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共建湾区艺术生态:“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开幕 | 大湾区艺术节

9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展览,“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是广东美术馆首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性主题进行策展的大型当代艺术展览。

本次展览集结了粤港澳三地37位艺术家的98件作品,全方位展现湾区的历史文脉、艺术生态与未来愿景。

粤港澳三地的茶楼早市、街巷烟火、语言习俗等生活细节水乳交融,构成了同根同源的文化图谱。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关便利化等措施,拓展了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现实版图,高效地编织起三地互连的生活脉络,使区域间的人文交流更加紧密。

艺术家跨区域的合作、展览、驻地计划不断涌现,构建出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创作网络。

本次展览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家,从传统的岭南画派到创新的实验艺术,从聚焦本土经验到拓展全球视野,勾勒出大湾区艺术生态不断演化的轨迹。

传统展新韵

对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成为艺术家的重要命题。从本次展览,可窥见到当代艺术语境下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家创新传统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审美价值、当代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让传统艺术生长出了更多元的表现形态,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林蓝和李劲堃作为岭南画派的当代代表,以革新精神绘就水墨新韵,水墨表达的边界在艺术家的探索下不断被拓展与重构。

“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的笔下转化为丰富的实践。以花鸟题材传达更新的时代精神与传承传统写意精神深刻融入林蓝一笔一画的艺术创作中。

本次展览展出林蓝的水墨作品《淋漓》,尽显水墨写意之妙。画面中,浓淡干湿的墨色交织,似树木的枝干在水墨的挥洒与晕染中恣意生成,水墨不拘形迹的淋漓感油然而生,让观众于水墨的氤氲变幻中,感受传统写意精神的独特韵味。

数字技术为传统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次展览展出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的数字影像作品《千年结》,实现了从纸本形态到数字作品的转化。

运用AI技术,对二维图像进行再生成,使水墨语言“立体”起来。这是李劲堃对传统艺术进行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尝试,他将AI技术融入到传统水墨之中,并赋予其审美价值,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鹿是中国画的重要意象。本次展览展出魏青吉《八大山人的鹿》,这幅作品从名字到画面让人联想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生动诠释了传统水墨的当代表达这一重要命题,这也是魏青吉一直以来的艺术实践主题。

画面中,红色的鹿眼、金色的鹿角、黑色的鹿身以及大面积的留白形成层次丰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传统水墨的写意韵味与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在魏青吉的笔下巧妙融合。

当代艺术视角拓展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达维度,在中西元素的交融中,生成多元的艺术形式。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将色块、几何图形等现代抽象元素引入到水墨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在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的碰撞中,探索水墨艺术的创新路径。

本次展览展出王绍强的作品《构成2025》,画面中,以金色和紫色为主的色块交织穿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厚重的空间量感,营造出充满动感的秩序世界。

艺术绘湾区

广东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策源地,活跃着众多具有鲜明实验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敏锐的文化感知力,围绕地方历史、社会结构与知识生产机制展开长期性探索,呈现出根植在地又具批判性的文化回应。

香港在其独特的历史与制度背景下,孕育了一批锐意进取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视觉符号重构、多语境跨越与城市空间介入等方式,深入探讨文化认同、媒介转译与全球语境下的香港经验。

澳门以其中西交融的文化结构为土壤,涌现出兼具地方记忆与未来想象的艺术实践者,以多媒介互动和装置的形式探索独特的城市微观历史和情感景观建构。

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出各自地域的文化特征,也彰显出湾区艺术家在全球化时代下的跨文化思维与社会责任。

本次展览正是对湾区艺术家创作面貌的集中呈现,通过艺术对话凝聚湾区文化认同,回应三地文化的交汇与协同、个体经验与时代语境的映照与共鸣。

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实验艺术系教授刘庆元的作品《在和谐印刷厂 》以艺术微喷的方式呈现黑白分明的木刻视觉特征。

极具个性和鲜明特征的木刻是刘庆元在地艺术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他穿梭在城乡之间,将自身融入不同社会场景中,以刀代笔去刻画所感知的具体的一切。他将新兴木刻置于当代艺术语境之中,注入其鲜活而敏锐的社会感知,在一刀一刻中雕琢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澳门艺术实践者杨美静的作品《空间之间》关注在城市清拆与重建中逐渐消失的澳门老城区,显示器、信箱、生锈铁片、信件诉说着城市记忆。

香港艺术家又一山人的影像作品《我看山,便是山》,将不同时空的山串联起来,以影像为笔,记录下对“山”的多元感知。

中国澳门艺术家黄颖祥的作品“佐贝伊德之上”系列作为本次“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的特别单元亮相广东美术馆。“佐贝伊德之上”系列是黄颖祥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澳门馆创作的。

作品呈现了一片已然荒废的人类栖居地,而一群变异的食草动物成为此地的主人。当观众闯入这个虚构世界,人与动物的主与客身份发生转变。现场架设的摄像头使得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现实和虚构的界限被模糊,外人和原住民也难以分清。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美术馆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协办,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展出,持续至10月31日。

文 | 记者 李娇娇

图 | 主办方提供