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那时乡愁”为主题的第三届许钦松乡村美术教育奖颁奖典礼及成果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举行。经过美育专家及美术教研员组成的评审团严格评选,最终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评出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30名及优秀奖46名,共计106名乡村美术教师获得殊荣。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扎根乡村一线、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推动乡村美育高质量发展。来自全省各地的美育专家、教研员代表以及获奖教师等300余人参加颁奖典礼。
扎根乡土:共助乡村教育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许钦松表示:“虽然目前乡村美育事业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条件落后、经费缺乏等挑战,但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通过‘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这样的公益项目,正在为乡村美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届评奖在评选标准上实现重大创新,构建了四大核心评价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艺术核心素养与技能维度、学生多维获得感与情感共鸣维度、社区可持续性与文化活化维度、教学适切性与可行性维度,全面推动乡村美术教育的可持续与深层次发展。
这一创新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美育框架限制,更加注重乡村美术教育中本土艺术与非遗传承的教学实践质量,为乡村美术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获奖课例充分展示了乡村美育课程的多样性和本土性特色。乳源瑶族自治县金禧小学江玉老师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瑶山彩石》作为金奖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瑶山彩石为载体,巧妙利用农村乡土环境资源,开展特色项目学习,体现了乡村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
江玉作为获奖教师代表说道:“我将继续扎根瑶乡,汲取本土文化养分,设计出更多让孩子们喜爱、受益的美术课程,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艺术的浸润中自信、快乐地成长。”
艺展交融:共襄美育盛举
典礼现场的艺术表演精彩纷呈。荔湾区全民艺术普及联盟西关街舞团带来的原创作品《广绣风华》,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与街舞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表演的国家级非遗《禾楼舞》,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对本土文化的深情演绎;华南农业大学星航合唱团的《如愿》合唱表演,用歌声传递了对乡村美育事业的美好期许。
第三届许钦松乡村美术教育优秀成果展亦在活动现场展厅举行。展览展出了获奖教师的精品教案以及学生优秀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既有质朴动人的乡土文化表达,也有充满童趣的奇思妙想,全方位展现了乡村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成果。
坚守初心:共赴美育新程
“作为一名曾经的乡村美术教师,我深知乡村美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我上美术学院之前,我就是一名乡村教师,主课是语文,同时兼任音乐和美术教师。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乡村美术教育对社会支持的渴望。”许钦松回顾了设立这一奖项的初心,“乡村美育不仅能够满足农村学生对美的需求,更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颁奖典礼现场举行了专家顾问团聘任仪式,来自高校和教研机构的13位专家学者获聘为“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学术顾问,旨在联动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为乡村美育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颁奖典礼的尾声,第四届“许钦松乡村美术教育奖”正式启动。主办方表示,将继续携手省内各大文化艺术机构等多方力量,持续深化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研发更多特色非遗课程,增强乡土文化自信,为更多乡村美术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发展平台。
据了解,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在云浮郁南、河源紫金、揭阳惠来、清远清城、肇庆怀集、韶关乳源、广州从化、佛山高明、三水、汕尾陆丰、汕头澄海、茂名信宜、湛江徐闻、湛江遂溪等25个县区成功实施,为各地乡村美术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直接受益教师数千人,间接受益学生数万人。项目将继续向更多县区拓展,持续陪伴与支持乡村美术教师成长发展,为推动广东乡村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 | 记者 李娇娇 朱绍杰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