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视频】法剧新晋顶流《莫里哀》十月登陆羊城 | 大湾区艺术节

10月9日-12日,法剧新晋顶流——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将登陆广州大剧院舞台,连演五场。

该演出入选2025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及湾区音乐汇重要展演剧目,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在大湾区的重要文化盛事,为羊城观众带来一场跨越400年的艺术对话。

被誉为“法剧新晋里程碑”的《莫里哀》,以“法国戏剧第一人”莫里哀的传奇人生为创作蓝本,自2023年在巴黎首演以来,迅速风靡法国,掀起观剧热潮,创下160余场巡演一票难求打破票房纪录、观演人次超50万的纪录,并荣膺七项戏剧大奖。

此次中国首演,《莫里哀》将以理想主义典范的励志剧情、高燃炸裂的歌舞现场点燃广州观众的艺术激情。

聚焦“法剧第一人”的荣光与陨落

作为与莎士比亚并称“世界戏剧双峰”的法国喜剧之父、法兰西的文化符号、世界上被演出次数最多的法语第一剧作家,莫里哀塑造了今日的法语,让超过2500个词汇通过他的剧作作品融入现代法语体系。

音乐剧《莫里哀》将莫里哀跌宕起伏的一生,浓缩为150分钟的舞台盛宴。

作品以莫里哀的传奇人生为主线,勾勒出17世纪法国社会的众生相,塑造四组鲜明对照的群像:观念冲突的莫里哀父子、野心灼灼的女性角色、权力漩涡中的波旁王室以及不离不弃的剧团伙伴;同时,更巧妙嵌入包括《司卡班的诡计》《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伪君子》《无病呻吟》在内的五部“戏中戏”,全方位展现莫里哀的戏剧魅力。

突破舞台与时空界限的革新之旅

音乐剧《莫里哀》的诞生,被视为法语音乐剧的一次革命。这部破界之作由法国“名曲制造机”德夫·阿提亚全力创作,他带领主创团队创新性地让作品打通古典主义和现代审美,实现了音乐、导演语汇的巨大突破。

莫里哀的创作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文本具有韵律的音乐性。借助极具攻击性的当代说唱形式,音乐剧《莫里哀》将这种“冒犯性”具象化,使古典文本的批判精神与现代音乐的锐利气质共鸣。

在导演语汇上,主创认为“莫里哀的成就来源于人民”,所以积极打破“第四面墙”,让演员跃下舞台冲入观众席,令整个剧场化身为一场沉浸式派对,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更是剧作的共创者。

正因其独特的先锋性与突破性,这部音乐剧不仅收获市场认可,更获权威肯定:8大法国权威媒体给出至高评价。法国BFM电视台称赞其“华丽的舞台布景、200套戏服,以及如百老汇般叙事的演唱对白”。

主演见面会3大主演现场弹唱金曲

为让观众提前感受该剧的魅力,演出方特别于9月22日晚在广州高德置地冬广场,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主演见面会。

三大剧中主演——饰演“莫里哀”的亚尼斯·理查德、饰演“孔蒂亲王”的阿比·贝纳多特、饰演“阿尔芒·贝雅尔”的阿莉娅,专程跨越千里赴约:前一日22时仍在上海舞台演出,次日一早就登机赶来广州。

见面会现场亮点纷呈,演员们原声献唱剧中五首金曲:亚尼斯与阿莉娅率先合唱《我们不屑一顾》,演绎莫里哀与阿尔芒德冲破世俗反对的爱情;随后,三位演员共同带来主题曲《我早已习惯做梦》,道尽莫里哀追逐戏剧理想的执着。

主演见面会还特意设置深度互动环节。三位核心主演分别从羊城初印象、角色内核解读、自我与角色的碰撞,到剧目细节偏爱,层层深入分享,让观众透过演员视角,读懂这部法剧新作的独特魅力。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姚惠

图、视频|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