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 https://forestdhamma.org/books
阿姜曼與我在烏東泰尼府的農尼偉特森林禪寺連續度過兩年的雨安居,第二次的雨安居結束之後,鄰近的沙空那空府有一批在家信徒前來參訪阿姜曼,大家在彼此相互致意問候之後,在家弟子們懇切地希望阿姜曼前往沙空那空府,為當地的佛教信眾帶來修行上的利益。當阿姜曼同意之後,這群欣喜若狂的在家人很快便開始安排行程。一如既往,我陪同阿姜曼踏上旅程。那時,我已經當了阿姜曼兩年的隨身侍者比丘。當我們在1941年年底抵達沙空那空府,阿姜曼與我被接送到省府的蘇達瓦禪寺 (Suddhawat Monastery)。沒多久,出家眾與在家弟子便擠滿了大殿,大家都急切地想要向阿姜曼頂禮致意並尋求他的開示。
在我們抵達蘇達瓦禪寺幾天之後,阿姜曼收到他亦師亦友的善知識阿姜紹的來信,信中他邀請阿姜曼前往烏汶叻差他尼府探望他,因為他已病重,但這一次阿姜曼並不打算親自前往烏汶府,於是派我替他前去照顧阿姜紹,助他恢復健康,為此我必須事先通知阿姜紹是阿姜曼派我來當他的隨身侍者,臨行前阿姜曼還特別叮囑我要特別照顧好阿姜紹,並強調即使他的病症有改善,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他提醒我阿姜紹已八十二歲,他的健康狀況已邁入衰退期。
我立即步行前往烏汶府,我一邊的肩上揹著頭陀傘帳,一邊的肩上掛著我的缽,沿著森林小徑向南跋涉,穿過枝葉茂密的山林,那邊的小聚落彼此相隔約一天的腳程。經過兩個星期的步行,我終於抵達烏汶府,在比分曼薩哈區的黎明塔寺找到了修養中的阿姜紹。阿姜紹的病因是嚴重的過敏反應,造成他生病的因緣是緣於某一天的下午,阿姜紹端坐在一棵大樹下禪修,一隻老鷹恰巧從樹枝上俯衝而下攫取獵物,但天有不測風雲,老鷹的翅膀撞到掛在樹枝上的蜂巢,於是蜂巢突然墜地,在距離阿姜紹禪坐處的幾英尺前方炸裂開,於是激動的蜜蜂成群蜂擁到他的身上,不斷地螫咬阿姜紹,在來自四面八方蜂群的攻擊下,阿姜紹只能吃力地爬到附近的蚊帳底下,之後蜜蜂才逐漸散去,而以上就是造成阿姜紹急性過敏的因緣。
當我抵達時,阿姜紹的皮膚呈現潮紅色,喉嚨及舌頭腫脹,呼吸困難。此外,他還感到陣陣暈眩,站立不穩。我立即投入看護的工作,嘗試緩解他最嚴重的症狀,但儘管我盡了力,他的情況似乎還是惡化。我用指甲刮出了幾根留在他皮膚上的毒刺,為了緩解他持續的紅、痛、腫脹的症狀,我碾碎了一把森林草藥,敷在他的身上消炎。幾天之後,他的紅腫都消退了,我終於成功地讓阿姜紹恢復健康。
黎明塔寺位於月河島的中部,佔地五十英畝,這是阿姜紹建造的第一座寺院,當地的農民以前曾在島上靠近水邊的低窪土地上種植水稻,但卻忽略了島內的丘陵與森林,阿姜紹很喜歡島嶼的幽靜,於是越過月河登上島嶼,開始在島上森林茂密的山上禪修。不久之後,當地的村民對阿姜紹產生了強烈的信心,於是他們將低窪地帶的田地供養給阿姜紹興建寺院,因此因緣,整個島嶼便成為比丘們修行的道場。
剛開始的時候,當地的村民稱該島為黎明塔或水蛭島,因為島上潮濕的森林地表上都長滿了水蛭,村民每次進入森林尋找野菜及藥用植物時,都會被成群的水蛭咬傷。後來,當阿姜紹住在島上之後,當地的人才將它的名字改成黎明塔,泰語的「塔」是「聖物」或「舍利」的意思。
阿姜紹告訴我,在來到黎明塔之前,他經常從一個地方行腳到另一個地方,晚上就在農村的稻田和牧場旁過夜,有時也會躲在稻谷倉庫裡或陰涼的大樹底下。每天太陽下山之前,他都會找一個地方掛上頭陀傘帳過夜。當他第一次抵達黎明塔的附近時,他在該區村莊附近的一棵大樹底下露宿,與他同行的比丘則在附近的林地搭起頭陀傘帳。
阿姜紹跟我說了一個很奇特的故事,他說曾有一大群烏鴉住在該區的一棵大樹的樹枝上,整群烏鴉的行為很異常,牠們整天在他露宿的大樹上飛來飛去,從黎明到黃昏都發出聒噪刺耳的鳴叫聲。然而,當地村民卻不敢對牠們採取任何的行動,因為他們相信這些烏鴉是住在樹上的守護神的化身,村民們都很害怕烏鴉,因為如果他們得罪了烏鴉,那麼這個強大的鬼神可能會詛咒他們,給他們帶來不幸。阿姜紹卻視這群烏鴉為生老病死的夥伴,並出於慈悲心,他開始每天早上用缽中剩餘的食物餵牠們,不久,烏鴉開始對阿姜紹產生了好感。
