济“加速前行” 从陆地走向深海,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海洋矿产开发、智能装备制造、深海探测、海上新型能源利用等领域,正成为广东构建“深蓝经济”新空间的重要抓手。 例如,在海上装备、深海勘探、无人系统运行等场景中,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长期是一道“卡脖子”难题——海域跨度大、信号衰减快、气象变化复杂,传统网络覆盖难以满足实时传输和远程操作需求。 为破解这些制约,广东加快实现“5G上船、信号下海”。珠海万山海上测试场是全球最大、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围绕智能船艇、海洋无人系统、海洋仪器的核心技术,打造集研发测试、检验认证、标准制定及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世界级海洋综合测试平台。作为南方海洋实验室重点打造的公共平台,测试场5G专网通信是其关键建设内容。 技术发展背后有哪些创新突破?广东移动珠海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总经理严屹介绍,“面对超大海域面积和高性能网络覆盖的挑战,我们通过采用700MHz龙勃透镜天线和超远覆盖PRACH帧结构,提升了覆盖广度和深度。5G网络覆盖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并实际应用于无人科考船的船载5G终端、海上无人机、智慧无人系统等。”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据初步核算,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20022.5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在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方面,广东同样布局前沿。“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试运行,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实践,使广东海洋经济在总量、质量与发展速度上齐头并进。 由近海迈向“深蓝” 广东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广东是经济大省、海洋大省。当前,全球海洋开发正从近岸向深远海延伸,产业布局从资源获取走向战略空间拓展。 对广东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增量所在。一方面,近海可开发资源趋于饱和;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突破和制度创新,深远海开发带来发展新机会。 今年初,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提出形成“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总体格局,为近海资源保护与深远海产业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沿海14个城市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广州、江门在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形成全国领先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湛江、阳江在海上风电项目上不断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揭阳引进海工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产业,丰富海洋产业链条。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带动沿海区域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不仅巩固了广东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推动海洋经济加速发展。 科技创新同样为广东挺进“深蓝”提供支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精准点燃可燃冰获取十五运会“源火”,并通过超高清设备全程记录。这不仅是体育仪式创新,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实力。 从港口枢纽到深海科研,从风电装机到远海布局,广东正加速构建海洋经济新增长曲线。十五运的火种跨越海域而来,也彰显着广东的发展理念:依托海洋、面向世界,以开放的姿态,在更广阔的“深蓝舞台”书写新时代“向海图强”的篇章。 文|记者 詹淑真 潘亮 图|受访者提供

    7 min
  2. 29 MIN AGO

    2025年度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公布,广东+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发布2025年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广东省有5个案例成功入选。 广州市以“‘四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入选城市案例,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工业AI大模型技术推动船舶维修业务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灯塔工厂’数智化赋能传统酿造业转型实践”、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器制造数字生态体系研发”、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应用数字化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与效益提升”4个案例入选企业案例。 广州市实施“四化”赋能专项行动,以“诊断+改造”为核心路径,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诊断—改造—评估—验收”的流程开展“四化”转型。积极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帮助企业发现短板弱项,推动企业开展精准改造。建设制造业“四化”转型促进中心,以“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基地”的形式,为政府、平台、企业、机构等提供场景培育、应用推广、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树根互联根灵工业大模型底座,打造蛇口友联造船厂多模态大模型应用,持续优化船舶维修业务的报价流程。该项目采用混合云架构,整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知识图谱技术,能够快速解析内容繁杂的全英文修船单、技术图纸及维修记录,自适应学习船东偏好,精准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结构化报价方案。报价周期从7天缩短至1.5天,减少35%的文书工作量,同时错误率从8%降至0.5%。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从传统酿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升级。以原料筛选为起点,自主研发“AI豆脸技术”实现原料颗粒级检测,年检测量达2.5万亿颗。在制曲发酵生产环节,对酱油生产460多个数据点位执行“秒”级自动采集,精准识别和推荐最优工艺参数,实现蛋白漏损下降。在灌装环节,利用自研的异常检测、智能调优模型锁定异常罐嘴并自动调控,减少净含量偏差漏损。在质量检测环节,采用“AI电子鼻”对酱油香气质量进行快速定性和智能评级。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器制造数字生态体系,提出一种卡方决策树分族定线算法,解决了多工厂协同、集团生产排程、多品类计划排程及生产执行低效的难题。模型训练过程中引入机型熵值,促进探索制造数字化过程控制闭环反馈,采用数据流闭环,优化预警自触发自关闭策略,提升了算法的学习效果和稳定性。经过集团化应用,该方案在解决智能家电控制器大规模差异化生产以及推动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效益显著。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构建移动智能终端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工厂。通过集成ERP、MES等系统,构建“统一信息化架构”,深度融合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打造B2M高效生产与C2M个性定制模式。利用AI视觉检测产品缺陷,通过机器学习预测设备故障,应用AI大模型进行生成式设计创新。打造产品线全流程数智精益管理体系,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一次合格率提高25%,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 文 | 记者 许张超

