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大湾区美美与共,艺术节昂扬生长 | 粤派评论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落下帷幕。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

回顾本届大湾区艺术节,各类艺术活动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提供了美美与共的艺术享受。大湾区艺术节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再绘新图景,往更“土”、更“洋”的艺术节展方向昂扬成长。

底色擦亮,岭南文化传扬

本届大湾区艺术节,将岭南文化的底色擦得更亮。可以说,岭南文化是大湾区艺术节与生俱来的“胎记”,也是大湾区艺术节的“根”与“魂”,而大湾区艺术节则是岭南文化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与“放大器”。一个真正成功的大湾区艺术节,首先必须是能够深刻展现、活化传承并卓越传播岭南文化的盛会,以此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届大湾区艺术节深度挖掘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岭南文化瑰宝,不仅有经典的粤剧、广东音乐等非遗项目展演,更鼓励用现代舞、多媒体剧场等新颖形式重新演绎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时代的魅力。

艺术节期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多场,场场火爆。该剧创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将这些元素融入剧中,并展现了舞剧精神与武术精神碰撞的独特魅力。

由南方歌舞团创演的音乐剧《喜欢你》分别在佛山、珠海、深圳三城上演,该剧让素有“中华战舞”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以焕然一新的姿态跃上现代舞台。

除了舞台艺术演出,本届大湾区艺术节设置的多场艺术展览,也是对岭南文化的盛大展示。其中,主展览“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集结了粤港澳三地39位艺术家的61件作品,深入探讨区域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大湾区艺术节不仅本土味浓浓,也“洋”气十足,越来越有国际范。俄罗斯国宝级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马修·伯恩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希腊国家歌剧院经典歌剧《茶花女》……纷纷献演,大湾区民众在“家门口”便能欣赏到这些国外的高水平演出。而本土创作的舞剧《咏春》、粤剧《红头巾》等文艺佳作,也通过大湾区艺术节的平台“破圈”“出海”,让优秀岭南文化传扬四海。

三地融通,艺术精品频出

岭南文化并非内向板结的,而是一种包容、融合的文化,它的内部就有广府、潮汕、客家三个文化分支。粤港澳三地在同根同源的基础上,各具特色:香港是全球文化交汇地,澳门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体,再加上岭南粤地的深厚历史底蕴,形成了文化的优势互通、互补、互动。尤其是近些年来,粤港澳文艺精品生产和传播频繁、顺畅,大湾区艺术的大繁荣,不仅为大湾区艺术节增添了活力,也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建构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本届艺术节上演的音乐舞蹈剧场《乐动·舞界》受到观众的追捧。该剧由星海音乐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共同出品,由著名跨领域艺术家曾文通领衔香港编导创作团队,携手广州交响乐团音乐家与香港艺术家和舞者创作。

《乐动·舞界》总出品人兼总策划王冬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优秀艺术人才的交流合作,不仅会促进像《乐动·舞界》这样的跨界艺术品牌,还会吸引更多的青年创作人才加入到艺术的创新、突破与融合之中,为大湾区的民众呈现更多高质量的优秀艺术作品。”

音乐剧《小说》粤语版在本届大湾区艺术节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该剧的制作是一次跨越香港、广州、上海三地的合作。担任该剧粤语词改编和剧本粤译的著名作词人岑伟宗认为,这种合作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促成了表演风格上的有益交流,这正是新时代岭南文化大放光彩的体现。

广东现代舞团2025年度作品《那时此刻》在本届大湾区艺术节重磅上演。该作品以全新视角复刻8部跨越30余年的标志性作品,体现出粤港澳三地联合创作的力量,共同构筑起大湾区现代舞生态的多元图景。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特别指出,大湾区艺术节的本质是搭建了一座“文化共通、情感共鸣、发展共赢”的桥梁,它以艺术为纽带,打破地域与文化形态的边界,让大湾区“同根同源、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从共识走向实践,为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凝聚力与推动力。

业态创新,点燃消费热潮

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将近1亿,且更年轻化,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大湾区艺术节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孕育了更多演出新业态,满足不同群体的艺术需求,点燃文化消费热潮,谱写大湾区艺术节的崭新篇章。

10月4日-6日,作为本届大湾区艺术节的精品剧目之一,由深圳市粤剧团制作演出的跨界融合新粤剧《决战之燎原》,以“粤剧+网游”的创新形态,备受观众欢迎。这部取材自武侠网游《剑网3》的剧目,由“梅花奖”得主彭庆华、李嘉宜领衔主演,在保留粤剧唱念做打精髓的同时,注入年轻化表达。

该剧正式开票后仅15分钟票房就突破20万元,创下深圳市粤剧团票房的历史性销售纪录。开票当天,该剧迅速荣登猫眼戏曲艺术热销榜第一。该剧三场演出票房近70万元,登顶2025年粤剧艺术票房第一。看戏的观众中,年轻观众占七成以上,既有跨省“打飞的”而来的游戏玩家,也有身着汉服的粤剧新粉。

除了创新剧目频出,本届大湾区艺术节还推动了一批演艺新空间与小剧场的落地与升温,为大湾区演艺生态注入新动力。由珠影集团打造的“珠影壹号新空间”在国庆前揭牌运营,迅速成为广州文化消费新地标。在深圳,改造后的游轮“明华轮”以沉浸式演艺综合体的全新定位亮相,推出中国首部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该剧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场场售罄,成为深圳文化消费的“现象级”产品。

第五届大湾区艺术节即将落幕,但永不停步。它将立足岭南,面向全国,胸怀世界,进一步激发湾区文艺活力,为建设更本土化、更全球化的“人文湾区”注入新的能量。

文 | 记者 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