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集团总部变身“光音博物馆”,酒店住宿业玩出“故事感”

在酒店集团总部大楼里办起一场融合声光体验的“博物馆展览”,并不常见。9月19日,锦江酒店在深圳总部推出“光之交响曲”主题开放日,首次邀请会员走进办公空间,一边回顾品牌九十年发展历程,一边体验脱口秀演出、数字互动和品牌快闪,试图以更轻松的方式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

从历史沉浸展到脱口秀漫旅,这场名为“2025锦江行”的主场活动,与其同期在全国六地举办的加盟商会议形成呼应,共同传递出酒店行业当前发展的几个明确信号——体验经济正在重构服务边界,会员运营已成为核心竞争力。

从“酒店空间”到“文化体验场”

走进锦江总部,不同楼层被划分为多个主题体验区。从1935年的品牌起源墙,到新中国第一家国宾馆“锦江饭店”的历史再现,再到锦江之星开创经济型酒店先河、集团全球化布局等重要节点,品牌历史以“光音博物馆”的形式被重新组织,构建出一段可听、可看、可感知的立体旅程。

酒店业正在深度探索文旅融合,讲述自身的故事。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酒店不再局限于“住宿”功能,而是转向打造复合型体验空间,结合艺术展览、在地文化内容与科技互动,提升用户停留时间和情感共鸣。

现场还集中呈现了锦江旗下多个主力品牌,包括定位中高端的锦江都城、丽芮,焕新升级的7天智选,与希尔顿合作的欢朋,以及瞄准长短租市场的格诗庭、憬黎公寓等多元产品线。

面对银发群体旅游需求上升,锦江还发布了适老化服务标准并推进试点,与其关联公司锦江旅游联合推出银龄主题线路,体现出从“住”到“游”的产业链整合趋势。

从积分互通到“酒店+”

酒店业的本质是服务,但如何实现规模化而不失温情,是行业共同课题。

锦江于2024年明确将“服务好消费者”置于战略核心,推行“老友计划”,设立微笑日/清洁日/整理日等基础服务行动,试图从细节重构信任。而在数字体验区,AI语音系统、“无感服务”生态、移动化管理工具等“黑科技”则隐藏其后,承担起提升效率、解放人力的角色。

据介绍,其自研AI系统“JINTELL”已应用于全国约2000家酒店,可自主承接70%的客人来电,其中86%的需求在15分钟内响应完毕。

硬件与服务是基础,会员体系则是持续连接用户的关键。

此次活动中,锦江首次将会员请进总部,并借脱口秀演出、打卡集章、积分兑换等互动强化参与感。不少会员在现场分享称:“用积分换过演出票,很方便。”

目前,锦江荟积分已实现跨业态流通,可用于超600家海外酒店兑换,并持续推出F1观赛、电竞嘉年华、演唱会专属空间等跨界权益。这种“酒店+”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黏性,也拓展了非房收入的可能性。

随着锦江在东南亚加速布局,会员体系也逐步实现跨境服务,从内地延伸至老挝、马来西亚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流动的会员网络”。

从“运营房间”到“运营关系”

当前,酒店不再只是睡眠场所,还是融合历史、文化、娱乐的内容场域;会员深度融合,积分互通、权益跨界、服务出海成为留住高价值用户的核心手段。

正如锦江酒店CEO王伟所说:“只有消费者满意、合作伙伴受益,才可能有长久的生意。”而当酒店集团将总部“打开”,将会员“请进来”,或许正意味着:行业正在从“运营房间”转向“运营关系”,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文 | 记者 刘星彤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