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AI时代下,速写还重要吗?来“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寻找答案

9月28日,“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

该展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广州美术学院学术指导,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委员会承办。

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的特邀作品50件、入选作品310件,其中优秀作品108件。这些作品风格多元、题材丰富,既有对历史文脉的回溯,也有对当下广州新活力的捕捉。

“该活动正式冠名为‘全国速写展’,这不单是一个名称的升级,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广州的速写活动已从地域性的探索与实践,成功转型为面向全国、开放交流的新阶段,成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表示,前四届展览的积累,如同涓流汇海:从扎根广州的初心萌发,到上一届北上京城,走进中国文联艺术殿堂,收获全国美术界高度关注。

面向新时代的速写

展厅入口处,由数百幅中西绘画大师速写作品拼贴而成的主题墙,折射出礼袋艺术家观照现实的锐利目光与抒发真情的视角。墙上还展陈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一版一印的《黄胄速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2年修订的《怎样画速写》等速写经典,回溯速写“来时路”,直指当代速写艺术的创新活力之传统根基。

展览分为“全国速写作品展”与“新活力广州”两大主题版块。

“全国速写作品展”版块分为“往届回顾”“致敬大师”“刹那间”以及本届“特邀作品”“优秀作品”“入选作品”“评委作品”七大版块。“新活力广州”板块则分为“速写活动区”“速写互动作品墙”“速写创作体验电子屏”“速写活动视频展播”“速写长卷投影观展区”五大部分,多媒体互动及动态投影让速写“动”起来。

速写,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精神,都是贴近人民、走入生活的最直接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速写以其不可替代的现场感、选择性和人文温度,成为抵御艺术同质化的重要力量。它要求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瞬间把握对象的形神,这种‘快’与‘简’的结合,正是速写的核心魅力。”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思东在致辞中强调了速写作为造型艺术根基的独特价值。

“自2018年广州举办‘全国’速写展以来,七年里,我和许多作者一样,背着画夹,怀揣画本,穿行在巷陌老街、车间工地、夜市排档与乡村田埂之间,用一张张‘小画’,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迁,感受着劳动者真实而鲜活的生活。”优秀作品作者代表、沈阳市文联原常务副主席王哲年现场分享了他的创作故事,他表示,再高清的镜头也替代不了人眼的“情感对焦”,再智能的软件也计算不出心灵被触动的刹那。

如今,AI对绘画的视觉影响,不亚于当年摄影术对写实绘画的冲击。当代的写生,还是原来初心吗,是否仅能作为一种训练手段?

对于这一点,本届最终选出的风格多元、题材丰富的作品,进行了回应。专家一致认为,本届参展作品整体质量高、创作手法多元,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与思考。

“速写除了训练基本功,还有收集素材、记录时代的功能。不管是AI还是电脑、相机,它们都无法解决‘动手’的问题。照片可以成为我们速写的辅助工具,但是速写要有基本功,要有取舍,要有内心的热爱和感受,画得像照片跟速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戈说。

速写广州艺术创新活力

2007年,首届广州速写展正式推出,以“速写情结”为开端,广州的美术家就此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接着围绕“数码相机普及时代”的速写深入讨论,而这一届,来到了全新的科技时代——AI时代的速写,引起更为广泛的论辩。

今年5月8日,“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启动,也标志着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十余年光阴流转,广州的美术家对速写的倡导一直在路上,以更新的姿态强化“速写的当代意义”,在广州塔举行启动仪式。一众艺术家在塔顶俯瞰羊城,在最高平台画速写,摹画广州城市新风貌。

“广东在速写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像杨之光、林墉等大批人物画家都注重速写。他们的速写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用速写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感受。”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史国良表示,如今全国速写作品展已成为广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彰显出岭南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

“广州的新活力,体现在包容和创新之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应当鼓励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表示,本届展览中有数件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等数字工具绘制、因形式新颖和质量出色而入选的作品。“如今的年轻人未必局限于炭笔、钢笔、水彩或宣纸,越来越多人选择用Pad等工具创作。速写应当鼓励这些新形式,要想保持新活力,就不应将年轻人拒之门外。”他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朱凡指出,许多优秀作品“直接围绕广州展开,内容关于第15届全运会、市民日常生活、城市建设新貌等,不少带有对本土生存状态的深切体会”,充分展现出创作者对广州的真挚感受与深入观察。除作为表现题材之外,广州的影响更体现在精神引领的层面。

开幕式现场,由全国速写名家联袂创作的、总长64.3米的《新活力广州速写卷》,以及由史国良、马国强、陈钰铭、赵准旺联合创作的丈二巨幅国画作品《羲之爱鹅图》被赠予广州市文联。

同期,还举办了“面向新时代的速写”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分别围绕各自对速写的探索、速写的认识与价值、AI时代的新媒介对速写的关系、广州举办速写展的重要意义、当代青年艺术家对速写的淡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文|记者 梁善茵 通讯员 文浩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