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忙死、平时闲死”,说的是什么,就是公共充电桩。央视财经报道,从国家电网了解到,假期前7天,国内高速公路新能源车充电量超6185万千瓦时,创出历史新高。比如在福建莆田湄洲岛景区周边充电桩日均充电量达7400千瓦时,同比增长30%,是平日的4.6倍。可见,日常利用率偏低就是事实。充电桩运营陷入的“假期忙死、平时闲死”潮汐困局也已经越发明显。
一方面,假期高峰时段,充电桩“一桩难求”,车主排队时间延长,体验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平日大量充电桩闲置,导致投资回报周期拉长,运营企业盈利困难。这种结构性矛盾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
破解之道在于多元布局与技术创新。在高速公路、景区等潮汐效应明显区域,应搭配固定桩与移动充电设施,形成弹性供给体系;在城市区域,更要加快大功率充电技术普及,推动由“重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提升单桩效率来平衡投资收益。只有通过精准布局与技术升级,才能让充电设施摆脱“平时闲置、假期不足”的尴尬境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运营商一味追求设备数量与市占率,忽视了用户体验与精细化管理。设备故障无人修、信息更新不及时、支付流程复杂、退费和开发票更加隐秘,这些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削弱了用户的使用信心,制约了行业良性发展。没有用户信任,充电桩又何来长期品牌可言。
视频、图、文|记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