每天早上,當阿姜紹離開他在樹下的營地,開始步行到村莊托缽化緣時,他都會對烏鴉們呼喊:「親愛的烏鴉們,我們一起去托缽乞食吧!讓我們一起去幫助受苦的人們。人類和動物在世上的生活都很艱難。」一聽到這個號召,一群烏鴉便從樹上飛了起來,翱翔在阿姜紹的頭頂上盤旋,阿姜紹接著往村莊走去。空中的烏鴉隊伍非常引人注目,烏鴉在姜紹的前方高聲飛翔與鳴叫,預示著他每天早上都會到村莊。一開始,人們都很驚訝這個奇異的現象,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過去他們深信烏鴉是大樹的守護神,有高強的法力,但後來才發現那都是封建迷信。與此同時,他們對阿姜紹的信心與日俱增,且不可動搖。在阿姜紹出現之前,村民們世世代代都信奉大樹中的守護神。然而就從那時起,他們揚棄過去的封建迷信,改以佛陀、正法及僧伽的力量作為皈依及庇護的對象。
村民的信仰非常真誠,當阿姜紹清晨時分外出托缽化緣時,大家都會帶著小孩到戶外與其他人一起排隊向他跪地頂禮叩拜。阿姜紹一直都很慈悲,無論他走到哪裡,慈悲心都會從他的身上自然散發流露出來,他從不譴責村民或批評他們的信仰,相反的,他擁有許多善巧來教導當地的居民,因著他無盡的慈悲,阿姜紹一直都是眾生堅定不移的心靈依止處,無論是動物、人類、天神或其他非人眾生。
阿姜紹逐漸從被蜜蜂螫傷的過敏中恢復體力,之後,他即刻渡過湄公河,徒步前往寮國的Li Phi村莊,為已故的戒師 Tan Dae Dang主持迴功德的法會。數十年來,阿姜紹每年都會到寮國的南部省份弘法,在寒冷的冬季與炎熱的夏季裡,他通常會在寮國的Jumpasak省湄公河畔的Li Phi村附近暫居與修行,並在每年的雨季回到黎明塔寺結夏安居。
那一次,阿姜紹決定獨自前往寮國。不久之後,我將與他會合。但本來我是不打算陪他去Jumpasak,因為當時我已決定要回沙空那空府服侍阿姜曼。但我又不時想起之前阿姜曼對我的叮囑:「賈!...你一定替我好好照顧阿姜紹,好嗎?拜託了,即使他的病情有改善,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不要以為他的身體真的有好轉。」
當阿姜紹正前往寮國的Jumpasak時,我從黎明塔寺挑選了三位比丘、一位沙彌及一位白衣居士,一起陪伴阿姜紹動身。我們先沿著湄公河徒步前往蘇旺基里山,該山脈就位於月河流入湄公河的河口處。
第一晚,我們在蘇旺基里山露宿過夜,第二天,一位在家人邀請我們一行人到他在湄公河附近的一塊土地上住宿,他的土地有一大片森林,大象、老虎和熊等野生動物都在那裡自由自在地出沒倘佯,河裡有當地人稱之為淡水海豚的動物,牠們會發出類似牛哞哞的鳴叫聲。村民們還利用高聳茂密的橡膠樹枝及樹幹搭建成捕捉老虎的陷阱,這樣的陷阱可以在老虎通過時擊落一根低矮的枝幹,接著使沉重的樹幹墜落在老虎的背部並將其殺死。我不知道捕捉老虎的陷阱長什麼樣子,但當我們一行人穿過茂密的樹葉時,我把一些樹枝給推到一邊,結果一根木頭掉下來並刺傷了我的腿,當時我疼痛難忍,趕緊用藥油搓揉在傷口上幾個小時,之後我才可以站起來重新走路。
我們在那一片森林裡短暫露宿之後,便起身繼續前行,前往Jumpasak與阿姜紹會合。當我們一行人沿著湄公河西岸行走時,一位也要前往Jumpasak的當地商人邀請我們一起搭乘他的划艇。那一年的雨勢比往年更大,湄公河的河水暴漲並溢出兩旁的河岸,河水湍急,河面波濤洶湧,很有可能會把我們的船給沖翻。由於船是藉由湍急的水流推動,因此難以控制,當船在波濤洶湧中上下顛簸時,船突然栽進了一個大漩渦的缺口,船夫嚇了一大跳,完全失去了對船槳的控制。
小船立刻被捲入旋轉的漩渦中,並在開口處瘋狂地旋轉了至少20次以上,而我們則拼死命地抓住船舷以求活命。如果這是一艘較大的船,比如一艘駁船,那麼可能繞一圈之後就會繼續前行,但我們的船是一艘小划艇,在強勁的漩渦中幾乎無法控制,雖然如此,根據我童年時與船打交道的經驗,我本能知道該怎麼做,於我朝船夫大喊,讓他逆著漩渦的水流用力划槳,並瞄準開口的外緣。我加入了有力的划槳一起幫忙,在大家的齊心協助下,我們避免了船被水灌滿並成功逃生,且毫髮無傷。萬一船被捲入漩渦的中心,我們真的就沒命了。
在湄公河洶湧的水流中,我們一路順利抵達目的地。下船之後,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Complete Series
- Published27 January 2025 at 5:00 am UTC
- Episod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