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说来话长

VOL.180疗愈?觉醒?潜意识?世界精神卫生日揭示“伪心理风潮”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可现实中,我们却常常被铺天盖地的“心理疗愈课”“潜意识觉醒班”所包围——它们真的是在帮我们,还是在贩卖焦虑?本期,阿汤邀请山西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崔佳彬,一起聊聊那些看似专业、实则套路满满的“伪心理学”。在追求治愈的时代,守护理性,才是最好的疗愈。

嘉宾介绍

社交媒体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

崔佳彬医生:心理科崔医师

合作及微信群

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

01:45 为什么大家都想被“治愈”?心理焦虑的源头

03:10 医院里的“正念分娩”与网络版“疗愈课”的区别

05:00 “父母皆祸害”“东亚小孩”——语言的暗示力量

07:20 被击中“痛点”后的消费冲动:心理学还是营销学?

09:00 如何判断一个心理课程是否靠谱?

10:30 警惕那些激发“恨”与“仇”的课程

12:20 “速成课”“情商班”为什么听起来都很诱人?

14:00 伪科学的概率游戏与错误归因陷阱

15:40 名人讲师效应:喜欢不等于专业

17:00 为什么有病乱投医?心理“病耻感”让人误入歧途

18:40 什么情绪问题该去医院?医生教你一招辨别

20:00 工作室、驿站、心理馆:这些机构靠谱吗?

22:20 从“培训到当咨询师”的内循环骗局

23:30 二次伤害比没治更可怕:心理咨询的底线是“不伤害”

26:00 为什么我们总爱“速成”?人性背后的心理机制

28:00 速成与心急:为什么换道开车也没用

30:00 网络咨询、电话咨询靠谱吗?哪些场景适合?

32:00 远方专家vs本地医生,该怎么选?

33:40 讨好型咨询师与“情绪价值”陷阱

34:30 真正的科学心理干预:安全、不伤害、专业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声音、标识、logo等)。

禁止未经授权的任何商业或非商业目的而使用本播客任何内容、信息、对话、声音或数据等用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模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