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对法国政坛来说,是疯狂的一天。当天,法国政坛上演了“闪电辞职”的一幕。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总理勒科尔尼,在公布内阁成员名单仅仅十五个小时后,于10月6日上午辞去了总理的职务,创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最短命的总理纪录。当天下午,勒科尔尼又被招进总统府和马克龙见面,马克龙又授权勒科尔尼在两天的时间,在星期三晚上之前,和各政党各工会组织等进行终极谈判,以制定国家行动和稳定的纲领。未来的两天内,勒科尔尼将以卸任总理的身份进行谈判,根据法国媒体的报道,勒科尔尼可能已经向马克龙提出要求,即使他在未来的两天内谈判成功,他也不愿意再被任命为总理。
周一上午,勒科尔尼就辞职发表声明时强调,他曾尝试与工会、雇主代表重建社会对话,重振法国式的“共治精神”。然而,他说的“应当永远把国家置于党派之上”的这句话,显然是一记带刺的暗讽,直指共和党(LR)在关键时刻在背后插刀。
这场政治悲剧的导火索,是星期天晚上公布的内阁名单。这份内阁名单延续了卸任政府中的12名部长,那些承诺的“新面孔”原来是“老朋友”。
此外,这份内阁名单还出人意外地任命了前财政部长勒梅尔为国防部长,此举被视为是对共和党的挑衅。
再度被任命为内政部长的共和党领袖勒塔约火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勒科尔尼背离了他所承诺的‘决裂’”,威胁要让共和党退出政府内阁。
勒塔约原本答应以“负责任”的姿态让共和党加入政府,意在阻止“激进左派”上台。然而,当新内阁名单揭晓后,勒塔约发现,前财政部长勒梅尔、前预算部长沃尔特(Éric Woerth)像“回锅肉”一样重新进入政府,这让右翼头面人物群情激愤。部分共和党地方领袖如大区主席泽维尔·贝特朗公开要求共和党退出政府。共和党在短短数小时内从“参与执政”转为“全面退出”。在这一压力下,在内阁成员名单的宣布只有15个小时的时候,勒科尔尼向马克龙提交辞呈并被接受。
勒科尔尼被“决裂”反噬
法国世界报指出,勒科尔尼的辞职,再次暴露出马克龙体制的结构性疲态。自2024年6月马克龙“解散议会失败”后,法国政治已陷入“没有执政多数”的怪圈。一年之内,三位总理先后都在同一个难题上栽跟头:如何在总统权力不减的前提下,让议会“自愿合作”。勒科尔尼提出“不再使用宪法第49.3条”,意在恢复议会的辩论权,显示一种温和的和过去“决裂”。然而,这一“决裂”既不彻底也不现实。左派要求增加税收、暂停退休改革;右派要求削减开支、限制福利。结果,他两边都不得罪,却也两边都没取悦。
勒科尔尼的失败和他曾经承诺的“决裂”不无关系。《世界报》的评论员讽刺道:“勒科尔尼曾经承诺的和过去‘决裂’,最终坏了他自己。”在世界报看来,这位年轻总理不过是马克龙政治剧中的一个过渡角色,被“决裂”的这枚子弹反噬了。总统既想展现开放,又不愿放权;总统既要延续路线,又要换上新面孔。结果,和过去“决裂”成了表演。周日晚宣布的内阁名单延续了卸任政府中的12名部长,那些承诺的“新面孔”原来是“老朋友”,何来的“决裂”?
法国的国家债务高达3400亿欧元,欧盟与市场的警告如影随形;法国的财政空间狭窄,改革步履维艰。面对这样的经济现实,和过去“决裂”不过成了一种姿态,一种修辞的艺术。
马克龙此刻陷入了三难:或者是重新任命一位总理、或者是再次解散国会,或者是在反对派高呼“辞职”的声浪中——考虑自我退场。极左派领袖梅朗雄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立即审议总统罢免案,极右派国民联盟的主席巴德拉则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一时间,爱丽舍宫成了孤岛,马克龙如棋局中的最后一颗王,被四面围困。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twice weekly
- Published6 October 2025 at 23:01 UTC
- Length6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