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主要关注法国国内政治危机,右派“费加罗报” 称《马克龙召回勒科尔尼 政治危机仍在继续》,指出执政者在养老金问题上的让步激怒了右翼,却未能满足左翼,反对派强烈反对这位总统的忠实拥护者重返总理府马蒂尼翁宫。左派“解放报”的头版标题对此只是简单的使用了《分崩离析》一词,并配上了满脸沧桑的马克龙低头沉思的侧影照片,指出周五在爱丽舍宫与各党派领导人举行的会议,本应避免解散议会的可能性,但却进一步加剧了总统阵营的分裂,激怒了左翼。这真是疯狂的一天。天主教的 “十字架报”则专访法国最大的工会之一 “法国工人民主联盟”秘书长玛丽莉斯·雷翁,她呼吁目前应《停止相互指责、展开讨论》,并承认在当今世界与雇主协会的谈判越来越艰难。
周六只有法共“人道报”的头版关注国际新闻,在《希望与谨慎》的标题下,指出作为特朗普计划的第一阶段,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显示屠杀的终结,但前提是这一协议要得到遵守。
周六,有关中国的报道主要是费加罗报刊登的几篇文章。在国际版面上,《中国伺机利用美国在韩国的战略收缩》是特派记者法莱蒂发自韩国釜山的长篇文章,深度解读中国正利用特朗普对亚洲盟友释放的不确定性,试图拉拢韩国新总统李在明。
文章在开篇注意到在韩国釜山港,停靠在岸边的美国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上,代表美国海军老舰艇的响尾蛇旗取代星条旗。这艘自越战时期开始服役的舰艇刚结束与韩、日两国的“自由之锋”联合军演。舰艇的指挥官对《费加罗报》记者表示:“这些演习重申了我们坚不可摧的联盟关系,以及我们共同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不可分割的纽带” 。文章称这些经过精心打磨的措辞,使演习超越了朝鲜半岛的海岸线,赋予其区域性意义,并将中国纳入视野。而且这些强硬声明并未消除首尔和东京对特朗普防务承诺的日益增长的疑虑。
这次低调演习没有派遣航母,有助于避免与北京、平壤同时升温的紧张,也契合特朗普的外交布局:为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做准备。他想借机与习近平、金正恩的会晤。然而,此举也加剧了韩国社会对美国部分撤军的猜测。
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五角大楼正在重新审查《国家防务战略》,这引发美国或将重心转向“西半球”和国内安全,“亚太再平衡”或被淡化的猜测。卡内基基金会学者赵通指出:“特朗普想减少驻韩美军,韩国必须考虑替代方案。关键在于美国愿意为半岛投入多少,而非为台湾投入多少。”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亚洲盟友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并在印太地区承担更多责任。这让韩国新总统李在明进退两难:他既不愿刺激中国,又需稳定经济,与特朗普政府完成贸易谈判。李主张加强自主防务,计划在2030年前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
北京密切关注这一动向,对此首尔峨山研究院研究员李东奎指出:“中国希望利用特朗普时代扩大在东亚的影响力,推动美军缩减。如果未来作战指挥权移交成功,北京将获得更多对首尔施压的空间”。但习近平近期对首尔的访问计划飘忽不定,而北京对平壤的示好也加剧了半岛格局的复杂化。
面对不确定的美国承诺,韩国正强化军备,提升防御自主性。为“后美国时代”悄然做准备。不过研究员李东奎认为:“在常规军力上,韩国有能力独自防御北方的威胁,但它缺乏核武器。”
在同一版面上,费加罗报还刊登了发自台北的专稿《中国的威胁、特朗普的出其不意…台湾在紧张氛围中迎来双十国庆》
报道了台湾在国庆“双十节”的庆祝活动中面临高度紧张的局势,中国战机频繁出现在台北上空。台湾总统赖清德的讲话常被北京作为军事演习的借口,但和北京将比,台湾更担心的是美国支持的不确定性,因为近几个月,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信号明显混乱。美国媒体报道了特朗普政府曾阻挡一笔军方对台的军事援助;并有可能对台湾问题让步的传言传出。虽然台湾驻美代表强调,美台合作仍在继续,且民进党的立委也乐观认为美国国会成员越来越关注台湾安全。可特朗普总统出其不意的行为还是削弱了民进党亲美论述的公众形象,同时为历史上与中国关系较密切的国民党提供机会。不过赖清德还向特朗普发出信息称:若能说服习近平放弃军事侵略,应获诺贝尔和平奖。
针对美中角力,费加罗报还在经济专刊上报到了《局势动荡之际,中国将对美国船舶征税》,报道分析了随着中美两大超级大国关系日益紧张,中国将对停靠中国港口的、来自美国的集装箱船舶征收罚款。
Información
- Programa
- FrecuenciaCada día
- Publicado11 de octubre de 2025, 11:22 a.m. UTC
- Duración7 min
- ClasificaciónAp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