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全球客商汇聚于珠江畔的广交会,当广交会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当“新广货”的浪潮涌向世界,我们思考:媒体不应只是时代的记录者,更应是连接的搭建者、对话的发起者。今日,羊城晚报《我带外商进工厂》系列策划主动启幕——我们要带着国际伙伴,直接走进“中国智造”的第一现场。
这不仅是一次报道,更是一场主动探索。我们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工厂,搭建最直接的对话平台,让全球采购商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在这里,媒体的价值在于创造看见的机会,促成深度的理解。
首站,我们深入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透过生产线的精密运转,透过外商们的真切感慨,我们希望呈现的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硬实力,更是中国产业创新的鲜活故事。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解码“新广货”征服海外市场的核心密码,见证中国智造如何以实力赢得世界的信任票。
广交会第一期如火如荼,新能源车的“中国浪潮”正席卷全球。而在展馆之外,一场更深入的对话正在发生——羊城晚报《我带外商进工厂》首期节目,带着来自欧洲的采购商Natie和Andy,走进了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
“我想在这里呆一整天!”踏入焊装车间时,Andy忍不住感叹。眼前近400台机械臂协同作业,将数百个零部件精准焊接成车身骨架,火花闪烁间,仿佛一场工业艺术的即兴演出。Natie说,来到工厂之前他们没有想过这样的景象——没有工人,只有机器,机械臂之前默契地配合着。
走进在压铸车间,16,000吨的“巨无霸”压铸机沉默矗立,它以全球领先的集成技术,将车身关键结构一体压铸成型。Andy目不转睛地看着,镜头里庞然大物的阴影落在他专注的脸上,他不禁向记者感慨到,以前欧洲客户总问中国车为何能快速迭代,这次我找到答案了。
在基地内,总装厂的全景天幕安装系统更让两人驻足良久。右侧机械臂通过视觉识别系统捕捉0.05毫米的位移差,左侧机械臂随即调整涂胶轨迹,精度控制在±0.5毫米。
“这比人类睫毛还细的误差控制!”Natie惊讶地说,“中国智造的自动化程度已超越许多传统制造强国。”
“中国新能源车不是价格优势的代名词,”Andy在总结时感慨,“今天的参观让我看到智能制造的体系竞争力:每5秒产出一个零件的高速冲压线、160秒完成换模的柔性生产……这些都是欧洲市场亟需的供应链韧性。”
当夕阳掠过黄埔区的厂房轮廓,两位采购商仍与产品经理热切交流。Natie跟记者说了一句话,也许也是广交会上许多国际伙伴的心声:“从前我们带着订单来中国,今天我们应该带着问题来——为什么中国新能源车能重新定义市场?在这座工厂里,我们找到了线索。”
据悉,小鹏全球化截止目前已经覆盖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1-9月出口量达29,723辆,同比增长125.2%。在挪威、法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等10个国家都是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也是目前欧洲市场中高端纯电产品销量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而比数据更动人的,是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智造与世界对话的自信姿态。
统筹 |刘佳宁 孙绮曼
文 |记者 孙绮曼 刘佳宁
视频 |记者 曾育文 沈钊 潘亮 孙绮曼 实习生 曾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