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从“链主”到“生态”:SHEIN如何构筑广州外贸出海新格局?

在全球贸易格局不稳定的当下,中国外贸“顶梁柱”的作用愈发凸显。近日,广州海关公布的前7个月外贸数据,为区域外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一批扎根广州、放眼全球的民营企业正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全球时尚与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的表现尤为瞩目。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ECDB的最新月度报告,SHEIN在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内,保持20%-40%的同比月均增长率,领跑全球时尚电商,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冠军”。在9月底发布的2025全国数字贸易企业百强榜榜单中,SHEIN同样携手抖音集团、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企业上榜。

SHEIN的逆势高速增长,并非一个孤立的商业奇迹。它是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的生动注脚,更是大湾区跨境电商产业从“铺货出海”迈向“精耕细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SHEIN以超百亿投资打造智慧供应链、不断深化平台化战略,为“广州制造”乃至“中国制造”通达全球提供了持续而强大的动能。

SHEIN领跑,柔性供应链重塑行业格局

SHEIN持续保持稳步增长,这在传统时尚行业中几乎难以想象。ECDB数据显示,H&M和Zara等巨头的线上销售额基本处于持平或微幅波动状态,全年增速分别为-0.6%和4.4%。

与此同时,广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广州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数量同比增长近60%,出口货值同比增长约18%。这一反差凸显出行业正经历深刻洗牌,供应链效率与价格优势已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格局的核心要素。

深入分析可见,SHEIN之所以能持续占据“增长冠军”位置,关键在于其“双轮驱动”的业务架构。一方面,其自主品牌基本盘持续稳固。SHEIN所创立的“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依托真实市场数据进行销售预测与生产调控,首单生产规模极小,再依据实时销售反馈灵活补单或调整。该模式将库存率控制在极低的个位数水平,远低于行业平均30%的库存水准。从源头遏制过度生产与资源浪费,不仅实现了极致的成本管控,也呼应了可持续时尚的全球议题,最终转化为高性价比的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平台化战略为SHEIN开辟了增长的第二曲线。依托国内丰富的产业带资源,SHEIN率先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实施“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目前平台已对接覆盖全国近400个城市的优质供应链,助力大量本土工厂与品牌直连全球市场。伴随年终消费旺季到来,SHEIN平台上的大促活动也在持续升温,展现出平台模式的活力与潜力。自主品牌做深做实,平台业务拓展广度,“深挖洞”与“广积粮”并举,构成SHEIN持续穿越行业周期的双引擎。

这一系列亮眼表现并非偶然,而是SHEIN过去十余年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领域持续高强度投入的必然成果。据ECDB统计,SHEIN已超越沃尔玛和耐克,成为在线时尚领域的新领军者。随着“黑五网一”等年终大促的到来,SHEIN有望进一步带动中国供应链与产业带实现高质量出海。

百亿供应链筑基,SHEIN绿色智能化双轮驱动

SHEIN的快速增长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依托于其在广东布局、辐射全国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作为核心支撑。2025年,该体系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就在近期,SHEIN位于肇庆、江门的物流园区接连开仓,吹响了SHEIN供应链加速布局的号角。今年7月,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仓储项目,SHEIN位于广东肇庆的希音湾区智慧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其投入超百亿元的智慧供应链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而这只是SHEIN智慧供应链蓝图的一角。与肇庆产业园相辅相成的,是总投资35亿元、预计今年底竣工的肇庆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后者拟建设集智能分拣中心、订单分拨中心及智能制造工厂等于一体的智慧化园区。更宏大的布局还包括去年9月开工、总投资百亿元的广州增城希音湾区供应链一期项目,其三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出口额超千亿元人民币。

这些项目的持续推进,共同勾勒出SHEIN辐射广州、肇庆、江门等城市的智慧供应链矩阵。

这些集运营仓储、备货、拣货、分拨、发货、结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中心,极大地提升了订单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为SHEIN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提供核心支持。