    4 min
  3. 30 MIN AGO

    179款产品入选!工信部公示2025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拟发布的《2025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活动的通知》,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和行业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工信部拟定了该目录。 记者注意到,此次入选目录的179款产品涉及多类老年用品,包括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适老化家居产品、健康管理与促进产品、适老环境改善产品、老年服装服饰。助听器、电动轮椅、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坐便器等部分产品,有来自不同企业的多个产品入选,如小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助听器、苏州海卡缔听力技术有限公司的耳背式助听器。 来自广东的老年用品产品更是大放异彩: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的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广州爱牵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跌倒报警器、东莞市百慕川塑胶电子有限公司的多功能洗澡椅、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坐便器、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跌倒检测吸顶灯、广州易风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心电监测马桶盖等。 目前,广东的老年用品行业门类齐全,与老年用品相关的29个细分行业在广东均有涉及,其中,老年日用品及辅助产品企业4065家,营收5523亿元,占老年用品营收比重达到84.3%,轮椅、助行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 除此之外,老年药品、老年休闲娱乐产品、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老年食品、老年保健用品、老年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老年健身产品、老年代步车制造企业分别有369家、1240家、348家、107家、222家、265家、120家、78家,营收分别为275亿元、252亿元、213亿元、99亿元、68.6亿元、59亿元、30.7亿元、30.7亿元。 文 | 记者 许张超 图 | 工信部

    2 min
  4. 3 HR AGO

    喜迎十五运会,​广马携手广州商业点燃湾区运动热情

    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进入倒计时,粤港澳大湾区正掀起一股运动消费新热潮。广州马拉松作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今年报名人数再创新高,显示出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热情。 在此背景下,2025年广州马拉松赛与正佳广场迎来第五次合作,成为湾区全民健身热潮的生动缩影。 自2019年首次合作以来,广马与正佳广场的“五年之约”已成为广州体育消费的一道风景线。2025年,恰逢正佳广场成立20周年,双方合作将推出多项升级服务:参赛选手可凭号码布享受餐饮购物优惠,商场内还将设置广马主题艺术装置和互动体验区。 “每年广马期间来正佳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赛事氛围。”广州跑友陈先生表示,“既能领取专属福利,又能与其他跑友交流,这里成了我们的赛后聚集地。” 随着十五运会临近,大湾区各城市运动氛围持续升温。 “这段时间,运动装备销量明显增长,健身房客流也在增加。”天河区某体育用品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体育赛事对消费的带动效应正在显现。 正值“第三届正佳星球艺术狂欢节”举办期间,商场将广马元素融入各项活动中,打造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体验空间,让市民在购物休闲中感受运动乐趣。 “看完广马比赛,带孩子来这里继续感受运动氛围,一举两得。”市民李女士说,这种融合模式让周末生活更加丰富。 业内人士指出,在十五运会即将举办的背景下,广马与商业体的深度合作,展现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商业的良性互动。随着大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种“体育+消费”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热潮,为市民带来更多元的健康生活体验。 文、图 |记者 孙绮曼

