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 不想說

鄧惠文

你有沒有不想說的話? 為什麼不想說? 說了傷感情? 說了沒人懂? 那你知道 別人不想對你說的 是什麼嗎? 一起探索人與人間的心理和潛意識! 活動合作:syzygy.tw@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 DAY AGO

    EP 177 【邊界潛台詞001】 誰在替你定義「美」?身體、情慾與自主 feat. 許秀雯律師

    ・「與其被動成為『好菜』,不如主動成為『挑菜的人』。」 ・「把『我好不好看』換成『我想要什麼』。」 ・「強壯的身體不為被凝視,而為享樂與行動。」 ・「當所有聲音都要妳塞進一個包裝,請打開妳的圈子。」 ・「別只問別人喜不喜歡妳,先問:妳喜不喜歡自己的生活?」 新一季〈邊界潛台詞〉開場,我們從選美舞台談到社群濾鏡,從美的束縛談到慾望的自由。 高跟鞋讓步伐跛行、演算法放大容貌焦慮、為了被喜歡而把自己改造成他人眼中的樣子。以為是「自願」的打扮、妝容、衣著,究竟是選擇,還是習慣? 在他人評分表裡追趕高標,在「被看見」與「自我主導」之間游移。母女之間關於外貌的愛與焦慮、文化如何塑形情慾品味….對話逐步揭開:當我們努力成為「被渴望的對象」,也可能不知不覺的失去了「渴望的能力」。 擅長「變成被渴望的對象」?如果換個問題:『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鍛鍊能行動、能享樂、能感知的身體;擴大同溫層之外的關係;把人生的滿足感來源,從外貌的表現,移回自我的舒適。 「美」,從來不該只有一種樣子。停止迎合,也許是為自己創造另一種世界的起點? #鄧惠文不想說 #邊界潛台詞 #許秀雯 #女性身體 #容貌焦慮 #慾望 #情慾主體 贊助揭秘更多潛台詞: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cc98e53c-2827-4bb7-ac15-171a630760c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min
  2. 25 JUL

    EP174 【鄧惠文 不想說】「表面以外的事物」-榮格心理學在說什麼 feat. 簡嘉佑 蕭歆諺

    訪談摘要: • 榮格熱的跡象: 天下雜誌的嘉佑提到,近期鄧惠文醫師的榮格課程受到歡迎,且榮格心理學相關書籍,尤其是理論書的銷量顯著上升,這讓他們好奇為何現代人對榮格心理學的興趣越來越高。 • 鄧惠文醫師的課程嘗試: 鄧惠文醫師表示,她的新課程「日常生活的榮格心理學」 首次直接運用榮格的專有名詞,如「面具」和「陰影」,來探討日常生活。她解釋,雖然她過去十多年來的書籍和節目內容都融入了榮格心理學觀點,但並未直接點明理論名稱。這次嘗試是團隊建議,旨在提供更「紮實」和「系統性」的內容,以區隔網路上的免費資訊,同時結合大眾易懂的生活實例。 • 現代人對榮格的需求: ◦ 嘉佑和歆諺認為現代人感到「辛苦」,儘管物質生活豐裕,卻對「自己存在的意義」產生更多疑問和心靈空虛。 ◦ 鄧醫師指出,現代人面臨的空虛,是科技無法解決的內在問題。人們習慣將零碎時間用來滑手機,導致時間「浪費掉的感覺」,並覺得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工作或學習以「成長」。 ◦ 這種「陽性邏輯」導致人們不斷追求填滿時間與成長,卻犧牲了空白與彈性,使得生活充滿壓力,反而產生空虛感。 • 榮格心理學的幫助: ◦ 榮格心理學鼓勵人們探索「表面以外的事物」,重新翻轉看待事物的角度。 ◦ 它提供一個機會,讓「不典型」、覺得與外界不合的人找到共鳴,因為它擁抱多元和不同觀點,挑戰「高大上一定比較好」的陽性思維。 ◦ 榮格的視角鼓勵人們接受並享受生活中的「空」(Calendar行事曆上的空格),因為這種空白是讓心靈產生驚喜、發生意料之外事情的必要條件。透過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發現(例如轉角遇到一隻可愛的小貓),才能獲得真正踏實和豐沛的感覺,而非社群媒體灌輸的「遇見」。 ◦ 鄧醫師自身早年就有存在主義的思考,並在20幾歲接觸榮格時,被其對藝術性、挑戰傳統宗教以及關注「柔性或陰性情感面」的特點所吸引,因為當時主流的精神分析思維過於「陽性」和「確定」。 ◦ 現代人可能一直都需要榮格,而現在只是時機更加成熟,因為人們意識到重視心理健康是值得且正常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min

About

你有沒有不想說的話? 為什麼不想說? 說了傷感情? 說了沒人懂? 那你知道 別人不想對你說的 是什麼嗎? 一起探索人與人間的心理和潛意識! 活動合作:syzygy.tw@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