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广东正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在南沙港、深圳港等码头上,桥吊林立、船舶穿梭、集装箱堆积如山,繁忙景象不仅展示了外贸活力,也折射出中国高水平开放格局的区域样本。
近年来,广东将海洋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持续壮大海上能源、海洋牧场、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新兴产业。2012年至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从1.05万亿元增至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5.53%。面朝大海,广东如何在开放合作中释放新的动能?
从规模增长到枢纽跃升
外贸新动能活力澎湃
港口不仅是货物通行的节点,也是外贸景气和区域开放水平的晴雨表。在广东,港口的活力直接映射出全省经济的全球连接力和辐射能力。
广州港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华南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也是广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
2025年1—6月,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43亿吨,同比增长2.7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82万标箱,同比增长7.57%,两项指标均实现“双过半”,分别位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全球第12位,超越东京,较2024年上升1位。
深圳港同样表现强劲。今年1—7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036.2万标箱,同比增长8.8%。其中,盐田港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每天有超过4万个标准集装箱从这里发往全球。
与此同时,深圳港持续推动国际中转集拼、整船换装业务升级,新增3条跨境电商快线专门服务此项业务。前海综合保税区创新的“全球中心仓”模式允许不同税态货物同仓存储,满足企业同时供应国内、海外两个市场的需求,提升了转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另一方面,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也在加速推进,自动化码头、数字化管理、环保能源应用不断落地,使广东港口在全球港口体系中不仅拥有硬件优势,也具备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港口辐射力不断增强、深海科技能力稳步提升,广东拓展海洋战略新空间的底座愈加牢固。
技术突进带动产业跃升
海洋经济“加速前行”
从陆地走向深海,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海洋矿产开发、智能装备制造、深海探测、海上新型能源利用等领域,正成为广东构建“深蓝经济”新空间的重要抓手。
例如,在海上装备、深海勘探、无人系统运行等场景中,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长期是一道“卡脖子”难题——海域跨度大、信号衰减快、气象变化复杂,传统网络覆盖难以满足实时传输和远程操作需求。
为破解这些制约,广东加快实现“5G上船、信号下海”。珠海万山海上测试场是全球最大、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围绕智能船艇、海洋无人系统、海洋仪器的核心技术,打造集研发测试、检验认证、标准制定及国际交流合作于一体的世界级海洋综合测试平台。作为南方海洋实验室重点打造的公共平台,测试场5G专网通信是其关键建设内容。
技术发展背后有哪些创新突破?广东移动珠海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总经理严屹介绍,“面对超大海域面积和高性能网络覆盖的挑战,我们通过采用700MHz龙勃透镜天线和超远覆盖PRACH帧结构,提升了覆盖广度和深度。5G网络覆盖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并实际应用于无人科考船的船载5G终端、海上无人机、智慧无人系统等。”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据初步核算,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20022.5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0%。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3%,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
在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方面,广东同样布局前沿。“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建成入列,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试运行,全国首条海岛公共物流无人机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学研融合的战略实践,使广东海洋经济在总量、质量与发展速度上齐头并进。
由近海迈向“深蓝”
广东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广东是经济大省、海洋大省。当前,全球海洋开发正从近岸向深远海延伸,产业布局从资源获取走向战略空间拓展。
对广东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增量所在。一方面,近海可开发资源趋于饱和;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突破和制度创新,深远海开发带来发展新机会。
今年初,广东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提出形成“一线管控、两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优近拓远、湾区发展”的总体格局,为近海资源保护与深远海产业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沿海14个城市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广州、江门在船舶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形成全国领先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湛江、阳江在海上风电项目上不断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揭阳引进海工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产业,丰富海洋产业链条。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带动沿海区域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省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不仅巩固了广东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推动海洋经济加速发展。
科技创新同样为广东挺进“深蓝”提供支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精准点燃可燃冰获取十五运会“源火”,并通过超高清设备全程记录。这不仅是体育仪式创新,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实力。
从港口枢纽到深海科研,从风电装机到远海布局,广东正加速构建海洋经济新增长曲线。十五运的火种跨越海域而来,也彰显着广东的发展理念:依托海洋、面向世界,以开放的姿态,在更广阔的“深蓝舞台”书写新时代“向海图强”的篇章。
文|记者 詹淑真 潘亮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