    2 min
  5. 3 HR AGO

    广东近500家肯德基上线“车速取”,驾车族实现“不下车就餐”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车行生活”正在重塑市民的日常消费习惯。近日,广东肯德基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6个城市近500家餐厅全面升级“车速取”服务,为驾车一族打造“即停即走”的就餐新体验。 对于许多开车出行的市民而言,寻找停车位、下车取餐一直是外卖消费的痛点。肯德基此次上线的“车速取”服务,通过“沿街取餐+车道取餐”双模式,让驾驶者在抵达餐厅前就完成备餐,店员直接将餐品送至路边专属取餐位。用户只需摇下车窗即可取餐,全程无需寻找车位或下车。 在广州天河区某肯德基门店,刚体验完该服务的车主王先生表示:“平时最头疼的就是临时停车取外卖,现在这个服务确实方便,从开到路边到取餐离开,不到一分钟。” 据了解,该服务依托肯德基APP的数字化能力,整合了智能点餐、实时导航与门店协同三大模块。用户在出发前即可通过APP下单,系统会自动规划取餐路线,并在车辆即将到达时通知店员开始备餐,确保餐品新鲜度。 肯德基近日也与理想汽车合作,率先在i6车型上推出了语音点餐功能。车主只需通过车载系统发出语音指令,即可完成从餐品推荐、下单支付到取餐预约的全流程操作,实现“动口不动手”的智能点餐体验。 截至目前,肯德基车速取服务已在全国多地铺开。据透露,到2025年底,该服务预计将扩展至全国近5000家餐厅,进一步扩大智慧便民服务的覆盖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不下车”服务模式的推广,不仅回应了驾车人群的实际需求,也是城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补充。随着“车行生活”日益普及,类似的便民创新有望在更多行业出现,让市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文、图 | 记者 孙绮曼

    2 min
  6. 4 HR AGO

    广州海关深入实施“智关强国”行动

    “智关强国”行动是海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广州海关深入实施“智关强国”行动,结合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和关区实际,推进“春风行动”,强化监管机制改革创新,为中小微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广州市外贸进出口突破8200亿元,同比增长13.4%。 近日,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跨境电商中心内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叉车在货架群中灵巧地穿梭、倒车、转向,稳稳将整板货物送到智能分拣线前,工人们将包裹卸下,包裹在智能分拣线上飞速流转,随即被分拨到集包袋中,将装车运往停机坪等候登机“出海”。 近年来,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小微企业便捷出海的新方式。据不完全统计,跨境电商已经带动超20万家企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逆势拓市、抢得订单。今年以来,跨境电商企业迫切希望优化通关物流流程加快出口运营效率,广州海关落实“智关强国”行动部署要求,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联合多部门创新“通关+物流”服务模式,在广州白云机场建成全国首个“民航安检前置+海关查验前置”的“双前置”货站,进一步提升了航空口岸场站的操作效率。 “双前置”货站是具备特定功能的货物集散中心。传统模式下,出口货物需要在机场货站进行多次转运以满足民航安检和海关查验工作需要,不仅拉长了时间,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双前置”模式落地后,企业可“一站式”完成清关、收运、安检、组板等操作,出口货物直送机场装机离境,等待时间缩减超50%,出口通关整体效能提升70%,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显著下降。据统计,自今年3月6日“双前置”货站启用以来,广州海关助力超90万票跨境电商货物高效出口,有效支持了中小微企业承接海外订单。 在出口产品的市场销售端——广州东旺国际食品批发市场内,一箱箱预包装食品货物交错堆叠,花生、薯片、调味料等几十种预包装食品装入集装箱,即将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至泰国。该食品批发市场是广州众多专业批发市场之一,也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 为便利中小微企业出海,广州海关将“支持市场采购贸易发展”作为推动“智关强国”行动的抓手项目之一,创新推动预包装食品、化妆品通过市场采购出海,关地联合出台试点工作方案,成功推动上述两类商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便利化出口,为新形势下企业“出海”提供了新渠道,也为广东外贸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激发了新动能。 据悉,广州市场经济氛围活跃,市场主体多元,拥有众多专业批发市场,集聚了活力十足的“一门一店”式中小微企业。它们如同“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品类丰富、货源充足,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专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现货交易设计,为中小微企业开展小单化、多批次、宽种类的外贸业务提供了高效便捷通道。 为切实助企降本增效,广州海关创新实施采购地检验监管模式,针对以往出口预包装食品、化妆品需多头申请、多次送检等难题,允许企业在采购地海关“一次报检、一次出电子底账”,大幅简化流程。据企业测算,每出口一柜货物可节约成本6000-10000元,大大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前8个月,广州市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68.2亿元,同比增长57.5%。 下一步,广州海关将持续推进“智关强国”行动在关区走深走实,积极推动“双前置”模式推广应用至关区更多货站枢纽,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拓展应用至更多商品类型,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到海关监管改革创新的红利成效。 文、图|汪海晏 关悦

