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花園

以物資與產業,成為原民部落及時的幫助—巴拿巴實物銀行Ft. 臺中市多福教育關懷協會黃仁福執行長、劉惠玲理事長

我們不是什麼鏟子超人,更不是英雄,我們只是台灣人!

來賓:臺中市多福教育關懷協會黃仁福執行長、劉惠玲理事長

本集一開始,分享花蓮光復馬太鞍的洪水災情過後,各界志工與物資湧入。今天節目的來賓,「臺中市多福教育關懷協會」執行長、理事長,同時也是台中福樂豐盛教會的黃仁福牧師、師母,還遠從台中,開車親自把物資送到馬太鞍部落。

這項物資援助由多福協會旗下的「巴拿巴實物銀行」執行,將會持續支援災區到今年年底,他們也有募集物資,前進馬太鞍的計畫。當地最新需求、捐贈管道與消息,均可到以下連結查詢:

https://reurl.cc/rYWWvN 

在馬太鞍部落的災情發生前,主持人安力.給怒、比黛.A宓已邀請到黃牧師、師母來分享他們與「臺中市多福教育關懷協會」的長期關懷工作。多福這個名字來自禱告,當初希望有個宗教色彩不太濃厚,卻表達祝福意義的名稱。沒想到成立之後,協會辦的巴拿巴實物銀行陸續獲得家樂「福」、好市「多」等各界的物資支援,讓多福成了祝福轉運站。

為何多福協會從教育關懷出發?黃牧師講到一個令他感動的往事,早年,一個高一原住民孩子來到教會借電腦做功課,為什麼?因為所住的工寮沒有網路,他甚至從來沒有住過水泥房屋!許多原住民曾在台中的重劃區蓋板模屋居住,當時廁所仍是茅坑,為了扶持這些家庭的孩子,就成為多福教育關懷協會的源起。雖然現在重劃後環境已有改變,關懷依然持續,當中有哪些故事?聽牧師、師母娓娓道來。

每個月實物銀行發出七噸到八噸的物資!多福協會旗下的巴拿巴實物銀行,透過60間教會,將物資發到原住民部落第一線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如何結合服務與福音?帶來哪些成果?

「實物銀行」為何必須轉型為「實物商行」?巴拿巴實物銀行從純粹社福的計畫,被政府驅動轉型為經營社會企業的非營利組織,遇到那些困難?幫助部落農民把產品銷售出去,還要幫協會賺到全職同仁的人事費,怎麼做?

本集更分享契作的傳奇故事,牧師以高價收購高麗菜,卻遇上高麗菜暴跌,如何因為各地教會力量引爆愛心奇蹟,度過難關?為什麼這個「事業」還逐步拓展?原來是為了幫助被大量棄單的原住民,故事有洋蔥!

未來,巴拿巴實物銀行、商行,將成立巴拿巴實物關懷協會,推廣全國性的弱勢原住民物資供應與原民物產銷售,三五年內把台中經驗拓展到全國!政府也免費提供價值數萬元的行銷、營運課程,為他們培力。

聽道,行道,有如中國人的知行合一。本集動人分享,歡迎收聽。

多福,使多人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