更令人关注的是,SHEIN的供应链体系正朝着“绿色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的方向演进。今年3月,SHEIN在物流园区内批量投用与东风、重汽、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的9.6米新能源货车,以替代传统柴油车辆,预计2025年投放规模将超过130辆,全年可实现减碳近万吨。同时,SHEIN在自营仓储园区和供应商工厂中积极推广“屋顶光伏”项目,2024年光伏电量合计超6500万度,同比增长150%。这相当于上万户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也相当于减碳超3.5万吨。

这套兼具重资产投入、高技术含量与绿色标准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成为SHEIN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壁垒。而SHEIN的愿景并未止步于此——其正致力于将这套经过自身业务验证的高效系统,从服务内部品牌的专有能力,逐步开放为赋能整个产业带的公共平台。

从“链主”到“平台”,SHEIN赋能中国制造高质量出海

汕头毛衣供应商石鹏飞的经历,正是SHEIN将供应链能力转化为产业带动力的生动例证。他的工厂原本以承接周边小订单为主,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在加入SHEIN供应商体系后,经历了一场从生产理念到运营模式的全面转型——从过去依赖数万件的大单,转向适应“小单快反”的柔性节奏;从生产基础款式,升级为能够驾驭更具时尚感的设计。在SHEIN提供的数字化工具与系统化培训支持下,工厂不仅顺利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更达到全年满产状态,年均增长率持续超过20%,迅速跃升为产业带中的头部企业。石鹏飞坦言:“如果没有当初的转型决心,我们可能至今仍是一家三线小厂。”

除数字化赋能外,SHEIN还推动合作工厂进行绿色化改造,例如安装屋顶光伏、升级节能锅炉,将节约的能源成本反哺于产品研发,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无数个“石鹏飞”的背后,是SHEIN作为供应链“链主”,对制造企业进行深度赋能、共同进化的平台化战略的落地。而SHEIN自身,也正从一家卓越的时尚零售商,逐步又增加成为助力中国制造与品牌出海的“时尚电商平台”。

2025年,SHEIN推出“爆单计划”,投入百亿级别流量资源,并围绕“选品—营销—爆单”构建全链路方法论,为不同类型卖家提供定制化出海支持。

以全国跨境电商大省广东为例,广东正充分发挥制造业大省全产业链优势,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双向赋能,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为贸易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而SHEIN

推出的全国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正是将跨境电商与优质产业带优势结合的典型项目,目前已经实现了广东所有地市的全覆盖,助力湾区优质产品、广东好货,开拓全球市场。

在深圳消费电子品牌负责人梁佳看来,SHEIN平台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体系化的出海合规赋能以及丰富的营销资源,让她能将重心专注于产品研发创新,而非陷入无序的价格战,从而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全球化”的升级。

派对用品卖家朱晨宇和皮衣卖家周天,则从跨境电商新手成长为“亿元级卖家”。他们表示,SHEIN的品类团队基于全球趋势所给出的选品建议和运营指导,帮助他们以较低成本精准触达目标客群,不再依赖盲目投放广告。

SHEIN的实践表明,它已超越单一企业范畴,逐步构建起一个融合韧性、敏捷与绿色的协同生态。一方面,其智慧供应链体系夯实了自身竞争的“护城河”;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化开放,将市场洞察、数字化工具与流量资源赋能于广大制造企业与品牌,成为滋养产业创新的“黑土地”。

这种从“链主”到“平台”的演进,不仅推动企业自身增长,更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百万级就业,促进产业带向数字化、精益化与绿色化转型。

广州外贸数据的亮眼表现,是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集中体现。在SHEIN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中国制造的价值实现方式,从“代工贴牌”走向“品牌出海”,从“规模优势”走向“价值优势”。这股蓬勃的“SHEIN力量”,正是广州外贸韧性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也为中国贸易强国之路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文|沈钊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