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话剧《四世同堂》主创主演见面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
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携主演段奕宏和主演邢佳栋,围绕经典改编、角色塑造、创作幕后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度分享。
85万字浓缩至3个小时“平民史诗”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磅之作,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四世同堂》将于9月19日至20日登陆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这部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平民史诗”,将在岭南舞台再现老舍笔下抗战时期北平小羊圈胡同的悲欢离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这部作品的舞台呈现更具历史份量。
话剧《四世同堂》改编自老舍同名长篇小说,导演田沁鑫将原著85万字浓缩至3个小时的话剧,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幕。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故事开端,透过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内小羊圈胡同祁家、冠家、钱家的命运浮沉,展现乱世之下众生百态,凝聚着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自2010年首演以来,这部话剧便以“活的北平浮世绘”姿态惊艳舞台:田沁鑫以“新现实主义”手法,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小羊圈胡同完整“搬”上舞台,院落、胡同与室内场景交织互动,民国服饰、老北京民俗的细节还原,构建出沉浸式的历史现场。
截至目前,该剧已巡演70余座城市,演出近400场,吸引30余万观众,更斩获文华奖、金狮奖、梅花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它早已不是一部单纯的舞台作品,而是跨越地域、穿透时光的“民族记忆载体”,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观众,都能从中触摸到民族精神的共通内核。
剧组与湾区观众来一场双向奔赴
“这里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艺术、喜欢戏剧,让我感觉到了广东人民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文艺。”提到对广州的印象,导演田沁鑫说:“过去广州叫‘羊城’,现在叫‘花城’。我觉得叫‘花城’,会令人感觉到文艺的空气更加缤纷,更加活跃。”
演员段奕宏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饰演“说书人”,这是老舍原著之外、话剧特别设置的角色。来到广州大剧院,看到1800多人的剧场空间,段奕宏说:“没有在这么大的剧场空间里演过,如何去调整说书人的表演分寸,那真得重新来过的感觉。”
说书人是连接故事与观众的纽带,起到穿针引线、引领观众理解剧情的作用。“我问田沁鑫导演如何演好说书人,导演说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匹配住《四世同堂》,我觉得一点都不简单。”
说书人作为从故事中抽离出来的角色,如何匹配住《四世同堂》,段奕宏说:“必须得深究、深读、深研老舍先生的剧作,在这期间随时调整。无论是文雅的,还是雅痞的,还是有种彪悍的人物调性的说书人,都得匹配得住整体的《四世同堂》。”
这次来到花城演出,段奕宏想,“花城人是什么样的,浪漫、比较理想。我是不是换一种表演感觉,来一个文雅一点的说书人。”
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空间、每一场观众的氛围,他都有可以重新调整弹性的空间,也就是这个弹性让段奕宏一次次地爱上说书人。“所以我很期待今天晚上和明天晚上,在1800人的剧场当中,去寻找这两天的说书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演员邢佳栋在话剧《四世同堂》中饰演“车夫小崔”。小崔是小羊圈胡同的普通百姓,靠拉洋车养活家人,虽然穷困却很有骨气。他鄙视“乱世跑官上位”的投机分子冠晓荷,他怒斥邻居为日本人缝制军服,最后为搭救遭受侵略者欺辱的同胞而献出生命。
“小崔是个明朗开阔、正直善良的小伙子,从2010年首演到现在,给我的更多的课题是,怎么在台上还能够保持这样的精气神儿。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把握,而是作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把神采保持在自己的身上,这是更为重要的。”
田沁鑫表示,中国国家话剧院能够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来,“这是我们的光荣和荣耀。希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美丽的广州和整个珠三角、广东省地区能够有更繁荣的城市空间和艺术环境,希望城市居民能够有艺术精神来滋养自己,有更美好的生活。”
文 | 记者 李娇娇 黄宙辉
图 | 记者 黄城栋
视频 | 记者 黄城栋 林心怡 黄宙辉 李娇娇 周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