    4 min
  7. 4 HR AGO

    奥运冠军也遇哺乳难题,罗微期待更多母婴友好空间

    2004年雅典奥运会跆拳道67公斤级金牌得主、现任中山大学教师罗微,如今在校园里教授跆拳道,把自己对体育的热爱和奥运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很多人眼中的她,是坚毅果敢的奥运冠军,但在2020年成为妈妈后,她也和许多新手妈妈一样,面对哺乳期的艰辛和挑战。 在女儿五个月的时候,罗微有一个需要去外地出差的工作任务。想到如果不带娃外出,不仅要用吸奶器,而且洗出的母乳也没有冷冻条件,储存和携带都很麻烦,于是她决定带宝宝一起出差。 “为了节约时间,我选择飞机的出行方式。虽然路途时间不长,但宝宝随时会哭闹,尤其在飞机上,周围有其他乘客,在起飞降落期间也不可能站起来走动。即便飞行过程中可以走动,飞机上也没有一个独立空间供妈妈哺乳,所以我带了一条哺乳巾,总算解决难题。”罗微说道。 这段经历,其实是许多母亲的缩影。哺乳期的妈妈们常常在外出和便利之间做艰难取舍。调研显示,不少母亲因为公共场所哺乳不便而减少外出。对很多人来说,哺乳不仅仅是“喂奶”这么简单,它几乎贯穿了母亲的日常:作息被打碎,饮食受限制,身体与心理都在承受负担。而缺乏母婴友好的公共空间,更让这段旅程增添了不必要的困难。 正如罗微所说,“哺乳期确实是一段特殊时期。从宝宝出生到断奶,我没有睡过一个超过2小时的觉,吃喝都需要注意,外出就更别提了,基本只能在家附近活动,不然就得‘要么带娃要么带吸奶器’。这真是人生中既辛苦又幸福的一段时光。宝妈们如果能经常出门遛娃,会增加幸福感,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母婴室的建设,不只是为母亲提供一个隐私空间,也是社会对母婴群体的尊重与支持。它意味着妈妈不必再尴尬地“缩在角落”,让孩子能在公共场所获得更体面的呵护,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温度。 罗微呼吁,“我支持在公共场所建设更多母婴友好设施,关爱新手妈妈和婴幼儿,提升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感!” 文|詹淑真 图|受访者提供

    2 min
  8. 4 HR AGO

    朋友圈已凉?微信公关总监回应:每天1.2亿用户发 ,7.8亿用户“看”

    “身边很多朋友都不发朋友圈了”“朋友圈秀恩爱已经过时了吗”“每次发朋友圈总会给你捧场的朋友要珍惜”...... 近期,微信朋友圈在社交平台讨论不断甚至登上了热搜榜。有网友总结:没人发朋友圈了,朋友圈要“凉凉”。 也有网友表示,只是分组而已,“发,肯定发,发给以后的自己看。” 10月15日,微信公关总监“粥姨”在播客节目“微信公开TALK”中回应上述言论时表示,这是类似于信息茧房的个人感受。“我们早年有分享过一组数据,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到朋友圈,并有1.2亿用户发朋友圈。这几年这个数据很稳定。从这个角度,有言论说每个人不发朋友圈是不存在的。” 同时,粥姨透露,微信朋友圈排序,没有算法。对她来说,朋友圈更多是一部个人的“编年史”。 “朋友圈的信息流一直都是按照时间做排序的。”她认为,因为在正常社交的场合并不适合现在很多平台会用的推荐算法,“机器永远搞不懂你自己对某一段关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此外,针对之前的热搜话题:如果有人过世了,那过世之后的微信朋友圈是否会消失? 粥姨表示,源于对未知、对生死的不安全感,人人都有。微信团队想了很多方法来应对。 其中,针对逝者账号,从今年9月起,对长时间不登录使用的微信账号,微信也不再进行回收处理。 文、图|记者 王丹阳

    2 min

About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